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在英文詞典中查詢Atlas這個單詞。將得到如下的解釋詞條:阿特拉斯神,希臘神話中的擎天神。被宙斯降罪用雙肩支撐蒼天的一個擎天神。因其擎天之功,Atlas也被轉喻為棟梁之才,擔負重任的人。
事實上這樣一位有擔當的擎天巨神在希臘神話中所占篇幅極有限。零碎記錄有如,阿特拉斯是個泰坦神(Titan),“Atlas是普羅米修斯的另一個兄弟”。
德國人施瓦布編寫的《希臘神話故事》也辟見專節介紹阿特拉斯,只是第九章關于珀爾修斯故事中附帶引出了“阿特拉斯”的故事。
阿特拉斯和珀爾修斯的故事是這樣的:阿特拉斯統治著非洲西北部,一片肥沃的土地,他的草地上飼養著成千上萬的牛羊牧群。他有大片金蘋果樹林,金蘋果樹長滿了金葉、金枝和金蘋果。后來正義女神西彌斯(Themis)對阿特拉斯講了一個預言:“你的金蘋果即將被一個宙斯的兒子掠奪。”阿特拉斯很害怕,于是修墻把金蘋果樹圍起來。并派了一條毒龍(Draco)來看守他的果園,而且拒絕任何陌生人靠近他的王國。
后來,珀爾修斯殺死墨杜薩之后,提著她的腦袋翻山越海四處飛行。夜晚降臨時,他來到日落之處,地球的最西端。他很想在這里休息過夜。這是阿特拉斯國王的王國。阿特拉斯長得五大三粗,天下無雙。他擁有成群的牛羊,沒有來自鄰幫或敵人的侵犯。不過,他最引以為豪的是他的果園。那兒在金葉的虛掩下,金樹枝上掛滿了金蘋果。珀爾修斯對阿特拉斯說,“我是來做客的。我的父親是宙斯,我殺死了墨杜薩。我來是想找個休息的地方和充饑的食物。”然而,阿特拉斯想起古時候的預言說過,有一天,宙斯的一個兒子將奪走他的金蘋果。于是,他回答道:“走開!你自吹自擂的光榮業績和高貴血統一類的謊話都救不了你的命。”說著,阿特拉斯便動手想把珀爾修斯趕出去。珀爾修斯發現巨人力大無比,他對付不了,便說:“既然你看不起我對你的友誼,那就請你勉為其難。接受我的禮物吧。”他轉過臉去,高舉起墨杜薩的腦袋。阿特拉斯頃刻間化成了石頭,他的胡須和頭發變成樹林;雙臂和肩膀變成了峭壁;頭成了山頂;骨頭成了巖石。他身體的每個部分都不斷膨脹,終于成了一座大山。這座不斷膨脹的山脈支撐著整個天穹,天穹上布滿了數不清的星辰。他那巨大身軀變成的山在利比亞境內,現在被稱為“阿特拉斯山(Mount Atlas)”。今天北非確有名為阿特拉斯的山脈。北非國王據說是阿特拉斯的后人。而根據神祗的心愿,天體及其群星落在阿特拉斯肩頭,由他來背負。
此外,關于阿特拉斯還有不同版本的:巨人族被神族征服后,神族命普羅米修斯造人,命阿特拉斯巨人負天。大力神赫拉克勒斯奉命前往圣園偷金蘋果的時候,普羅米修斯建議他派阿特拉斯去完成這個任務,于是赫拉克勒斯答應在阿特拉斯離開的這段時間里親自負天,沒想到阿特拉斯在搞得金蘋果后不愿再從赫拉克勒斯的肩上把青天接過來,赫拉克勒斯只好用計脫身。
不管何種故事的講述,我們都可以看到阿特拉斯成為一個希臘的單純的、孔武有力、性情耿直的英雄,一個有責任感有擔當的文化符號。
而今,這個傳統神話故事有了更多現代變體。今天,在美國紐約市洛克菲勒中心前的廣場,在第五大街上就能看到以這個神話故事為原型的阿特拉斯的雕像。Atlas因為得罪了宙斯,就被懲罰背著地球。因為這個典故,它的名字也成了地圖的象征。
小說《阿特拉斯聳聳肩》則是神話的另外一種延續。該小說是俄裔美國作家、哲學家安·蘭德所著,出版于1957年,被譽為對美國影響最大的十本書之一。它在西方備受推崇而又引發爭議,其銷量僅次于《圣經》。小說探索的是這樣一個問題:如果人類的思想開始罷工——如果每一行業具有創造能力的人都停止工作,消失不見——世界將會是怎樣的圖景。引用這次罷工的發起者和領導約翰·高爾特的話說就是:人類歷史上只有一種人從未罷過工——除了他們之外,其他任一行業和階級都曾出于需要罷過工,借此向世界提出要求,彰顯其不可缺少的必要性——他們就是將這個世界扛在肩上使其生存下去,而得到的報酬只是痛苦和折磨,卻又從未拋棄過人類的那些人。不過,也該輪到他們了。讓這個世界認識到他們是些什么人、他們的作用以及他們一旦拒絕工作會有什么后果吧。這就是思想者的罷工。
在這里阿特拉斯不是作為力士,而是代表支撐社會的思想者:也是在這里阿特拉斯開始對自身的罪責表示懷疑。呈現出一種反抗命運的姿態。這是阿特拉斯精神的一次大飛躍,在這里阿特拉斯達到了他的兄弟普羅米修斯同樣的高度。
阿特拉斯蹤跡還散見于醫學與商業話語中。眾所周知,西方醫學史受希臘的影響非常大,很多解剖學和疾病的名詞,尤其是精神醫學名詞都源于希臘的神話。阿特拉斯使用自己的頭、肩膀和手作為支柱來支撐著天,不讓其陷落-。第一頸椎把人的頭部支撐,猶如Atlas頂住天一樣,所以用Atlas來命名第一頸椎。在商業的文化化傾向中,阿特拉斯的文化內涵在商業領域得到完美的應用,一些重型機械設備的廠商,如瑞典的阿特拉斯-科普柯集團,將公司或產品的名字嵌入“阿特拉斯”。以此昭示產品質量的可靠與堅實。但愿“阿特拉斯”能延續自身的傳奇與神話。
編輯/姚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