編者按:茶油作為我國特有的一種高品質食用油,被譽為“中國的橄欖油”,完全可以成為國內高品質食用油來源,滿足我國高品質食用油消費市場的需求,填補我國高端食用油的巨大缺口。但是,我國目前茶油產量有限,每年都需要從國際糧油市場進口大量高品質的食用油,如橄欖油。因此,國家不但在科研上大力支持選育油茶新品種,還出臺了種植油茶的相關優惠政策,對部分油茶產區還實施資金補貼以扶持油茶種植。由此可見,規模種植油茶前景廣闊。本期就油茶的市場、種植技術等進行初步解讀,并介紹幾個油茶優良品種,期望能滿足讀者對發展油茶種植的知識需求。
油茶效益分析及國家優惠政策
油茶為常綠小喬木或灌木,是中國特有的木本食用油料樹種,與油橄欖、油棕、椰子并稱為世界四大木本油料植物,與烏桕、油桐和核桃并稱為中國四大木本油料植物。從油茶中提取的茶油屬于食用油中的高品質油脂,也是我國特有的本土優質食用油。隨著人們對健康生活的重視,因為茶油的營養價值高又重新受到廣大消費者的歡迎,其市場價格也比我國其他傳統食用油高出很多。因此,在油料種植業中,油茶重新受到種植者和投資者的追捧。
目前油茶市場屬于賣方市場,油茶種植、加工的利潤空間都很可觀;我國目前茶油加工能力也得到了迅速發展,新建了很多油茶精深加工企業,茶油現有加工能力接近目前原料供應量的4倍;現在國家對優質食用油非常重視,多年來一直大力支持油茶科研項目,目前已經選育出一大批高產穩產油茶良種,并加大了推廣力度;而且,在多年種植油茶過程中,油茶種植技術日趨成熟,集約化系列栽培技術也已成型過關;國家和相關油茶產區針對油茶產業出臺了很多扶持政策。以上這些因素都成為當前推動油茶種植的動力,也成為一般種植戶種植油茶致富的保證。
一、油茶效益分析
油茶是一種綜合利用價值極高的經濟樹種,主要產品為茶油,副產品包括茶粕、茶殼和茶枯。茶粕經深加工可提取殘油、茶皂素;茶殼可提取各種工農業原料,用于制作糠醛、木糖醇、栲膠、活性炭和培養基等。
1.茶油: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和人口的增長,食用油消費量逐年上升,預計到2020年中國人口將增加到14.5億,按人均食用油消費22公斤計算,食用油的年消費總量將達到3200萬噸。目前,我國各類植物油年生產能力為1000多萬噸,即便是每年增加100萬噸的食用油供給量,10年后產量也只能達到2000萬噸,油料作物種植面積還需要增加約1200萬公頃,屆時每年仍需進口1000余萬噸植物油等成品油脂,才能保障市場的正常供給。
目前,茶油在國際市場上很受歡迎,我國所產茶油在日本等地的價格基本上每噸都在3萬元以上,國內頂級茶油在國際市場上的售價可達每噸10萬多元。
面對龐大的人口,我國食用油原料供給嚴重不足,油脂工業發展潛力巨大;面對經濟的迅速發展,人們食用油結構的改變,我國高品質食用油的供給遠遠跟不上國內需求;隨著貿易全球化以及國際市場對我國特有茶油優質特性的認識,國外企業從中國進口油茶生產加工茶油產品,正在成為一種趨勢。因而,油茶種植成為一個相當有潛力的行業。
鏈接:目前我國年產茶油為26.65萬噸,年人均占有量僅0.2公斤,遠低于發達國家年人均占有橄欖油20公斤的水平,食用油消費結構極不合理。在國家對國民食用油消費規劃中,即使要達到年人均茶油占有量2公斤的標準,全國茶油產量也需增加10倍,年缺口達250萬噸左右,可見,未來茶油的市場需求非常旺盛。
2.油茶副產品:油茶副產品還具有很高的綜合利用價值,茶粕餅、茶皂素、茶籽殼等副產品,可廣泛用在日用化工、制染、造紙、化學纖維、紡織、農藥等領域。隨著油茶加工企業對茶粕餅進行精深加工,原來被種植者認為廢物的茶粕餅價格一路攀升,從每噸300元猛漲到每噸1800元,茶殼的售價也達到每噸249元。
