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分析了我國大學體育教育改革存在的問題,論述了我國大學體育教育改革的基本方向。并且,闡述了新課程標準下我國大學體育教育改革方向,以及對新時期體育生活方式下要求的大學體育教育改革方向作出了展望。
關鍵詞:大學體育教育 改革 方向
中圖分類號:G80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098X(2012)07(b)-0182-01
近年來,大學體育教育改革取得了重大突破,以學生為中心、教師主導的體育教育思想,以人為本、健康第一、終身體育的體育教育理念,逐漸貫徹深入到大學體育教育當中,體育教育理論不斷深入完善,體育教學實踐也取得了巨大的成績。我國當前的體育教育已經進入新階段,改革將進一步展開、深化、落實。本文著重探討現階段我國大學體育教育改革的方向和相關問題。
1 我國大學體育教育改革存在的問題分析
大學體育教育是我國教育的基本內容之一,是我國大學生掌握體育基本理論、基礎知識、運動技能技巧,培養其運動能力,促進身心健康發展,樹立“終生體育”觀的基礎。大學體育教育的基本目的在于增強大學生身體素質,引導其健康發展,為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培養全面素質的人才。因而,大學體育教育責任重大,改革必須進一步推進。但是,就目前來說,我國體育教育改革依然還存在著一定的問題。首先,理論根基依然薄弱。我國大學體育教育改革不是盲目進行的,必然需要系統、科學、權威的理論來指導。在我國大學體育教育改革的進程中,雖然積累了許多理論知識,但相對于改革需要,依然不足。其次,改革的科學方法有所欠缺。我國大學體育教育改革有理論指導依然不行,還要有實際可行改革的方法。在我國大學體育教育改革中,要確定科學可行的方法,對傳統體育教育棄揚,推進改革進程,確定改革方向。再次,檢驗改革成績的體系尚不完善。當前,我國大學體育教育改革的檢驗體系尚不完善,為教育改革進行的各種實驗性研究不夠科學合理,也沒有統一的標準,故缺乏信度與效度。此外,我國大學體育教育改革中,還存在擴大對體育教學功能,學生的主體地位得不到落實,教學存在偏差,學生以個人興趣好惡取舍運動項目等問題。
2 我國大學體育教育改革發展基本的方向
社會發展,從客觀上要求教育進行重大變革,大學體育教育講走向社會化、多元化、生活化、個性化、終身化。因而,我國大學體育教育改革應做好時代定位和在教育體系中的定位,確定好戰略目標,統籌兼顧,深化發展根據大學體育發展趨勢和社會發展要求來指導和規范改革中的各要素環節,使大學體育改革與社會、生活以及終身體育接軌。
此外,大學體育教育改革不僅僅要順應宏觀要求,還要突出微觀層面的需要。具體來說,大學體育教育改革,必須要適應大學生身心發展特點,應該注重理性、娛樂性、實用性、文化性、生活性,要求能夠充分滿足大學生的的需求,是大學生獲得體育鍛煉的技能,為其學習、發展、娛樂服務。
總的來說,我國大學體育教育改革,要突破單純的身體鍛煉,而向體育的多功能領域擴展;突破單一的教育觀念,而向社會化多層次的綜合教育發展;突破學校的階段性教育觀念,而向終身體育的教育觀念轉變。
3 新課程標準下我國大學體育教育改革方向
傳統的體育教育嚴重束縛學生,新課程標準的制定和實施,一學生的發展為中心,能給學生自由發展的空間。新課程標準教學內容采用“主項必修、配項必修”模式,其一方面學生可以從自身興趣出發,自主選擇學習內容;另一方面,教師可以根據實際情況,用主項教學來補充學生對體育項目技術和運動技能的學習。該模式既重視了教師在體育教育教學中的主導地位,又更能發揮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從而調動師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提高體育教學質量。
在新課程標準下,我國大學體育教育改革方向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第一,改革大學體育教學模式。在新的課程標準下,改革大學體育教學模式主要從三個方面入手:一是“課內外一體化”,其應該具有可操作性、完整性、簡明性、優越性和穩定性;二是教學內容,其要不斷發展,拓展到多科學、多領域;三是教學過程,其應該把“教”建立在“學”的基礎之上,以學生為主體,教師主導教學。第二,改革大學體育教學系統。大學體育教育改革要求,大學體育教育的主要任務是讓大學生掌握科學的健身理論與方法,完善其全面素質。為實現任務目標,因而大學體育教育必須改革體育教學系統,從選擇教材、安排教學內容、運用教學方法、組織教學形式等各方面都要進行改革。第三,改革大學體育實踐系統。大學體育實踐系統歲要大學體育教學提供理論指導,而反過來,其又能夠為大學體育教學提供了復習、運用、發展的平臺。實踐總是理論的延伸和發展,能驗證理論的不足;體育實踐能讓學生知識、技能、知情意等更好地得到施展。因此改革大學體育實踐系統非常有必要。第四,在新課程標準下的大學體育教育對教師的要求也會提高,因而在大學體育教師的管理學教學方面,也需要進一步改革。改革要求大學體育教師必須要樹立科學的體育教學思想,具備良好的體育教學能力和體育教育教學科研能力,能夠有效地組織體育實踐教學,具有創新精神。此外,隨著大學體育的發展,客觀上要求大學組建高水平的運動隊。首批大學試辦高水平運動隊組建到現在,已經取得了一些成績,并且積累了不少寶貴經驗。在新課標下,大學高水平運動隊要進一步發展,為國家輸送體育人才,必須進行相應的改革,進一步形成、完善選材—育材—成材制度。
4 新時期體育生活方式下要求的大學體育教育改革方向展望
經濟發展、社會進步,我國現在已進入一個新的發展時期。結合近些年社會生活方式的變遷,體育生活方式逐漸被人們所看重的趨勢,筆者認為,新時期體育生活方式下要求的大學體育改革方向主要有這幾個方面:一是要進一步樹立大學體育教學的“終身體育”觀。學校體育是“終身體育”的基礎,大學體育是學校體育向社會體育過渡的階段,尤為重要。改革要把健身體育、娛樂體育、家庭體育和傳統體育等作為大學體育教育的重要內容,培養學生體育鍛煉和運動保健的能力,使大學生養成經常運動的習慣,強化終身體育意識。二是要往不斷提高學生體育活動的參與積極性的方向改革,大學體育教學要充分調動、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能動性。三是要完善學生體育能力考核系統,改變過去單一、機械的考核方式,應該采用多元、立體、分級達標的考核方式。四是要改革大學體育教材。大學體育教材應該改變傳統競技為主的局面,多納入健身健美、休閑拓展、民族特色的運動項目。五是要從學校實際出發,發展相適應的具有學校特色的體育體育體系,發展校園體育文化,組建學校體育俱樂部等。
參考文獻
[1]王新力.談大學體育改革與體育基礎教育[J].天中學刊,2008,23(2).
[2]尹干閩.新課程標準下大學體育教育改革方向思考[J].吉林工程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08,24(3).
[3]于雷.對我國大學體育教育改革中若干問題的思考[J].科學教育,2010(14).
[4]楊旭峰.從高校體育到終身體育的思考[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