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27日,第三屆全球華語星云獎頒獎典禮在成都舉行,這是全球華人科幻愛好者的一次盛會。筆者有幸代表新科幻雜志社出席了此次會議,親身感受到了科幻在中國的發展熱潮。
“全球華語星云獎”是由總部設在成都的“世界華人科幻協會”設立的年度大獎,已經在成都兩度頒獎。此屆星云獎與往屆最大的區別一是成立了科幻產業聯盟,團結更多的出版社、雜志社共同推動科幻產業的發展;二是注重創立星云獎的品牌效應,吸引國內外更多的媒體、投資人關注科幻產業;三是更加貼近普通科幻迷的需求,將一場簡單的頒獎典禮設計成了科幻迷狂歡的嘉年華。
上午9時,董仁威、劉慈欣、吳巖、韓松等科幻名家蒞臨現場,科幻星云嘉年華開幕式暨希望出版社科幻三點出版工程·第一紀啟動儀式正式開始,一頭恐龍從后臺穿越而來將整個開幕式的氣氛推到了高潮。數千名科幻迷涌入會場,會場內頓時摩肩接踵、人聲鼎沸,而星球大戰的COSPLAY活動也吸引了與會者的眼球,整個活動充滿了輕松、歡樂的氣氛。
各家出版社的圖書展銷是此次嘉年華活動的一大亮點。隨著劉慈欣的《三體》三部曲在國內外獲得好評,中國科幻創作也得到了國內外出版界的關注。四川科技出版社、人民郵電出版社、重慶出版集團、貴州教育出版社、希望出版社等十幾家出版社都展出了自己的科幻圖書,共有三四百種。這次出版高潮的出現大大推動了中國原創科幻小說的創作,擴大了科幻這種類型小說的影響力,并推出了不少科幻新秀,為中國科幻走向世界奠定了基礎。科幻作家的現場簽售備受科幻迷青睞,王晉康、劉慈欣、何夕、江波等科幻作家的簽售臺前排起長龍,科幻作者受到粉絲的狂熱追捧。
本次嘉年華活動的第二大亮點是科幻微電影的展播。中國的科幻電影發展一直備受爭議,國產科幻影片屈指可數,與國外科幻大片的水準相距甚遠,而科幻微電影被認為是中國科幻電影走出困境的一條有益的探索之路。此次科幻微電影的展播由科幻作家凌晨、電影評論家西夏、科幻理論家吳巖等組織推動,共有二十多件作品參展,其中既有新人新作,也不乏大公司的制作。影片在三個展廳循環播放,參加嘉年華的科幻迷可在展廳各處隨意觀看。這些參展作品頗有新意,從中可以看到中國原創科幻電影的希望。
科幻嘉年華活動還包括作家收藏品、作品拍賣,SF一站到底、科幻云論壇等等,此外,在星伙伴簽約活動中,來自山西的希望出版社、北京的科學普及出版社分別承接了2013年、2014年的頒獎活動舉辦權。
整個活動的高潮是當晚舉辦的星云獎頒獎典禮。7時左右,紅地毯兩旁聚滿了各家媒體記者與科幻迷,參加頒獎的嘉賓陸續到場。這是一場科幻界眾星云集的盛會,既有像劉興詩這樣年逾八旬的科幻界老前輩,也有王晉康、劉慈欣、韓松、何夕等中流砥柱,更有夏笳、陳楸帆、江波、拉拉等新銳科幻作家。每一位重量級人物的出現都引來現場一陣陣尖叫與歡呼。
韓松老師手舉光劍,大戰穿越時空的恐龍,拉開了頒獎典禮的序幕。本次華語星云獎的參賽者囊括中國大陸、臺灣、香港以及美國、歐洲等國家和地區的華語作者,參賽作品覆蓋小說、理論研究、影視和美術等多個方面。共設十個獎項,收到兩萬余張選票,產生入圍作品210件,遠遠超過前兩屆的作品,最終評出金銀獎。
著名科幻作家王晉康的《與吾同在》獲最佳長篇科幻小說金獎,臺灣科幻作家張系國的《多余的世界》獲最佳中篇科幻小說金獎,陳楸帆憑借《G代表女神》斬獲最佳科幻短篇小說金獎,董仁威因創建全球華語星云獎獲最佳科幻傳播金獎;江波獲最佳新銳科幻作家金獎,梁清散獲最佳網絡原創金獎,人民郵電出版社張兆晉獲最佳科幻編輯金獎。
新科幻雜志社在此屆星云獎上也斬獲多項獎項。碎石的《高維度滲透》、鄭軍的《鐘聲》獲最佳科幻中篇銀獎,臺灣作家黃海的《銀河走廊》獲最佳科幻短篇銀獎。筆者本人有幸獲最佳科幻編輯銀獎,這些獎項的取得是新科幻(原科幻大王)雜志社編輯努力耕耘的結果,也必將對新科幻雜志的發展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
第四屆星云獎將在山西太原舉辦,這對新科幻雜志社來說是一次機遇。我們必將抓住此次科幻發展的時機,刊登更加優秀的科幻作品,讓老牌科幻雜志煥發出新的光彩。
穿越2012,開啟科幻新紀元;2013年,讓我們相約龍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