二、種植油茶的優勢
經過國家對油茶科研的多年扶持,現在已經培育出了很多油茶樹優良品種,這些良種油茶的油茶籽果大、產量高?,F在新培育的油茶園中,幼林期的油茶樹平均每株就能收油茶果5~15公斤,大齡茶樹單株采摘油茶果最高可達50公斤以上。油茶種仁含油率達51%左右,種子出油率一般在29%~32%。種植油茶與種植其他油料作物相比,具有如下優勢:
1.不與糧油作物爭面積:油茶適應性廣,耐寒耐瘠,適于荒坡荒地栽培,也可用于改造低產林地。與油菜、芝麻、花生、大豆等油料作物相比,油茶不與糧食和油料作物爭面積。
2.高產、穩產性好:油茶第一年單株掛果一般3~5顆,從掛果第二年開始,掛果量逐年遞增,6年以后便可以進入一個相當長的高產、穩產期。
3.收益時間長:油茶在幼林期前三年無經濟效益,從第四年掛果開始,產量逐年增加,穩產期可持續30~50年。
4.市場前景廣闊:目前食用茶油的市場價格一般在80元/公斤。在日本,茶油是菜籽油的7.5倍,美國市場茶油價格為12美元/公斤,價格甚至高過橄欖油。
5.加工前景好:茶油經過精加工制成高級涼拌油、人造奶油、起酥油、蛋黃醬等多種用途的油脂食品,很受消費者歡迎。
6.投資少:油茶樹一般每667平方米(1畝)栽90~110株,第一年包括開山、挖坑、修路、種苗、肥料和人工,每667平方米總投入在800元左右,以后的抗旱和病蟲害防治及肥水管理等投入,每667平方米成本約100元/年。幼林期油茶園還可以套種其他農作物。
三、政府扶持政策
1.為推動油茶產業發展,國家林業局于2006年12月出臺了《國家林業局關于發展油茶產業的意見》,部分優惠政策如下:
(1)基本建設投資。油茶新造林主要結合現有林業重點工程建設,將列入國家造林計劃的任務,按照不低于現行公益林造林補助標準給予補助。
(2)中央財政投資。主要用于優質高產新品種推廣示范、現有低產油茶林的改造(包括更新改造、嫁接改造和撫育改造)和開展技術培訓。中央財政結合現代農業生產發展專項資金、鞏固退耕還林成果專項資金、農業綜合開發資金、林業科技推廣示范資金等,加大對油茶產業的支持力度。
(3)銀行信貸資金。合理確定林業貸款的期限和各類林業貸款利率,林業貸款期限最長可為10年。對于符合貸款條件的林權抵押貸款,其利率一般應低于信用貸款利率;對小額信用貸款、農戶聯保貸款等小額林農貸款業務,借款人實際承擔的利率負擔,原則上不超過中國人民銀行規定的同期限貸款基準利率的1.3倍。
(4)地方投資。地方各級政府在國家補助資金的基礎上,安排資金用于油茶新造林、低產林改造、良種苗木繁育基地基礎設施建設、省級油茶推廣技術服務中心和開展技術培訓。
2.建設范圍:依據“全國油茶林區劃”,按油茶適生條件將我國油茶栽培劃分為:最適宜栽培區、適宜栽培區和較適宜栽培區3個栽培區。
最適宜栽培區:湖南、江西、廣西、浙江、福建、廣東、湖北、安徽8?。▍^)的292個縣(市、區)的丘陵山區。
適宜栽培區:湖南、廣西、浙江、福建、湖北、貴州、重慶、四川8省(區、市)的167個縣(市、區)的低山丘陵區。
較適宜栽培區:廣西、福建、廣東、湖北、安徽、云南、河南、四川、陜西9省(區)的183個縣(市、區)的部分地區。
鏈接:《全國油茶產業發展規劃(2009~2020年)》,國家林業局,2009年7月。具體內容見我刊網站。
3.部分當地政府油茶種植補貼:我國油茶產區所在地區政府為提高油茶產量,對原有低產油茶林進行改造,?。▍^)林業廳及地方林業局都為種植油茶的農民提供技術服務,并為種植戶提供技術培訓。除此以外,大多還提供本地油茶林種植的政府資金補貼。(國家劃定油茶種植區內各省、區油茶種植優惠政策、技術及補貼等,可咨詢各省、區林業廳或地方林業局。)
