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絞吸挖泥船絞刀傳動軸系對中工藝研究"/>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摘要:本文主要闡述絞刀傳動軸系的安裝工藝過程和方法,以保證對中和安裝能夠順利進行,并建立此類船舶建造的工藝新標準。
關鍵詞:絞刀軸;裝配;密封;校中;預緊力
1 概述
我公司已有十余年的建造挖泥船歷史,但沒有一套完整的絞刀傳動軸系安裝及對中工藝,所以易產生安裝順序錯誤,影響絞刀軸使用壽命。為了打造國內挖泥船生產基地,經過與船東、廠家、生產部門各方多次協商后,對原有工藝進行了改進和完善,并建立起本行業內的建造標準。
2 裝配校中前的準備
絞刀軸安裝前,需要準備以下圖紙和資料:
(1)絞刀軸系安裝使用說明書
(2)齒輪箱使用說明書
(3)JDZX絞刀軸安裝圖S6-JDCD-001
(4)JDCD絞刀傳動軸系安裝圖
(5)絞刀軸系試車示意圖
(6)JDZX-16軸承座尺寸檢測要求表
(7)絞刀架首段布置圖S6-282-012-00
(8)絞刀架首段結構圖F6-CULD4
(9)軸承座JDZX-16
3 絞刀軸裝配
3.1 絞刀軸裝配條件
(1)按要求填妥JDZX-16軸承座尺寸檢測要求表,并交廠家確認;
(2)絞刀架首段船體結構焊接工作完工,火工矯正工作結束,首段船體結構報驗完成;
(3)絞刀軸和絞刀頭預配裝試妥。
3.2 絞刀軸裝配
(1)全部零件裝配前,必須用柴油清洗干凈,并用壓縮空氣吹干;
(2)將推力調心滾子軸承Ⅰ的外圈從軸承座絞刀端安裝到軸承座上,方法如下:將橋架艏段上傾一定角度,推力軸承外圈滑進軸承座,并安裝到位;
(3)將調心滾子軸承熱套到絞刀軸上;
(4)分別配磨好推力環Ⅰ和推力環Ⅱ,按順序安裝好推力環Ⅱ、護環Ⅱ、護環Ⅰ、推力環Ⅰ及兩只彈性擋圈;
(5)將推力調心滾子軸承Ⅰ的內圈及滾子熱套到絞刀軸上,絞刀軸從軸承座絞刀端遞進軸承座;
(6)安裝16只預緊彈簧;
(7)將推力調心滾子軸承Ⅱ的外圈從軸承座近齒輪箱端裝進軸承座;
(8)測量軸承座、推力調心滾子軸承Ⅱ的相關尺寸,根據軸承座凸肩尺寸配好隔套長度,保證推力軸承裝配兩側總間隙0.35~0.43mm,安裝好隔套;
(9)將推力調心滾子軸承Ⅱ內圈及滾子熱套安裝到位,同時迅速用工裝將其壓牢;待完全冷卻后撤掉工裝,安裝墊片及鎖緊螺母;
(10)安裝好軸系輸入端端蓋和圓柱滾子軸承;
(11)安裝軸承座輸出端密封組件(2)等,將浮封環Ⅱ間隙控制在17±0.5 mm;
(12)安裝軸承座輸入端的密封組件等,將浮封環Ⅰ間隙控制在13±0.5 mm;
(13)絞刀軸組裝完成后,復測推力軸承裝配兩側總間隙(0.25~0.36mm)。
絞車軸裝?圖(?)。
3.3 絞刀軸系氣密封試驗
(1)絞刀軸系安裝完成后,需做氣密試驗;
(2)盤動絞刀軸系,各轉動件應轉動靈活,注意絞刀軸系各部件是否有異常聲音,注意觀察各密封部件,不允許有泄漏現象;
(3)在輸入軸端加上壓板(試驗用),軸承座充0.35 MPa的壓縮空氣,保壓一小時,壓降不得大于0.035 MPa;
(4)絞刀傳動系統(包括電動機、前密封罩、安全聯軸器、絞刀齒輪箱、絞刀軸系等)全部安裝好后,齒輪箱前、后密封罩應做氣密試驗,充0.35MPa的壓縮空氣,保壓一小時,壓降不得大于0.035MPa。
