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感冒了,低燒,一直嗜睡,有醫生說,感冒就是提醒人休息。我躺在床上,閉目養神,思緒天馬行空,云蒸霞蔚,在這生病帶來的閑暇中,重新去整理生命。
蒙田說過:疾病是人生的課堂,能讓你的生命與生活更具有堅韌的質感,閱歷更豐富。人生了病,現實生活退到遠處,能更好地審視生活,心也寬闊似蒼穹,學會從弱者的角度考慮問題,以柔克剛,漸漸學會原諒生活中的人和事。
好萊塢伊麗莎白·泰勒曾說:“我覺得生活充滿了幸福。即使在你遭受疾病的時候,你也應該明白,這其實是生活賜予你的一份特殊禮物。”泰勒一生經歷過多次災禍,拍攝《埃及艷后》因肺炎差點喪命,65歲生日前夕,開刀拿掉一個腦部良性腫瘤,動過3次髖骨手術,甚至子宮也被拿掉了……
“破漏船兒經得起劃”這句話,是指那些常生病的人,因為生病和治病,悟透生命的價值,學會善待自我,改變了以前不良的嗜好。比如視肉如命的人,因為生了結石,便開始了清淡的飲食。因為如此,那些常年有病的“病秧子”,反而能夠長壽。其實人活就“活”那口氣,“三寸氣在千般好,一旦無常萬事休”。
疾病也有好的一面。“馬凡氏綜合癥”的特點是身體和四肢末端細長,關節囊和韌帶松弛柔軟,而世界排壇名將海曼就是“馬凡氏綜合癥”患者,她充分發揮四肢、手足、身體具有特殊柔韌性和靈活性的優勢,在排壇上嫻熟的球技令人嘆為觀止。
19 世紀意大利小提琴家帕格尼尼被譽為“音樂之魔”,他那特別細長、柔軟而靈活多變的手指演奏技巧達到了常人難以達到的境界,他是“飛跳弓”、“雙泛音”等演奏法的創始人。正是這種“馬凡氏綜合癥”,使帕格尼尼“因禍得福”。
美國心理學的專家賈米森研究發現:很多藝術家、作家的創造才能與狂躁或抑郁性精神病有密切關系。他對47名頗有成就的藝術家、作家的調查表明,有38%的人曾患過精神病。賈米森認為,由于他們大腦中有關中樞是清醒的,而憂郁時的痛苦則為在狂躁時的工作帶來了敏銳、沖動、熱情和創造力,從而獲得了靈感。如著名的清唱劇《米賽亞》就是作曲家漢德爾在狂躁癥發作最厲害的時間內完成的。
人沒有疾病的“壞處”,也就感覺不到健康的好。正如白色之于黑色,由于白色的存在,才使黑色有了“黑”的用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