(1)湖南省。2008年9月出臺《關于加快油茶產業發展的意見》(湘政發[2008]22號),全文在湖南省政府公共信息網站發布。國家、省和縣對符合油茶發展規劃并納入了縣級當年計劃的有一定的補助。具體實施在縣級林業部門,如果種植的油茶符合本縣規劃要求,并納入了該縣當年造林計劃,經驗收合格后是可以獲得部分補貼的,因各地財力不同,補助的標準也不一,可與當地林業部門聯系。(湖南省林業廳,2012年)
(2)江西省。2012年現代農業油茶產業發展項目資金主要支持新造優質高產高效油茶示范林建設。對新造的優質高產高效油茶示范林,中央財政每667平方米補助300元,重點用于油茶優質苗木和肥料購置補助。(江西省林業廳,2012年)
(3)福建省。對符合申報條件和建設內容要求,經批準立項實施并且經驗收合格的,每667平方米補助875元,其中中央油茶生產發展項目資金每667平方米補助750元(油茶種苗每667平方米補助125元)。(福建省林業廳,2012年)
由此可見,國家優惠政策幾乎都是對成規模種植油茶項目,種植油茶成規模不但能在國家政策中獲得扶持,經濟效益也更好。
油茶種植要取得較高的經濟效益,種植技術起著很重要的作用,油茶種植者必須掌握油茶種植技術中的重點和難點。目前,幾乎在國家劃定的油茶種植大省、區林業廳,都會為油茶種植者提供技術支持。種植油茶應根據其適生地區的土地資源,大力推廣應用油茶新品種、新技術,對現有低產油茶林進行撫育、更新和改造,或在宜林荒山荒地新造高產油茶林。
油茶豐產栽培技術
一、新造林栽培技術
1.新造林栽培:
(1)造林地選擇。土層深厚,排水良好,土壤肥沃,最好是緩坡中下部的陽坡、半陽坡。
(2)整地方式。秋季整地,冬季造林;冬季整地,來春造林;夏伏整地,秋季造林。小于15度緩坡全墾或帶狀整地,陡坡撩壕成梯或采用水保魚鱗坑整地方式。
(3)種苗選擇。選擇通過國家或省級良種審定的油茶優良新品種。一年生優良無性系苗高在12厘米以上,二年生嫁接苗高25厘米,基徑粗0.4厘米,根系完整,無病蟲害。
(4)林地規劃。種植密度為每667平方米(1畝)70~120株,適宜的行距為2.5~3米,株距為2~3米。品種配置要求花期、果期一致,選用5~10個以上適合本地區生長的優良品系進行配置造林。
(5)種植方法。拌勻基肥覆表土,扶正苗株,細土回填,分層壓實。嫁接口與地面平,做到根舒、苗正、土實。
(6)造林季節。11月下旬到次年3月上旬,選擇雨后的陰天或小雨天氣進行,要求土壤干爽。
2.油茶幼林管理:
(1)施肥。幼林施肥以氮肥為主,配合磷鉀肥。定植當年6~7月樹苗恢復后適當澆些稀薄肥。第二年3月份新梢萌動前半個月施速效氮肥,每株施0.1~0.5公斤,12月上旬每株施5~10公斤土雜肥或糞肥作為越冬肥。施肥量隨樹體增長,逐年遞增。
撫育管理:造林后,每年撫育2~3次。第一次撫育在5~6月,第二次撫育一般在8~9月。冬季結合施肥進行深墾。
(2)整形修剪。修剪時間以11月至次年2月為好,前3年摘掉花蕾,可以加快樹冠成形。定植后在50厘米處定干;第二年保留2~3個強壯分枝作為主枝;第3~4年,在繼續培養主枝的基礎上,將其上的強壯春梢培養為側枝群,均勻分布。
(3)合理間種。利用林地間隙種植花生、黃豆、苜蓿、紫云英、綠豆、芝麻、豌豆等作物,以耕代撫,間作范圍與樹蔸的距離在50厘米以上,并及時施肥。
3.油茶成林豐產技術措施:
(1)土壤改良。隔年對土壤進行深翻改土,在秋冬11~12月至次年3~4月份結合施肥進行。深翻時要注意保護粗根。
(2)撫育管理。每年撫育1~2次。第一次撫育在5~6月,冬季結合土壤改良進行深墾施肥。