3.4 空載跑合試驗
絞車軸系空載跑合試驗示意圖,見圖1。
(1)空載跑合試驗前,須完成如下事項:
① 軸承座注油口加滿符合要求的機油;
② 擰開絞刀端密封蓋上的螺塞,向內注入500 ml左右的機油,擰緊螺塞;
③ 加注油脂,直到端面有油脂溢出為止。
(2)按要求連接好電機、減速箱、聯軸器;
(3)檢查完畢后,低速啟動試驗電機,將絞刀軸系轉速調整至2 r/min,檢查絞刀軸系是否運轉正常,注意絞刀軸系各部位是否有異常聲音、異常發熱現象,注意觀察各密封部位,不允許有泄漏油現象。
(4)將絞刀軸系轉速逐步升高至5 r/min、10r/min、15 r/min、20 r/min各運行10 min,檢查絞刀軸系是否運轉正常,注意絞刀軸系各部位是否有異常聲音、異常發熱現象,注意觀察各密封部位,不允許有泄漏油現象;
(5)將絞刀軸系轉速升高至30 r/min時,連續運轉2小時。檢查絞刀軸系是否運轉正常,是否有異常聲音以及各部位的溫升是否正常。注意觀察各密封部位,不允許有泄漏油現象;
(6)將絞刀軸系轉速升高至40 r/min時,連續運轉1小時。檢查絞刀軸系是否運轉正常,是否有異常聲音以及各部位的溫升是否正常。注意觀察各密封部位,不允許有泄漏油現象;
(7)確認試驗結果符合絞刀軸系技術要求后,拆除試驗用電機、減速箱、聯軸器。
4 絞刀軸系中心線確定
絞刀傳動軸系中心線定位條件和要求:
(1)絞刀架船體結構主要焊接工作完工,火工矯正工作結束;
(2)絞刀架輔助設備已進艙,且無重大設備的遷移;
(3)絞刀軸已按JDZX絞刀軸裝配說明書裝配妥;
(4)軸系安裝工作應考慮和排除陽光照射引起船體變形的影響,盡量考慮在夜間和陰雨天進行;
(5)校中應在船下水后進行,船舶漂浮在靜止或風浪較小的水上,以減少風浪的影響;
(6)船舶吃水狀態應盡可能接近船舶最常見的壓載狀態,以減少船體變形造成的誤差;
(7)船舶處于正浮狀態(左右吃水大致相等,首尾吃水差不大于200 mm)。
絞刀傳動軸系安裝圖,見圖2。
5 絞刀軸系設備校中說明
5.1 校中程序
(1)絞刀軸系校中程序:絞刀軸→齒輪箱→水下電機;
(2)校中程序需嚴格按照校中順序進行,校中必須是以已校中好的設備去校中被校中的設備;
(3)校中下一個設備前,已完成校中的設備需有效地固定,防止位移。
5.2 校中方法
通過測量已定位設備的法蘭與被定位設備的法蘭之間曲折值、偏移值、軸向距離,確定被定位設備位置是否符合要求或調整方向及調整量。
(1)曲折用來控制被定位設備軸中線與已定位設備軸線夾角;
(2)偏移值用來控制被定位設備軸中線與已定位設備軸線的相對位置(高度和左右方向),包括垂直偏差、水平偏差;
(3)軸向距離用來控制被定位設備與已定位設備的軸向間距。
校中過程應做好記錄,如時間、環境溫度、船舶狀態及校中后的實測尺寸。
5.3 校中原則
(1)盡量選取加工精度高、偏差小的面作為測量基準;
(2)盡量選取易于讀數,方便固定,固定牢靠、旋轉過程中無遮擋物的地方作為表具固定點;
(3)盡可能采用僅轉單邊法蘭的方法,以降低工作量。
5.4 螺栓預緊力
合理選擇聯接螺栓的預緊力,可以保證裝配件聯接的可靠性和緊密性,防止因沖擊或振動產生聯接件間出現縫隙、相對滑移、螺栓松脫或脆斷等現象而引起設備的損壞。通過使用扭力扳手,可以有效控制螺栓預緊力。
