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10年3月4日美團上線,成為中國第一家團購網站,到如今美團仍然保持著行業一哥的位置,其中的過程始終不易。在此期間風云變幻,瘋狂與躁動充斥著整個團購行業,但是能保持清醒頭腦的好像只有美團等少數幾家網站,將近兩年之后再看市場,格局已經基本上清楚了,大勢也基本定調了。
美團引領團購行業的發展
美團的總業績依然保持第一的位置。從團800公布的10月份相關數據可以看出,團購行業進入億元俱樂部的只有5家,其中美團一直保持著行業一哥的位置,而且和后四名的距離越拉越大。大概數據是老大美團以1.73億元的銷售額穩做大哥的位置(據相關資料顯示11月美團的銷售額已經突破2.3億),窩窩團和拉手網分別以1.57億元和1.52億業績位居第二、第三名,大眾點評團和糯米網則以1.07億元和1.008億元剛好踩線勉強進入億元俱樂部(具體詳細數據如圖1)。
本地服務的銷售額美團遙遙領先,根本就沒有對手。其實圖1的相關數據資料只是表面的數據,更深層次地分析相關數據背后的內容會發現,團購行業的前四名和第一名之間的距離是非常大。如果除去物流單的銷售額,靠本地服務的銷售額能進入億元俱樂部的估計只有美團一家。因為美團90%的銷售額都來自本地服務,而拉手網、窩窩團、大眾點評團這三家網站應該有將近50%的銷售額是物流單貢獻的,本地服務的占比只有一半左右。
團購網站的藍海是本地服務,物流單是百貨類電子商務網站的地盤,不能隨意去搶食,否則后果很嚴重。拉手網,窩窩團去開商城,等于是和京東商城、蘇寧易購、當當網等百貨類電子商務巨頭搶食,結果只能是鎩羽而歸,甚至崩盤。
原因有二:第一個原因是實物平臺類的商城中,京東商城、蘇寧易購、當當網、亞馬遜中國等這幾個大鱷已經把市場給瓜分了,后來者在這樣的紅海中搏殺,成功的概率非常之低;第二個原因是實物平臺類的商城的門檻本質上是非常高的,其中門檻之一就是建一個覆蓋全國90%人口的B2C物流體系就得花一兩百億的資金,正因為這個門檻,所以才導致當當網和京東商城一直是兩個不同數量級上的對手(當當只是京東商城的一個零頭)。
24券將成為團購行業的PPG
據相關的資料顯示,24券實際上從9月份開始資金鏈就非常的緊張,那時候就已經開始局部的拖欠商家貨款了,這樣的情況一直延續了2個月,直至到11月份資金鏈斷裂的情況才曝光于公眾媒體之下。之后就是鋪天蓋地的負面消息,從“遲發員工工資以及用24券虛擬幣代替員工工資”、“高管內訌門”、再到“被央視曝光淮安站卷款門”以及“200個站被裁掉只剩下80個站的裁站門”,到處充斥著關于24券的負面新聞。
24券在2011年1月~6月到底在電視等線下媒體燒了多少廣告費,我們沒法得到具體的數據。但是我們從拉手招股說明書披露的相關財務數據中可以發現,截至2011年6月30日,拉手網的累積赤字為4.742億元人民幣(約合7340萬美元),這樣就可以間接的推算出24券在線下廣告大概的燒掉的人民幣,應該也是在2億~3億之間,這些還是保守的估計。
據相關媒體報道,24券時至今日還拖欠著撤站城市部分商家的貨款,以及這些城市原24券員工的工資甚至出差報銷款等。24券都已經從200個城市裁撤成80個城市,說明之前團購網站瘋狂的在電視等線下媒體做廣告燒錢是非常錯誤的一個決定,過度無計劃擴張開站是不健康的。
24券已經如此,下面一個可能出現資金鏈斷裂的會是誰呢,筆者個人覺得拉手成為下一個24券的概率比較大。
應嚴查欺詐消費者的行為
2011年12月15日,上海市工商部門連續三天在其官方微博上曝光今年9月底開展團購網站整治以來的一些案例,提醒消費者在團購時擦亮眼睛,保護自身權益。近日曝光的案例包括“大眾團購網虛假宣傳案”和“五福團違反《食品廣告發布暫行規定》案”,分別被工商部門處以10000元和3010元罰款。
在團購網站整治中,工商閘北分局查處了一起上海誠伴貿易有限公司虛假宣傳案。經查,該公司于2010年6月起設立大眾團購網,并在網上發布“大眾團購網——服務最優、保障最全、消費無憂”等內容以及在推介定豪沈家門海鮮酒樓的商品時虛構購買商品或服務的人數為376人次,而實際購買商品或服務的人數僅為57人次。而《廣告法》規定廣告中不得使用最佳等絕對化用語,案發后,該公司自行在大眾團購網頁面上對“服務最優、保障最全、消費無憂”等用語進行了改正。
以上被查處的兩家網站雖然是不知名的小網站,但是沖水等欺詐消費者的行為在前10大的部分團購網站中也是非常嚴重的。據相關資料顯示,前10大團購網站中,窩窩團、58團購、24券、滿座、F團等這5家是沖水非常嚴重的公司。
所謂的;中水行為簡單的解釋就是,在一個實際上只有極少數人購買的產品宣傳上標注著大幾十倍的購買人數,具體案例就是如上大眾團購網只有57人購買的“定豪沈家門海鮮酒樓”的商品虛構購買商品或服務的人數為376人次。
當然非常誠信的團購網站也是有的,如美團、大眾點評團、糯米網,拉手網等大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