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秋,中國藝術品市場因全球經濟的不確定性而表現出收縮態勢:很多收藏家和投資者都在或觀望或離場,各大拍賣行較之2011年春拍也都呈現了成交額與成交率雙雙回落的現象。泰康人壽的董事長、中國嘉德的創始人之一陳東升更是斷言:2012藝術市場份額將縮水40%!那么,在此背景下,2012年的藝術市場又將何去何從?投資者又該如何與時俱進?而拍賣機構又會如何調整策略從而性出?
拍賣機構的出路
面對逐漸冷靜謹慎,開始回歸理性的國內拍賣交易市場,拍賣機構可謂機遇與危相并存。
首先,這種危機來自拍賣行的下游。買家中數量占據大比例的通常是小客戶型的散客,散客在拍賣中處于弱勢地位,入手價基本由拍賣行決定,這類買家往,莊不會輕易投資,多采取觀望,并且入手拍品以中小型精品為多。同時,拍賣行在審視拍賣市場行情,會因為不能正確理解中小買投資角度而做出偏離標價的行為。
其次,來自拍賣行的上游。大型、專業的賣家,業內稱“藝術品收藏莊家”。有足以運轉的龐大資金以及珍品,對拍賣行擁有強度較大的控制力,可能會直接影響拍賣品的標價。但與此同時,能控制標價的莊家對市場行隋的了解度,卻不如拍賣機構來的透徹,對市場感知過于樂觀。所以,常發生對拍品預期錯誤而過高叫價的情況,并且拍賣行業只能順應接受。
不過,面對困境,拍賣機構也是使出渾身解數,從培養買家正確的收藏意識,差異化經營,特色化經營上尋找出路。
我們注意到,從2011年開始,拍賣機構開始重視與奢侈品和消費品的結合。比起專業性更強的書畫瓷雜等常規版塊,腕表、珠寶、紅酒等人們認知度更高的拍品正在各大拍賣會上高調登場。無論是北京保利的腕表專場還是北京嘉德的珠寶翡翠,或是西冷印社拍賣的陳年名酒,這些拍品都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對此,北京傳是國際拍賣現當代藝術部總經理閻安告訴記者,設置此類新的版塊,意在用新的供求關系來拉動客戶,讓客戶了解拍賣這種形式,參與到拍賣中來,這將成為未來拍賣機構應對市場的一個新拓展渠道。
此外,業內人士認為,增加學術性收藏將成為拍賣機構未來的一個新方向。自2011年春拍,蘇富比設立的“尤倫斯重要當代中國藝術收藏:破曉——當代中國藝術的追本溯源”專場大獲成功后,國內多個大型拍賣行便將目光轉向了更容易受到資金追捧的學術性專場。2011年秋拍,嘉德推出“新中國水墨大家專場”,北京匡時籌劃了“與佛有因——近代名家佛教題材書畫作品專場”,北京華辰拍賣也推出了“慈悲——佛教題材書畫”專場以及“油畫雕塑專場”等。這一現象引來兩種截然不同的評價。一種聲音認為,這可以使得投機昧很重的拍賣業漸漸趨向專業,回歸藝術品價值本身;另一種聲音則認為,這將造成資本更加追捧名家巨作,價格反而更加偏離藝術品自身價值,為本已虛火過旺的拍賣市場再添—把火。然而,從拍賣機構自身的角度而言,這或許又有不同的解讀。
對此,北京傳是國際拍賣現當代藝術部總經理閻安告訴記者,為了讓拍賣機構今后更加有優勢,更突顯特色,客戶更有粘變,僅僅靠過去優質價低的模式已不能適應市場需求。因此,有特色的版塊設置,如在學術史上占有一席之地的精品之作,便成了拍賣機構開拓性發展的重要領域。
華辰拍賣公司總經理甘學軍表示,2011年秋拍的許多專場都展現出了自己的特色,市場的回報率也相當不錯。雖然說秋拍處于理性調整中,但藏家對高端產品仍持有高度的競買熱忱和吸納能力,但同時藏家也開始關注藝術品的歷史、文化和學術價值。
“拍賣機構未來要做的,正是充分挖掘拍品的文化、歷史元素,將它們的f介值和內涵最大限度地展現出來,這才是拍賣的本來意義。”福建國石拍賣有限公司總經理潘穎說道。
此外,有業內人士認為,2012年將是拍賣行業冼牌的年份。