6 絞刀軸系校中
(1)絞刀傳動軸系首次校中時,先不安裝前后密封罩、安全聯軸器、鼓形齒聯軸器;
(2)復核各齒輪箱、水下電機、前后密封罩、安全聯軸器、鼓形齒聯軸器的尺寸;
(3)調整絞刀軸系輸入軸與齒輪箱輸出軸端面距離650mm±0.50 mm,齒輪箱輸入軸與電機輸出軸端面距離為27mm± 0.10 mm;
(4)以絞刀軸系輸入軸端面為基準,校準齒輪箱輸出軸端面:
曲折:δ≤0.10mm
偏移:φ≤0.08mm
(5)以齒輪箱輸入軸端面為基準,校準電動機輸出軸端面:
曲折:δ≤0.07 mm
偏移:φ≤0.08 mm
(6)按要求拂磨墊塊及鉆、鉸孔:
① 固定墊片:固定墊片與機座結合面的接觸面積≥70%,每25x25 mm2的接觸面上不小于3點,用0.10 mm塞尺插入深度不大于10 mm;
② 活動墊片:活動墊塊與下墊塊結合面的接觸面積≥70%,每25x25mm2的接觸面上不小于3點,用0.05 mm塞尺插入深度不大于10 mm;
③ 鉸制螺栓孔:圓度 、圓柱度應小于0.01 mm;
④ 緊配螺栓:圓度 、圓柱度應小于0.01 mm, 緊配螺栓單手用錘敲入,螺栓螺母頭部應磨平,螺孔的上下平面應锪平,螺栓螺母與接觸面用0.05 mm的塞尺檢查應插不入。
(7)吊開齒輪箱,按工藝要求安裝好各軸頭的安全聯軸器、鼓形齒聯軸器;
(8)齒輪箱重新定位安裝,按工藝要求將安全聯軸器、鼓形齒聯軸器及前后密封罩安放到位,前后密封罩的軸向長度須在水下電機、齒輪箱及絞刀軸承箱的軸向3均處于中位狀態且調整好三者軸端面之間的安裝間隙情況下復核,密封罩的長度滿足要求后,再安裝密封罩;
(9)打開前后密封罩蓋板,復核齒輪箱輸入軸端與電動機輸出軸安全聯軸器、絞刀軸系輸入軸與齒輪箱輸出軸端面端鼓形齒聯軸器的跳動量,記錄數據并交711所確認。
曲折:δ≤0.07 mm
偏移:φ≤0.08 mm
(10) 安裝并拉緊各設備的緊/松配地腳螺栓,拉緊力根據螺栓強度及尺寸按廠家提供選取,并安裝好防松螺栓;
(11) 按工藝要求裝配好安全聯軸器、鼓形齒聯軸器及前后密封罩;
(12) 拉緊各設備聯軸器的連接螺栓,拉緊力根據螺栓強度及尺寸按廠家提供選取;
(13) 安裝結束后,電動機底座增加兩個?16~18 mm的定位銷(具體位置及配合尺寸現場定);
(14) 按圖紙要求安裝好止推塊;
(15) 按圖紙要求安裝好絞刀傳動裝置的傳感器、電纜、管子等附件;
(16) 按要求加好絞刀軸系各設備的滑油;
(17) 按要求做絞刀軸系的氣密試驗。
7 小結
(1)根據本工藝,現場可以很好地監控絞刀軸的安裝過程,給安裝后試車和密性測試提供保證;也可以根據安裝過程考慮哪些在車間安裝,哪些在船上安裝;
(2)提供了絞刀軸跑合試驗的注意事項和操作方法,避免了注油不滿而引起密封環局部溫度過高等;
(3)螺栓預緊力的準確使用,可以有效保證設備使用運轉,降低振動,提高效率;
(4)絞刀軸系校中提供校中時機、順序及需要的相關參數,可以提高絞刀傳動軸系安裝的曲折和偏移精度。
參考文獻
[1] 機械設計手冊, 1991-09
[2] 中國造船質量標準(CSQS), 2006-10-07
[3] 船舶動力裝置安裝工藝學, 20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