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明威是美國頗具盛名的作家,具有“精通現代敘事藝術”的美稱,其中《老人與?!肥撬慕浀渲?,語言質樸真實、敘事簡約自然,將“冰山理論”作了最好的詮釋,海明威還曾毫不謙虛地承認該部小說是他有生以來寫得最好的一部。小說《老人與海》運用內心獨白的方式將故事主人公桑迪亞哥在海上孤身奮斗的過程與內心活動作了忠實的敘述,折射出老人頑強不屈的“硬漢”神韻,并完美地傳達了小說主題:人與自然的關系。桑迪亞哥的“硬漢”性格使他成為一個獨特的漁夫,具有特殊的思維視角與風格,并通過富有個性的語言特征展現出來。本文將從語言特征中的詞匯、句法、修辭三方面對桑迪亞哥的內心獨白作具體分析,進而探究主人公桑迪亞哥的語言風格。
一、不同的詞匯特征揭示桑迪亞哥頑強拼搏的“硬漢”精神
英語詞匯能夠鮮明地表達出文體特色,詞語選擇的不同會形成不同的文體功效,在《老人與海》中海明威依據主人公桑迪亞哥的身份與性格選用了適當的詞匯,進而展示了主人公語言風格的獨特性,將小說的主題寓意完美地揭示出來。海明威運用諸多核心的簡單詞匯來描寫桑迪亞哥的內心獨白,如單音節詞、雙音節詞、普遍使用的名詞與動詞、形容詞(毫無抽象意義),通過簡潔、樸實的詞匯來展現漁夫桑迪亞哥的質樸與真切,同時還表現出桑迪亞哥獨特的語言風格。海明威運用大量的獨白將桑迪亞哥與魚、鯊拼搏時的內心思想和感受忠實地再現,將他頑強不屈、努力拼搏的“硬漢”精神刻畫得淋漓盡致。海明威別具用心地通過動詞的選用來組成桑迪亞哥的獨白詞匯,以凸顯他的“硬漢”精神,在其獨白中最頻繁使用的動詞是kill,而像beat,defeat,fight,hit,punch,lash,slam,strike,stab等動態動詞也被大量使用。如在看到鯊魚群將大馬林魚吞噬時,桑迪亞哥內心十分內疚,他在心里想“一切都以某種方式被殺死,就如大馬林魚被吞噬是為了讓我活著(everything kills everything else in some way.Fishing kills me exactly as it keeps me alive.)”,兩個“kill”在這句獨白中具有深層的寓意,暗示著人與自然就像這種搏殺關系,相互廝殺以并一方的取勝而告終,將桑迪亞哥那種頑強搏斗的“硬漢”精神與風采形象地表現出來。
在小說中,桑迪亞哥有一句被人們熟知的“硬漢”格言,即“人不是為失敗,一個人可以被毀滅但不能被打敗(man is not made for defeat,he said.A man can be destroyed but not defeated)”,利用“defeat”一詞將老人頑強拼搏的斗爭精神再次展現出來。從總體上看,海明威使用簡潔的動詞將桑迪亞哥與鯊魚斗爭的勇敢與決心形象地傳達出來,塑造了一個偉岸的“硬漢”形象,渲染了語言的表達力度,讓人幻想出震撼的視覺畫面,仿若置身其中觀看了老人英勇地與大馬林魚、鯊魚群搏殺的震撼場面。此外,海明威還使用靜態動詞來表現其描述內容的真實性,使用像dream,think,remember,feel等和意識相關的引述動詞來敘述,盡管不能達到動態動詞的表現張力,削弱了桑迪亞哥取得搏斗勝利的希望,而這樣的安排增加了故事結尾的真實性。通過動態動詞與靜態動詞強烈的落差性使原本血腥搏殺的海上場面歸于平靜,動詞的精確選用拓展了小說的想象空間,增加了故事內容的節奏感,不同的詞匯特征充分地提示了桑迪亞哥頑強搏斗的“硬漢”精神。
二、不同的句法特征塑造桑迪亞哥更加真實的“硬漢”形象
簡單句、復合句、并列句是英語句子中的三種結構,人物的語言風格與形象、小說文本的主題與效果需要通過合理的句法結構來體現,特別是《老人與海》其敘述方式以內心獨白為主,不同的句法特征對桑迪亞哥的“硬漢”形象與語言風格會造成直接的影響。
海明威通常運用簡單的句型結構(如短句、省略句等)來描寫桑迪亞哥的內心獨白,進而形象地表現桑迪亞哥語言風格的樸實與簡潔。簡單的陳述短句與并列句(使用常見的then,and,so來連接)是主要的句型結構,海明威利用短句的明快,有力地烘托出激烈緊張的海上搏殺,表達桑迪亞哥面對搏殺場面的淡定與積極。同時,重復的短語、句子是桑迪亞哥內心獨白描述中的另一顯著特色,使桑迪亞哥的情感更具表現力,映射出其特有的心理變化,使人物形象更具真實性,使小說主題更具表現力。在描寫桑迪亞哥與大馬林魚已搏斗兩天兩夜時,在桑迪亞哥的內心獨白中“not sleep”反復出現,將桑迪亞哥的疲憊不堪、希望休息的急切心理揭示出來,因為只有休息才能恢復體力與神志,才能繼續與馬林魚搏殺,這樣的塑造更加真實地表現出桑迪亞哥的“硬漢”形象與精神。此外,該段重復的內心獨白為桑迪亞哥繼續夢到獅子作了鋪墊,在全文中桑迪亞哥夢到獅子的次數很多,小說的結局也提到他夢到獅子,獅子的反復出現使讀者自然而然地聯想到兩者的關系,其實獅子就是桑迪亞哥,雖十分勇猛但仍只是孤身作戰。