(3)施肥技術。盛果期施肥要氮磷鉀合理配比,一般肥料比例為氮∶五氧化二磷∶氧化鉀=10∶6∶8;3月份施速效肥,每株1~2公斤;11月份施土雜肥,每株15~20公斤。
(4)灌溉技術。夏秋干旱季節,合理增加灌水,春天雨季時注意防水澇。
(5)修剪技術。在采果后至春梢萌動前進行。將位置不適的枝疏去,盡量保留內膛結果枝。連續掛果枝適當回縮修剪或從基部全部剪去,在旁邊再另外選擇強壯枝進行培養。對于過分郁閉的樹型,應剪除少量枝徑2~4厘米的直立大枝,開好“天窗”,提高內膛結果能力。
鏈接:江西省豐城市白土鎮崗霞村僅幾年時間,就發展高產油茶苗木面積13公頃,高產油茶示范林面積67公頃。農民把絕大部分時間和精力都投入到油茶生產中,高產油茶形成了該村“一村一品”的特色產業。2008年,該村第一批種植的8公頃高產油茶林進入盛產期,油茶產量達到6000公斤,平均667平方米產量達50余公斤,是傳統油茶產量的15倍。(《小山村何以人均增收5000元?——江西省老區發展高產油茶產業見聞》,《農民日報》,2012年)
二、低產林改造
1.低產油茶林改造原則:能撫則撫,過陡放棄,老殘更新,分類改造。
2.低產林分類及改造措施:一類林:立地條件好,林相整齊,無喬、灌木混生,適宜撫育改造。二類林:立地條件較好,林相一般,有雜灌木混生,產量較低,有選擇地進行撫育改造。三類林:立地條件較好,林齡老化、林相不齊,與喬、灌木混生,適宜更新改造。四類林:立地條件差,林相不齊,與雜灌木混生,放棄成生態水保林。
3.油茶低產林撫育改造技術八項措施:
(1)清理林地。清除高大林木、雜灌木和有害雜草等。
(2)密度調整。間密補稀,每667平方米保留60~110株。
(3)整枝修剪。通過修枝整形改善通風透光條件,培養良好的樹體結構。
(4)墾覆深挖。冬天深墾,夏天結合除草淺墾培蔸。
(5)蓄水保土。整土成梯或者按環山水平開挖1~1.5米的竹節溝。
(6)合理施肥。冬季結合冬墾施以土雜肥,春季適當施以氮、磷為主的復合肥。
(7)病蟲防治。以綜合治理和預防為主,結合樹體管理,在4~7月份定期噴灑波爾多液等殺菌劑。
(8)劣株改造。在立地條件較好的中幼齡林中,將部分不結果或結果不多的植株,采用大樹換冠的方法改造成良種株,提高林分的整體產量。
鏈接:4~5公斤到40~50公斤……相同面積的一塊地,油茶產量卻有如此巨大的差距!科技、良種等像一只只無形的手推動著油茶產量不斷上升?!皠傞_始,農民沒有意識到技術、良種等要素對油茶高產的重要性,舍不得投入。經過我們的示范、推廣,現在你就是不要求農民改良品種,他們也會主動改?!苯魇×謽I廳有關技術人員告訴記者,“油茶產業一定離不開科技的支撐,可以說它是這個富民產業的基石?!保ā缎∩酱搴我匀司鍪?000元?——江西省老區發展高產油茶產業見聞》,《農民日報》,2012年)
三、主要病害及其防治措施
5月、8月高溫高濕季節防炭疽病,3月、6月、9月、12月防軟腐煙煤病,4月、5月、9月、10月防苗木根腐病。
四、專家建議
1.果實采收:寒露籽類于10月上旬寒露節、霜降籽類于10月下旬霜降節前后收摘。這時果皮上的茸毛自然脫落,變得光滑明亮,樹上少數茶果微裂,容易剝開,種子烏黑有光澤或呈深棕色。
2.種子處理:果實采摘后拌上少量石灰,在土坪上堆漚3~5天,晴天攤開翻曬2~4天后,茶果自然開裂,然后過篩去凈雜質,繼續曬1~2天至全干即可用于榨油。
介紹幾個優良無性系油茶品種
