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的現實情況是,秋季的成績總體而言應比春拍更好,然而現今的市場行情卻出現了倒掛。就連中國嘉德和北京保利這兩家國內頂尖級拍賣機構在今秋的成績也有所黯然,沒能和春拍打成平局,反而下降19%和24%。
今年的國內秋拍較之春拍,似乎多了些許冷靜、些許理智。沒了去年秋拍和今年春拍的狂熱,藝術品市場進入了—個新的盤整期。
縱觀國內下半年經濟全局,不確定的因素依然存在,加之此前春拍的過度狂熱,許多藝術品價位迅猛飆升,讓在秋季的藏家開始了理性審視和觀望。這樣的情緒幾乎蔓延了整個藝術品市場。
回歸拍賣的本義
據雅昌藝術市場監測中心不完全統計,2011秋拍總成交額達380億,較之今年春拍428.42億元的驕人成績,讓人唏噓。最能反映拍賣趨勢的總成交額與成交率呈現雙下降態勢。但以往的現實情況是,秋季的成績總體而言應比春拍更好,然而現今的市場行情卻出現了倒掛。就連中國嘉德和北京保利這兩家國內頂尖級拍賣機構在今秋的成績也有所黯然,沒能和春拍打成平局,反而下降19%和24%。
今年秋拍形勢的嚴峻,使得很多拍賣公司早在四五個月前就感到了壓力。北京保利國際拍賣有限公司執行董事趙旭坦承,保利選擇在秋拍上把不少底價高的拍品撤掉了。
回顧今年國慶期間,香港蘇富比秋拍率先拉開中國藝術品秋拍大戲的序幕,雖然總成交逾32億港元,但與今年春拍的34.9億港元相比,略顯遜色;香港佳士得2011秋拍以28.5億港元的總成交額宣告結束,與春拍的成績相比,減少了11.5億港元;北京翰誨在秋拍中取得了21.24億元,比起今年春拍的24.58億,下滑了13.5%……
最終的拍賣結果顯示,調整行情仍在繼續。“特別值得注意的是普通作品被市繼續。“特別值得注意的是普通作品被市場所拋棄,這是理解本次調整行情的關鍵。”北京國時董事長董國強認為,拍賣的本義就是“新:面孔”(或者多年未露面的“生面孔”)的價格發現,一旦拍場上轉的都是“老面孔”,市場—定會出現調整。“這次的行情調整,就是回歸拍賣的本義。”
華藝國際拍賣(原廣州嘉德)董事副總裁許習文對此表示,“在藝術品拍賣場上,我們可以觀察到,一方面是買家出手謹慎,數千萬元乃至上億元的拍品,競價臺階往往收窄到50萬元甚至10萬元。另一方面,買家卻又志在必得,他們變得更有耐心,精品力作仍拍出了驚人的天價。”
經濟環境是回調主因
雅昌藝術市場監測中心分析認為,世界經濟形勢不樂觀成為今年秋拍滑坡的主因。主要原因一:進入2011年8月,隨著世界權威金融分析機構標準普爾對美國信用評級的下調,還未完全走出2008年金融危機陰霾下的世界經濟形勢再次不明朗起來。特別是歐洲債務危機的不斷爆發,人們仿佛預見到上一輪金融風暴的第二波空襲迫近。其二,中國國內的形勢亦不容樂觀。股票市場與房地產市場雙雙遇冷,10月初溫州爆發中小企業借貸風波,緊接著在10月以后,溫州的債務危機已經蔓延到實力較強的行業龍頭企業。在政府的調控下,溫州危機雖然得到釋放,但由此引出的對國內經濟的擔憂情緒也蔓延開來。而秋拍市場呈現的兩大突出矛盾——“高估價預期和市場觀望情緒的矛盾”、“藝術品投資價值和升值能力的矛盾”更是值得我們去反思。
行內觀點認為,今年秋拍隱中有降,除了受宏觀經濟環境方面的影響,另—個則受到此前的藝術品市信任危機的影響。
廣東業內專家表示,政府持續收緊銀根、社會資金流動性減弱,藝術品市場不斷爆出‘贗品’、‘假拍’等負面新聞影響,今年的藝術品秋拍成績不如春拍理想在預期之內。另—方面,藝術品拍賣市場進入理性調整階段,為拍賣業“汰弱留強”創造了條件,同時也成為實力藏家淘寶好時機。
而另—個事件也給狂熱的國內藝術品市場潑了—盆冷水。2011年11月24日,國務院正式發布《國務院關于清理整頓種類交易場所切實防范金融風險的決定》(38號文),開始清理整頓包括從事產權交易、文化藝術品交易、大宗商品中的遠期交易等內容的交易所。今年以來在全國各地演繹得如火如荼的文化藝術品交易所首當其沖,直接導致了整個行業進入洗牌階段。
但同時我們也看到,盡管藝術品市場在今秋沒能繼續凱歌高進,然而整個市場卻散發出理智氣息。有行家解釋,由于之前藝術品行情快速上漲,買家未必能立刻接受,要一段時間來克服這個心理關:“很多買家都要停下來想清楚、看清楚。”
而對于業內近期傳聞的有關秋拍拋貨說法,中國嘉德近現代及當代書畫總經理郭彤認為,“最后拋貨”的觀點比較片面,正因為對行情有很大的把握,精品才會放出市場;另—方面,好的行情正是部分投資者出貨的時機,他們選擇套現也很正常。
誠然,今年秋拍并沒有出現如過山車般驚險局面,人氣依然保持比較旺盛的態勢,這是一些藝術品能繼續創造記錄的基礎。同時,精品依然受到市場的熱烈追捧。經過幾年市場洗練的收藏家和投資者變得更懂得甄別高端藝術品的真正價值。例如保利今季秋拍在價格方面排名前20的書畫之中,齊白石的作品就占了16件。而在保利中國近現代十二大名家書畫夜場上,徐悲鴻代表作、國家一級文物《九州無事樂耕耘》以2668億元成交,刷新徐悲鴻作品拍賣成交價世界紀錄。
此外,相當—部分的拍賣公司在本次秋拍中更是及時調整拍品估價,理性面對市場的回調,使得藝術品整體市場得以順利過渡。而場外游資和熱線由于經濟環境的因素,已經紛紛從資本市場上撤退,留下來的資金將不完全受外圍環境的影響,這也在一定程度上顯現了高水平藝術作品的魅力之所在。黃沙褪盡,真金顯露,未必不是一件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