在小說敘事中,從小說開頭與結尾的對話中我們能夠發現桑迪亞哥和小男孩已建立起深厚的情感,這種情感支撐著桑迪亞哥挺過了海上3天的殘酷搏殺,但桑迪亞哥曾有9次重復著“I wish the boy was here(我希望小男孩在這里幫我)”這句話,進而揭露了老人孤助無援的心理,也讓激烈的海上搏殺帶有一種凄涼與悲壯,彰顯了老人的“硬漢”精神。此外,桑迪亞哥還反復說過這樣一句話“I should not have gone out so far,fish.(我不應該出去太遠,魚)”,由于大馬林魚是他歷盡艱辛才捕捉到的,但最終為了幫助自己逃生馬林魚變為鯊魚群的美味,只留下一副空骨架,對于馬林魚的不幸他深感愧疚,同時也讓他產生后悔此次出航的想法,他對這次的海上搏殺產生疑惑,分不清到底是勝利還是失敗。而這句多次重復的話也讓讀者陷入了人與自然關系的思考,人類為了獲得發展時常以破壞大自然為代價,到最后也傷害了人類本身。句法的反復使用渲染了語言的表現力,既凸顯了桑迪亞哥“硬漢”的形象,又通過桑迪亞哥的疑惑引起了讀者對人與自然關系的反思,小說主題得到升華。
三、不同的修辭手法反映桑迪亞哥“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
為了使語言的表達效果得到凸顯,修辭手法的使用能讓普通的語言更加鮮活而形象,更能表現出小說的感染力。被稱為語言大師的海明威能夠巧妙使用不同的修辭手法(如擬人、比喻、排比、夸張、象征等),更加形象地表現出人物的個性與內心,豐富小說的語言效果,使小說更具表現力。從全文來看,在描寫桑迪亞哥內心獨白時海明威時常使用到多種修辭手法,以此來展現老人獨特的語言風格及質樸的自然之情。單從修辭手法來看,通常用所熟悉的生活事物來做比喻,對人們未熟知的事物與現象進行說明與描繪,從而以直觀的事物來解釋抽象陌生的事物。為凸顯桑迪亞哥的漁夫形象與“硬漢”風范,在描寫桑迪亞哥獨白時一般都使用和武器有關的詞匯來做比喻以描繪不同魚的外形,進而映射出老人的認知意識:海上的魚是他的敵人,他要時刻保持著斗爭的狀態。如用bullet(子彈)來表示小金槍魚;把馬林魚比喻成sword(刀),用scythe(大鐮刀)來比喻馬林魚鋒利的尾巴;用knife(刀片)來比喻鯊魚的背鰭;用razor(剃刀)來比喻鯊魚銳利的鰓;用shovel(鏟子)來比喻鯊魚的鼻子與尾巴。諸如此類形象的比喻使讀者能夠直觀的想象到大馬林魚、鯊魚等魚類的兇猛與可怕,桑迪亞哥與它們搏殺的場面是怎樣的血腥、殘酷與艱難也就可想而知。反復使用武器來比喻魚類,讓桑迪亞哥的語言風格更加鮮明,他的“硬漢”形象更加高大。
擬人的修辭手法也常出現在桑迪亞哥的內心獨白中,擬人即把事物與人聯系起來,將其人格化,給予事物人的思維與情感。通過擬人手法不僅能讓事物變得具體而生動,而且賦予了事物真摯的感情,容易觸動讀者的心靈。如桑迪亞哥心中將海洋想象成美麗女人的化身,認為海洋是可愛與漂亮的(kind and very beautiful)。此外,太陽、微風、星星、月亮等自然景物也都是人類的化身,他會將心事訴說給這些事物聽;鳥兒是他的玩伴與幫手,馬林魚成為他的兄弟,它擁有人類沒有的高尚與魅力。身為漁夫的桑迪亞哥對海上的自然萬物充滿了特有的情感,他將它們當做人來對待,海上的桑迪亞哥并不孤單因為有這些朋友與伙伴的陪伴。擬人的修辭手法形象地凸顯了桑迪亞哥的漁夫角色,讓讀者感受到他“天人合一”的內心世界。
四、結語
在小說《老人與?!分?,主人公桑迪亞哥的語言風格是由他的漁夫角色與“硬漢”精神、性格決定的。海明威通過詞匯、句法、修辭這三種語言特征來描寫桑迪亞哥的內心獨白,動、靜態動詞的靈巧使用,重復句法的精確應用,擬人、比喻等修辭手法的合理運用,烘托了桑迪亞哥頑強不屈、勇猛無比的“硬漢”形象及其質樸的自然情感,使小說人與自然關系的主題得到了完美的呈現,進而形象地凸顯了桑迪亞哥獨特的語言風格。
[參考文獻]
[1] 蔡鳳鳴.《老人與?!返南笳饕饬x及語言特色[J].貴陽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3(02).
[2] 劉鐵鎧.簡潔 清晰 含蓄——海明威小說的語言風格[J].佳木斯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3,21(05).
[3] 羅雪娟.淺析海明威《老人與?!返乃囆g風格及其硬漢性格[J].青海民族研究,2005(03).
[4] 李亞白.海明威語言風格與中西美學[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9(03).
[作者簡介]
吳文娟(1981—),女,貴州福泉人,碩士,黔南民族職業技術學院財經系講師,研究方向為英語教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