1.湘林1號:別名“羊古老1號”、“區1號”,由湖南省林業科學院選育的優良無性系,2006年通過國家良種審定。樹勢旺盛,樹體緊湊,枝條分枝角40度左右,樹冠自然圓頭形或塔形;葉橢圓形,先端漸尖,邊緣有細鋸齒或鈍齒,長5.0~6.5厘米、寬3.0~4.0厘米,葉面光滑,綠色至墨綠色,花期稍晚,通常于11月上旬至12月下旬開花,次年10月下旬果實成熟,果實呈橄欖形,紅黃色,果徑3~4.4厘米,每500克果數15~30個,鮮果出籽率46.8%,干果籽含油率35%,鮮果含油率8.869%。豐產,667平方米(1畝)產茶油可達78公斤以上。適用于各主要油茶產區。(彩圖參見81頁圖1)
2.湘林210:別名“茶陵166”、“攸17”,是湖南攸縣油科所和湖南省林業科學院于1989年共同選育出的優良無性系,1998年通過國家良種審定。樹冠自然圓頭形,樹勢旺盛、樹形開張;葉橢圓形,較細長,先端漸尖,邊緣有細鋸齒或鈍齒,長4.0~6.5厘米、寬2.5~3.2厘米,葉面光滑;花期適中,通常于10月底至12下旬開花,次年10月下旬果實成熟,果實呈球形或橘形,青黃色或青紅色,果徑33~48毫米,每500克果數15~30個,鮮果出籽率44.8%,干果籽含油率36%~41%,667平方米高產茶油可達80公斤以上。適于湘、贛、桂、浙等油茶主產區。(彩圖參見81頁圖2)
3.湘林4號:湖南省林業科學院于1990年選育出的優良無性系,1998年通過湖南省良種審定。樹冠自然圓頭開張形;葉橢圓形,先端漸尖,邊緣有細鋸齒或鈍齒,長4.5~6.5厘米,寬2.5~3.5厘米,葉面光滑;花期稍早,通常于10月中旬至12月中旬開花,次年10月下旬果實成熟,果實球形,青紅色或青黃色,果徑30~39毫米,每500克果數15~30個,皮較薄。鮮果出籽率43.9%,干果出仁率54.17%,干籽含油率35%~39%,鮮果含油率10.71%,667平方米產茶油可達75公斤以上。
4.湘林27:湖南省林業科學院于1990年選育出的優良無性系,1998年通過湖南省良種審定。樹冠自然圓頭形;葉橢圓形,較細長,先端漸尖,邊緣有細鋸齒或鈍齒,長4.0~7.0厘米、寬2.5~3.2厘米,葉面光滑;花期適中,通常于10月下旬至12月下旬開花,次年10月下旬果實成熟,果實球形或卵形,青紅色,果徑30~45毫米,每500克果數15~28個,皮薄,鮮果出籽率50%~56%,干果出仁率54.67%,干籽含油率34%~37%,鮮果含油率10.7%,667平方米產茶油可達78公斤以上。
5.湘林34:湖南省林業科學院于1990年選育出的優良無性系。1998年通過湖南省良種審定。葉橢圓形,先端漸尖,邊緣有細鋸齒或鈍齒,長4.0~6.5厘米、寬3.2厘米左右,葉面光滑;通常于10月下旬至12月下旬開花,次年10月下旬果實成熟,果實桃形、卵形或橄欖形,青紅色或青黃色,果徑30~35毫米,每500克果數25~45個,鮮果出籽率47%~52.0%,干果出仁率43.53%,干籽含油率36%~41.5%,鮮果含油率11.0%~12.0%。單位冠幅產果量為2.18公斤/平方米,667平方米產茶油可達75公斤以上。
6.湘林16:湖南省林業科學院于1990年選育出的優良無性系,1998年通過湖南省林木良種審定。樹冠自然圓頭形,葉橢圓形,先端漸尖,邊緣有細鋸齒或鈍齒,長4.0~6.5厘米、寬3.2厘米左右,葉面光滑;通常于10月下旬至12月下旬開花,次年10月下旬果實成熟,果實球形或橘形,有棱,青黃色或青紅色,果徑32~50毫米,每500克果數15~28個,心室3~5個,鮮果出籽率53.4%~54.5%,干籽含油率31%~36%,果油率7.6%~8.3%。單位冠幅產果量為1.54公斤/平方米,667平方米產茶油可達75公斤以上。
(湖南 趙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