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農大園林系畢業后,適逢全省招募大學生村官,小妹阿珠相邀男友大偉一起報名。
經過口試和筆試,他們一路斬關過將,從上百名報名者中脫穎而出。阿珠如愿以償地分到老家五嶺村當村長助理,大偉則在臨鄉當上了副支書。
臨報到前天,阿珠向家人道別。看著眼前這個滿臉書卷氣、戴著眼鏡文質彬彬纖瘦的女孩,父親既欣喜又擔憂,專業是對路了,但一上崗就挑這么重的擔子,承受得起嗎?
阿珠羞澀地一笑,說有大偉在旁邊撐腰鼓勁呢!現在鄉下的條件比以前好,可以拿“工資”,有生活補助,還配了手機、電腦啥的。網上有專門的村官論壇,信息來源廣,村民的素質大有提高。只要找準項目,挖掘出更多的致富門道,就能把工作干出亮點。
老支書專門從村委會騰出一間房,既作她的辦公室又兼生活屋,還指定一名大嫂照顧她的生活。第一次見到這個相貌文弱的“駐村干部”,村民來看稀奇。他們不相信“不走”的女大學生是未來的村長接班人,對她既好奇又充滿期待。
接下來,阿珠隨老支書把現有的資源存量摸了底,制訂了三年發展規劃。首先搞大棚,把零散的蔬菜種植形成規模,用科學創造效益。阿珠規劃了一個“老區蔬菜批發市場”,這與縣里發展農業的想法極吻合。定品種、跑項目、核定產量、分配啟動資金、預訂攤位、測算預期收益、買種子、搭棚子,等等,事事親力而為,每個細小的環節都給村民耐心的指導。
那一陣,阿珠白皙皮膚曬黑了,有時太忙了,在路上啃餅子就著礦泉水當頓。大半年下來,這個較易啟動的項目終于見到了實效。批量新鮮時令蔬菜源源不斷地送到縣城批發市場,平抑了菜價,最后又被“倒賣”給省城的超市。她把這一成果推廣到大偉所在的村,供應地連成了片。老支書感嘆道,村民最相信地里的東西變成白花花的票子。以前想過,就缺一個懂技術善管理的牽頭人。阿珠是咱村的“女財神”。
阿珠不滿足已取得的戰果,這些年,一樣一樣地挖掘,對村里產的“老米酒”、“茶油”、“豆絲”等實行規模化加工,并換上了漂亮的包裝,大打“綠色牌”,產值增加了幾倍。現在,老家很多人蓋起了新瓦房,徹底通水、通氣、通電、通路、通網。四年的努力,換來了村民對阿珠的信任,老支書也心甘情愿地交了大印。
前不久,阿珠和大偉雙雙回家,他們已在新農村安家。眼前的阿珠,看上去成熟穩健,說一口厚重的家鄉話,酒席上喝了幾杯后依舊談笑風生,還有一輛鄉里的“專車”接送。阿珠說,剛開始當村官只是想鍍鍍金,沒想到,知識帶來了山鄉巨變,覺得這村干部當得有滋有味,她舍不得那片亟待開發的熱土,更舍不得心地樸實又想過上好日子的村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