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老人與海》(The Old Man and the Sea)是被譽為“20世紀美利堅民族精神豐碑” 的美國現代著名小說家厄歐內斯特·米勒爾·海明威(Ernest Miller Hemingway,1899—1961)最杰出的經典文學巨著之一,更被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列入“美國歷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三十二本書之一”。正如海明威自己所描述的那樣:“《老人與海》是我這一輩子所能寫出的最好作品了。”他本人也憑借這部小說在1953 年的美國普利策獎上一舉奪魁,并于次年順利問鼎諾貝爾文學獎,奠定了海明威在美國乃至世界文壇中的突出地位。
一、《老人與海》故事簡介
《老人與海》故事主要情節是根據一位名叫格雷戈里奧·富恩特斯的古巴老船長在海上的真實捕魚經歷改編而成的,發表于1952年9月的《生活》周刊上。小說一經問世,便如一顆重磅炸彈在世界文壇引起了軒然大波,當時的文學界還因此掀起了一陣不小的“海明威熱”。
小說通篇以樸素、紀實的寫作手法敘述了一個看似簡單卻又驚心動魄的故事:老漁夫桑迪亞哥年輕的時候是一位十分優秀的捕魚能手,而如今已經接連84 天出海卻無功而返了,受到眾人一再的冷嘲熱諷,就連他唯一的精神支柱——小孩曼諾林也在其父母的逼迫下離開了,這讓老人痛苦不已。為了證明自己,更為了不讓他的小粉絲曼諾林失望,他于第85天再次頑強出海。依然是那片沒有盡頭的“死亡之海”,依然是那面“標志著老打敗仗的旗子”,但這一次,老漁夫信心滿滿,勢在必得。總算功夫不負有心人,這一次在深海,他幸運地碰到了一條巨大的馬林魚——前所未見過的大。老人感激不已,激動得恨不得馬上載著這個巨大的戰利品返回。但這龐然大物兇猛異常,不肯輕易屈服,老人憑借頑強的毅力,獨自與它奮戰了兩個日夜,終于將其征服,并把它束縛在船邊揚帆返航,不料途中若干次遭到鯊魚群的攻擊。雖然他每次都能把鯊魚打得落荒而逃,但這些貪婪的魔鬼已經將美味的馬林魚肉吞噬殆盡,最后老漁夫只能遺憾地帶著一副沒有皮肉的巨大馬林魚骨架回到了岸邊。老人雖然在與鯊魚群的搏斗中失敗了,但他帶回了象征勝利的馬林魚骨架……本文接下來就這部小說的主人公桑迪亞哥、大馬林魚、大海和鯊魚等所蘊藏的象征意義做一簡單解讀,以供文學愛好者們研讀及探討。
二、《老人與海》中的象征意義解讀
(一)老漁夫桑迪亞哥——“生命英雄”的象征
小說中的主人公桑迪亞哥是海明威筆下“硬漢”形象的突出體現,是“生命英雄”的象征。首先,他樂觀豁達,堅毅自信,在經歷了84 天一無所獲之后,仍舊一如既往,在第85天繼續揚帆遠航,他想,“也許今天就要走運”,甚至“覺得今天很有把握”,結果終于讓他等到了一條大馬林魚;其次,他不畏艱難,敢于向人生的種種磨難宣戰,在與黑色的大海、巨大的馬林魚以及兇殘成性的鯊魚較量的過程中,他以無比的自信、毅力和勇敢詮釋了“生命英雄”的真正含義;再次,在一望無際的大海中漂泊,他時刻與死亡為伍,
但是在他的思想中,從來沒有哪怕一丁點兒對死亡的畏懼。在每一次與鯊魚的生死搏斗中,他用不斷的鼓勵和質問來展現他頑強的抗爭精神:“一個人并不是生來就是給打敗的,你盡可能把他消滅掉,但你永遠也無法打敗他!”透過桑迪亞哥與鯊魚之間一次又一次的生死搏斗,再一次向世人展現了不可摧毀的“生命英雄”形象,他用生命博得榮譽,換取尊嚴,從一個前所未有的角度,用震懾人心的藝術魅力展示了生命價值的存在及其意義。
(二)大馬林魚——人生目標和理想的象征
“大馬林魚”是小說中著墨最多的一個物象,對整部小說的藝術體現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老漁翁的內心深處,大馬林魚是理想事物的象征,是美好的人生理想和一生追求的目標。正如白勁鵬所描述的那樣,沒有了那條大馬林魚,《老人與海》就不再是海明威的《老人與海》了。小說中的大馬林魚寓意豐富:一方面,體現了海明威爭取創作巔峰的人生目標;另一方面,也寄托了海明威對古巴人民爭取民族獨立、民族解放運動早日勝利的美好愿望。
海明威在創作《老人與海》的時候,已接近晚年,創作思路匱乏,受到不少人的質疑。文學評論家們發現,自1940年《喪鐘為誰而鳴》之后的10年里,海明威幾乎沒有什么新作問世,而他在1950年出版的《過河入林》又遭到了文學評論界的一致批判。很多人甚至斷言海明威的才智已經徹底干涸,不會再有什么新的玩意出來了。海明威此時的境地恰好與小說最開始老漁夫桑迪亞哥的情況相映襯,老漁夫一直走霉運(連續84天都捕不到魚),當他在海濱酒店休息的時候,其他的漁夫們紛紛投來嘲笑或同情的目光。如同桑迪亞哥期盼大馬林魚的收獲一樣,海明威渴望走向文學創作的最高峰,而《老人與海》正是他對所有懷疑他寫作能力的人的最有力回擊。
