閑暇與聯友品評對聯,總會提及“黃道周”這位福建人耳熟能詳、名揚四海的對聯高手。
黃道周(1585~1646年,號“石齋”),福建東山島(古稱銅山所)人,是明末一位著名書法家、理學家、教育家,他一生著述甚豐,書法別具一格。著名作家姚雪垠在其歷史小說《李自成》中多處描寫到黃道周。清代巡撫潘世渠在東山島黃道周少年讀書處立牌坊,撰對聯高度評價他的學識和人品:“仰止高山,已表儒林首出;溯游學海,群推道岸先登。”
博學多才的黃道周,5歲從師時就善于動腦筋提問題,六七歲時因家境貧寒,隨堂兄過海到東山島塔嶼半耕半讀。他10歲時所寫詩詞歌賦已令人贊嘆不已,被人們譽稱為“閩海才子”。他除了書畫、詩文出名之外,還擅長對課撰聯。相傳,有一次,有個喜歡對對子的漁夫在塔嶼捉到不少螃蟹,路過黃道周蟄居讀書的“云山石室”,有意試試這個小學子的才華,漁夫出聯求對:“蟹無頭,滿盆是殼,善橫行,愛藏石縫。”此聯難度頗大,且把螃蟹的習性勾勒得淋漓盡致。黃道周看出漁夫之意,他思索片刻,毫不示弱地按平仄對出下聯:“鱔有耳,一簍沒鱗,喜曲游,樂鉆泥穴。”這奇巧的應對也把鱔魚的“肖像”生動準確地描繪出來,漁夫聽罷,豎指嘖嘖稱贊:“這小孩長大必成大器。”
有一次,黃道周手捧《周易》,邊踱步邊閱讀,不覺走到離家不遠的岵嶁山。抬眼忽見善男信女來來往往,走近一看,不知何時這里冒出個“司馬懿祠”,里面香火嗆人,香客有的磕頭跪拜,喃喃禱告。有的抽簽問卜,“嚓嚓”作響。供桌上擺放一個仿三國時期司馬懿所戴幞頭雕刻的簽筒。黃道周越看越氣,就對香客們說:“這司馬懿,論忠義不如關公,講計謀遜于孔明,怎堪享受人間煙火和供果?”回到書齋,他拈筆吮墨寫下他巧構的一副謔聯貼到司馬懿祠,聯語:“巾幗遺羞,當年嘗怕諸葛計;幞頭出字,今日方知司馬靈。”這副充滿辛辣味的謔聯對香客盲目崇拜的對象嗤之以鼻,說來也怪,謔聯貼出后,一時不脛而走,引人品評深思。不久,司馬懿祠爐冷香滅。一副對聯能起到破除迷信的效果,真是令人贊嘆不已! 這一史實后來被收錄民國版的《東山縣志》。
福建漳浦縣城東的“明誠書院”,乃當年黃道周講學處,院內有黃道周研制用以教學的天方盤。明崇禎十七年(1644年)春,黃道周為書院門廳撰作對聯:“我在畎畝中,猶樂堯舜之道;人從剝腹后,始見天地之心。”上聯表達黃道周對倡導堯舜的品德樂此不疲,下聯則闡發天地人盛衰消長的科學哲理。
黃道周的對聯以其對仗工穩,遣詞精煉,含義豐富,而廣受評贊。曾在福建教育廳工作、兼任省立圖書館秘書的江蘇無錫人候鴻簽,著有《福州旅行記》,提及舊時福州西湖立有“黃道周石刻聯語在鏡湖亭,……筆勢飛舞,款署崇禎戍午冬日黃道周書,聯句:‘薦馨好擷澗邊草;養證無撓山下泉’。”據說,這塊刻石原先立存于福建省長公署中。1922年11月10日,時任省長的林森為讓大眾共賞黃道周書法和對聯藝術,令人將對聯石刻移置到當時西湖公園的鏡湖亭。這副對聯借景物抒情表意,聯意是國家要薦賢任能,就應著力發現草野遺賢之士。為官之后更應注重道德修養,約束自己和管好身邊的人,不要借勢欺人和以官壓民。
