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臨床癥狀
肉雞霉菌毒素中毒后生長緩慢,消瘦,拉飼料樣不消化的糞便(料糞),球蟲病、腸炎反復發病,嚴重影響飼料利用率;容易感染大腸桿菌,增加死亡率和藥費投入;出現免疫抑制,接種疫苗后達不到理想的效果,甚至會導致免疫無效。其臨床主要表現是:
1.引起腺胃炎。肌胃潰爛,角質層開裂,部分病例有明顯的潰瘍灶;嚴重病例表現為腺胃嚴重腫大,呈乒乓球樣或梭形,腺胃壁明顯增厚,腺胃乳頭出血、腫脹。臨床上往往被誤診為肉雞的傳染性腺胃炎,但使用大量的治療腺胃炎的藥物卻無效果或效果不明顯。
傳染性腺胃炎病雞,腺胃一般前期腫脹后期萎縮,除霉菌毒素可引起腺胃炎外,病毒也會引起腺胃炎。病毒引起的腺胃炎,在擠壓腺胃乳頭時,往往有清亮的分泌物。而霉菌毒素引起的腺胃炎,在臨床上更加普遍,常見病例在擠壓腺胃乳頭時往往有膿性分泌物。
2.表現“鉤料”癥狀。病雞口腔黏膜潰瘍,有白色或紅色的潰瘍灶,病雞因疼痛而不采食大的飼料顆粒,喜食料槽底部較細的顆粒和料末。如果出現肉雞“鉤料”,剖檢見不到明顯球蟲癥狀,使用小腸球蟲藥也不見好轉,從而排除小腸球蟲感染后,一定要注意霉菌毒素中毒的問題。
3.許多臟器出現不同程度的病理變化。肝臟腫大,表面多有不規則的白色或灰白色壞死點或壞死灶,部分病例出現脂肪變性,有腫瘤硬化、黃染,有的肝臟外觀呈青綠色或黑紅色等。肝臟邊緣變薄如刀刃,部分肝臟上有較明顯的霉菌結節。腎臟腫大,顏色發紅,表現程度不同的尿酸鹽沉積。該病與腎型傳支的區別在于,霉菌毒素中毒時肉雞的死亡率不高,腎臟腫脹程度不如腎型傳支嚴重,死于腎型傳支的雞,尿酸鹽沉積往往都比較明顯。脾臟腫大、漿膜表面有大量的灰白色壞死灶。病雞表現嚴重的氣囊炎癥狀,氣囊增厚,似云霧狀,部分氣囊、腸系膜上有霉菌結節。病雞出現纖維素性肺炎或出血性肺炎。胸腺萎縮,嚴重病雞胸腺消失。法氏囊萎縮、變性,內有灰紅色的分泌物,有時出血。腸黏膜嚴重脫落。
二、防控措施
1.發病雞在確診是霉菌毒素中毒后,要立即停止使用原飼料,并進行核查。使用制霉菌素,按治療量連用3~5天。對中毒較深的病例,可使用青鏈霉素控制繼發感染。急性中毒的雛雞,可飲用5%葡萄糖水。
2.選用信譽好的企業生產的飼料。因為信譽好的企業在原料采購和保存環節都比較嚴格。飼料運到養殖場后,存放環境要陰涼干燥,避免受潮,更不能被雨淋或浸濕,避免陽光直射或其他高溫環境。料槽中不要一次添加飼料過多,料桶中不要經常有剩料,如果有剩料,要倒在新料的上面。安全存放備用的墊料,不要使用發霉的墊料,及時清除在雞舍內發霉的墊料。
3.安全存放飼料原料,避免受潮,經常晾曬,是控制霉菌毒素中毒的關鍵。
(山東省沂水縣職教中心 李連任 郵編:276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