海明威的創作激情大多和他所處的時代及社會環境息息相關。20世紀50年代,正值古巴人民爭取民族獨立、民族解放的運動逐步進入高潮,而這個時候的海明威正僑居古巴,被古巴人民不怕犧牲、不卑不亢的英勇精神所感染。因此,《老人與海》中的主人公桑迪亞哥已不再只是個老漁夫這么簡單,更多的是代表了古巴最底層的窮苦大眾。大馬林魚象征著古巴人民在民族獨立和解放運動中取得的豐碩成果,而來自不同國家的殖民主義者卻猶如一條條鯊魚一次又一次地吞噬著古巴人民取得的每一個勝利的果實,最終令“大馬林魚”只剩下了一副白色骨架,這也預示著任何豐碩的成果和斗爭的勝利,其過程都不會一帆風順,都要經過漫長的征途,經歷無數次的失敗之后才能夠獲得,但只要堅信自己的信念和理想像“大馬林魚”般豐碩,美好的生活一定會實現。
(三)大海——殘酷現實社會的象征
大海既是漁夫賴以生存的物質世界,也是與鯊魚搏斗,時刻會葬身魚腹的場所。
大海看似寧靜平和,像“溫柔的少女”“慈愛的母親”,但在她深不可測的海底卻隱藏著無窮的血腥和暴力。大海總是一片“黑漆漆”的顏色,蘊藏著無處不在的危險;又是“如此的殘忍”,到處都是一片弱肉強食的血腥場面,這恰恰象征了當時充滿危險和暴力的美國現實社會。當時的美國,正值麥卡錫主義泛濫時期,惡勢力猖獗,橫行無忌,民主進步的力量遭到前所未有的屠殺和迫害,整個美國社會彌漫在一片瘋狂的恐懼氣氛之下。在這個等級分明、“弱肉強食”的美國社會,掌權者荒淫無道,生活糜爛,為所欲為,生活在社會最底層的勞苦大眾們受盡煎熬,任人宰割。海明威胸懷大志,希望能夠為社會、為國家有所作為,甚至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而當他親身經歷過兩次世界大戰之后,原本追求的正義和理想卻終究被殘酷的現實擊打得支離破碎,戰爭的赤裸裸和現實世界的荒謬使他逐漸明白:在如今的這片“大海”中,“小魚蝦”們要么是被“鯊魚”吃掉,要么就是被“狂風巨浪”卷走,他們早已命由天定,看不到任何的希望和未來。
(四) 鯊魚——社會中邪惡勢力的象征
“那可惡的鯊魚……我努力工作,碰上好運氣。我得到一張數目可觀的支票……用尖利的牙齒大塊大塊地咬著吃……”小說中的鯊魚是海明威的有意安排,是一切邪惡及黑暗勢力的象征,他們制造災難,掠奪成性,總是阻止人們實現美好的愿望和理想。漁夫視馬林魚為生命,而鯊魚的不斷追擊就是要掠奪他勝利的果實,直到只剩“骨架”。兇狠的鯊魚不斷地襲擊老漁夫,吞噬馬林魚,老漁夫不畏兇殘,赤手空拳將鯊魚群打得落荒而逃。
該小說完成于20世紀50年代,正值古巴人民爭取民族獨立、民族解放的運動逐步進入高潮階段。在海明威的筆下,主人公桑迪亞哥不僅僅是一個單純的老漁夫,更是一個生活在苦難中的古巴底層社會人民的代表,而鯊魚恰恰是那些殖民主義者和掠奪者的,為了改變受欺凌的窮苦現狀,人們就必須統一戰線,聯合起來與邪惡勢力作斗爭。作者通過老漁夫與鯊魚之間的殊死搏斗來呼吁人們想要過上幸福的生活就必須站出來主動與社會中的邪惡勢力斗爭并堅持到底,取得最終勝利。小說中這樣描述到:他想“……跟它們斗,我要跟它們斗到死……”,這一切都充分展現了古巴人民頑強的意志力和百折不撓的斗爭精神,也再一次展示了作者以斗爭來獲取勝利的獨特的“硬漢”性格特征。
三、結語
海明威的《老人與海》以老漁夫桑迪亞哥在海上的捕魚經歷為主要線索,敘述了老漁夫在制服大魚返航途中同鯊魚進行殊死搏斗,最終成功返航的傳奇故事。在這部小說中,海明威巧妙地通過象征手法的應用將抽象的思想轉換為具體的物象,同時遵循其“冰山理論”給予讀者大量的想象空間,從而激發讀者的經驗想象和情感上更深層次的探索。通過局部修辭手段的象征手法,賦予了這部小說豐富的內涵和無窮的魅力,使得小說的主題遠遠超出了小說本身能夠容納的藝術境界,將海明威的悲劇人生和“硬漢”形象展現得淋漓盡致。
[參考文獻]
[1] Ernest Hemingway.The Old Man and the Sea[M].北京:世界圖書出版公司,1997.
[2] [美]柯恩(Cohen,H.),編. 美國劃時代作品評論集[M].朱立民,等譯.北京:三聯書店出版社,1988.
[3] 安巖.淺析《老人與海》的人物表現手法[J].作家,2009(06).
[4] 劉久明.“重壓下的優雅風度”與海明威的“準則英雄”[J].外國文學研究,1998(02).
[5] 王曉輝.淺析《老人與海》的象征意義[J].科技信息,2009(14).
[6] 孫超.《老人與海》中的悲劇性以及象征意蘊[J].黑龍江史志,2010(05).
[7] 江敏.對《老人與海》的象征意義及語言特色的分析[J].科技信息(學術研究),2008(24).
[8] 蔡鳳鳴.《老人與海》的象征意義及語言特色[J].貴陽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02).
[作者簡介]
姚楚琪(1979—),女,河北撫寧人,本科,河北外國語職業學院教育系講師,主要研究方向為英語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