“我們注意到2011年不論是國內還是福建本土,拍賣會場次之多,可謂是前所未有。不過無論是版塊的設置還是拍賣師的綜合素質以及前期的推廣宣傳和后期的跟進服務等等,各家機構都存在巨大的差異。”在福建國石拍賣有限公司總經理潘穎看來,眾多場拍賣會存在著嚴重的同質化,而部分定位不清晰,盲目學習大公司套略的拍賣機構將面臨淘汰出局的可能。“機構要有危機意識,做自己擅長的領域,分散化經營只能將綜合實力削弱而不是累加。”潘穎補充道。
不過,也有人認為2012年還談不上行業冼牌。因為,在北京傳是國際拍賣現當代藝術部總經理閻安看來,經歷了2008年及2009年拍賣行業的洗牌過程,目前無論是國內知名的拍賣公司,還是2010年和2011年新涌現的拍賣機構,他們都有著雄厚的資本及較為忠誠的客戶。“每一家公司都是有備而來。”閻安說道。
“現階段要給出‘中國人買藝術品純粹是出于熱愛傳統文化’的判斷是不現實的,但藝術品有了投資價值,參與的人越來越多,社會關注的程度也越來越高,這從客觀上還是推動了整個社會對傳統文化的重視,提高了百姓的文物保護意識,因此拍賣市場發展前景是門淘的。”北京匡時國際拍賣有限公司董事長董國強說道。
未來長期將呈上升趨勢
再來看看人們景為關注的未來市場走向。從2011年春拍的中國藝術品市場看,無論是在總成交額還是藝術品的單件成交價上都達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新高度。榭白雖較之春拍有所收縮,但還是顯示了可觀的成交額。可以認為,由于地產和股票方面很多資金的提前退出并進入了藝術品市場,促成了火曝的春拍以及并不太差的伙怕。
掐指算算,國內的藝術品市場從無到有,景多不過二十多年時間,還是—個相當年輕的市場。如此高歌猛進的前行,不禁讓人開始擔心未來藝術品市場的后勁,而特別是在市場調整的今天。
“有時市場的調整并不一定意味著動力的失去,也可能是動力聚集的一個方式。”在中國藝術品市場研究院副院長、文化部文化市場發展中心研究員西沐看來,2011年藝術品市場主要表現為三個特點:—是大的龍頭性拍賣企業的拍賣總成交額在高位上有所回落;二是高估價拍品的成交率下滑;三是人氣以乎在流失。但長遠來看,這種局面更多的是中國藝術品拍賣業的大勢在分化,這是一個必然現象,而不是2011年秋拍這個時期的特殊表現,因此2012年藝術品市場的“崩潰論”也就無從談起。
“我們其實離所謂的‘全民收藏’還有很長的一段略。如果真正把有系統性恢藏實績,甚至達到一定規模才能稱為收藏的話,那么未來收藏家的增長還是難以估算的。這同時也意味著未來市場巨大的潛力。當然,對于一些具有區域性或小眾的版塊,我們還不能過于樂觀。”福建國石拍賣郁艮公司總經理潘穎說道。
對此,藝術品市場專家、中央美術學院人文學院藝術管理學系教授龔繼遂認為,藝術品市場已進入財富投資時代。首先,從拍賣公司、市場成交總規模上看,其經濟體量已經相當大;其次,藝術品作為財富是資產配置的—部分,這種觀念已深入人心;第三,中國市場上的藝術品投資行為踴躍,大量基金會持幣待購,還有藝術品交易所等。因此,未來藝術品市場長期將呈上升趨勢。
“2011年的市場還是好的,至于2012年我看機遇是多重的一種組合。”在北京保利國際拍賣有限公司執行董事趙旭先生看來,2012年對于中國藝術品市場是一個非常好的機遇。當然,未來市場的投機成本會加大,投機昕形成的空間也將逐步縮小。
總體而言,業內人士普遍認為,對于未來行情的判斷,應密切關注明年初國內經濟形勢的發展。建議投資者注意版塊的輪動眭,可以打時間差。如吳昌碩此類的海派畫家在未來將有較多補漲機會,建議重點關注。同時,對于高級買家和新晉買家在投資策略上也要有所區分。對于資深買家明年或許是收獲的一年,如明年上半年行情平穩,可采取觀望,而市場如進入下行通道,建議考慮出手買進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