黃道周忠心效國,愛憎分明。他的出生地在臺灣香緣祖廟東山島銅陵關帝廟附近,民族英雄鄭成功、愛國名將戚繼光及其軍隊曾在東山島沿海殲擊倭寇荷夷。當時島民紛紛傳頌這是關公忠義顯靈助戰,這事感動了黃道周。清代崇禎乙亥8年(1635年)10月間,黃道周凈身焚香,揮毫為家鄉的關帝廟寫下了傳世名聯:“數定三分,扶炎漢,平吳削魏,辛苦倍嘗,未了一生事業;志存一統,佐熙明,降魔伏虜,威靈丕振,只完當日精忠。”上聯精辟地概括了關羽一生的豐功偉績。下聯勉勵世人弘揚關羽的民族氣節和義勇精神,共同抵御外侮,維護祖國統一。此聯鐫刻在東山島關帝廟主殿兩側,至今猶存。1990年7月間,臺灣宗教咨詢委員會委員李炳南教授等一行到東山島關帝廟朝覲,欣賞到這副對聯后異常興奮地說:“這就是臺灣香緣祖廟的見證!”據說,臺灣許多關帝廟大多“克隆”黃道周撰寫的這副對聯。
黃道周思想性、藝術性俱佳的對聯當推他就義前在獄中撰的一副,這也是他所撰的最后一副妙聯。清朝崇禎18年(1645年)10月間,黃道周率軍抗清復明,因寡不敵眾遭俘,被檻送南京。他大義凜然,絕食7天。當時降臣洪承疇以閩南老鄉舊友之情百般勸說黃道周降清。黃道周當面諷刺:“承疇死久矣,焉得尚存,此無籍小人冒名耳!”洪承疇走后,黃道周憤氣未消,想到史可法堅守揚州,城雖被敵攻破他卻不屈而死。而洪承疇貪色偷安,降清茍且,朝野不齒。黃道周有感而發,撰此妙聯:“史筆流芳,雖未成功終可法;洪恩浩蕩,不思報國反成仇。”聯中嵌入史可法和洪承疇這兩個忠奸正邪如冰炭的人物姓名,巧妙地運用諧音,語帶雙關諷刺洪承疇(成仇)。
我國律詩分五律、七律兩種。全詩共四聯,頭兩句叫首聯;三、四句叫頷聯;五、六句叫頸聯;七、八句叫尾聯。按照規定,頷聯和頸聯(即中間兩聯)必須對仗,首聯和尾聯可對可不對。筆者賞讀過《黃漳浦文集》(黃漳浦即黃道周)中的大量詩品,從黃道周的五律、七律詩作中欣賞到許多對仗工穩,意境優美的佳聯。這里不妨列舉一些,以饗聯朋讀友:“海色青天地;風根凈羽毛。”、“長鯨吹浪去;疊鱟掛帆浮。”、“一魚橫大海;眾鳥睨孤林。”、“魚夢開清夜;鷗盟結暮寒。”、“笙磬耽蕭寺;魚龍譫帝宮。”、“魚龍明海眼;卉木辨天心。”、“發比舊時白;心仍此日丹。”、“潮至海門白;雁歸山寺幽。”、“雨洗眾山翠;風翔片葉輕。”、“四海無家余一劍;千秋報國仗孤身。”、“十年著作千年秘;一世文章百世師。”、“癡蟬脫殼仍依樹;宿莽抽心尚信芳。”、“天當補處縫難合;海到盡頭探未窮。”“半溪風雨三江水;一笈詩書百寶函。”、“今日不思彌罅漏;他年何以作堤防”。
黃道周的機巧聯句甚多,他撰作的充滿愛國心、正義感和生活情趣的巧對妙聯,數百年來一直被廣為傳誦并載入史書,耐人尋味,令人叫絕。這正是:巧對載百世,妙聯傳八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