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通訊網絡正逐漸融入社會的各行各業中,其發揮的作用已經越來越明顯。本文從鐵路運輸與通訊的內涵出發,論述了通訊網絡和鐵路運輸的關系,并分析通訊網絡在鐵路運輸中整合的瓶頸問題,進而提出了實現通訊網絡對接的相關對策,旨在更好地促進通訊服務在鐵路運輸中的發展。
關鍵詞:通訊網絡 鐵路運輸 對策
中圖分類號:U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098X(2012)07(b)-0126-01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我國區域經濟的一體化,首先是交通通訊網絡的—體化。經濟學家們早就已經對交通通訊與經濟發展的關系給予了高度的重視。他們認為運輸化和通訊化是工業化的重要待征之—,也是伴隨工業化而發生的一種經濟過程。交通通訊成為經濟進入現代增長所依賴的最主要的基礎產業、基礎結構和環境條件。而鐵路在交通運輸中的地位無可比擬,因此如何把握住我國經濟一體化的根本趨勢,從一個新的戰略高度重新審視鐵路通訊系統在區域經濟發展中的重要地位,采取有效的行動實現有意識的整合就顯得尤為重要。
1 相關的概念釋義
1.1 通訊網絡的概念
通訊網絡是指通過計算機和網絡通訊設備對圖形和文字等形式的資料進行采集、存儲、處理和傳輸等,使信息資源達到充分共享的技術。
1.2 鐵路運輸的概念
鐵路運輸是遠距離運輸的一種方便形式,較適合鐵礦、鋼鐵、重型機器、其他礦產等重型和散裝貨物的運輸。
2 通訊網絡與鐵路運輸的關系
通訊網絡和鐵路運輸是一個國家主要的基礎設施部分,在國民經濟中發揮著重大作用。如果沒有它們,貨物、人員和信息的流動和交換就無從發生,經濟的發展也就不可想象。人們常把工農業比喻為國民經濟的軀干和骨架,把鐵路運輸和通訊比喻為經濟的血管和神經。鐵路運輸和通訊可以拓寬市場,擴大生產規模,增加勞動分工,把貨物和人員流動到所需的地區,使邊遠地區的資源開發成為一種可能。通過把發達地區和落后地區有機聯結起來,將有助于落后地區加快發展,改變落后面貌。通過人員流動和信息交流,還可以改變人們的態度,擴大人們的視野,提高人們的素質。可謂經濟越發展,生產規模越大,所以對鐵路運輸和通訊的需求也就越大,越迫切。
3 通訊網絡在鐵路運輸中整合的瓶頸問題
3.1 政治方面的障礙
我國通訊網絡在鐵路運輸整合的最大政治障礙,是對三通的阻撓。我國在其制定的大陸地區與其他地區人民關系條例中規定:大陸的鐵路運輸、船舶運輸及其他運輸工具,非經主管機關許可,不得進入其他地區的限制或禁止水域、鐵道,并擬定《防止大陸地區投資經營之鐵路、船舶和航空通行管理辦法》。
3.2 認知上的障礙
目前我國各地的鐵路通訊業的發展和建設,都是以自我為中心,沒有從大區域的視野考慮通訊網絡在鐵路運輸中的發展。各自從自己的角度考慮未來的發展,規劃鐵路通訊業的建設,增加了通訊網絡對接的難度。
3.3 體制上的障礙
鐵路運輸、通訊管理體制不能適應區域鐵路通訊業發展的需求,存在著政企不分,政出多門,宏觀管理薄弱,微觀活力不夠,鐵路的對外運輸競爭力差等問題,以致造成鐵路運輸市場混亂,通訊網絡癱瘓。
3.4 合作理念差異
在各地區經濟合作方面,大都只強調自己的利益,而不是從整體上考慮鐵路運輸中的通訊網絡的形成與對接問題。從陸路來看,我國國內各地的交通運輸條件也很不理想,鐵路運輸成本日益高漲,不少意欲開拓國內市場的外商也缺乏在中國投資的信心,使得合作減少,組織內地商品輸往國外也極為不便,更談不上通訊網絡系統的構建。
4 通訊網絡實現在鐵路運輸中對接的對策
4.1 重塑鐵路運輸中通訊網絡建設與合作的理念
從我國整體及未來發展的綜合利益出發,規劃和建構通訊網絡體系。只有各地區都樹立了這樣的認識與合作觀念,才有利于今后在鐵路運輸中的對接,更好地配置資源和社會生產力,更好地發揮各方的綜合優勢,建設一個現代化的鐵路運輸通訊網絡設施。在這種共識的指導下,我國的所有鐵路基礎設施,都應有意識地向通訊網絡靠擾和對接,明確自己的地位和分工,從而合理確定自己的建設規模和功能,使各鐵道的通訊網絡基礎設施相互銜接,以便充分發揮整個網絡的作用,避免重復建設,提高綜合效益。
4.2 進一步深化鐵路通訊管理體制的改革
鐵路通訊主管部門要轉換職能,加強全行業的宏觀管理,加強規劃、協調、指導、監督、服務;加強我國鐵路運輸市場的管理,按互利、互補、共同發展的原則,發展鐵路運輸,加速推進通訊網絡在鐵路運輸中的一體化發展。還要進一步放開政策,擴大鐵道通訊業建設的資金來源。一方面以更加優惠的政策,引進國外資金來支援建設;另一方面,改革現行體制,采用靈活變通的措施吸引投資。
4.3 依靠科技的進步
建立鐵路通信現代化信息系統和管理系統,充分發揮科學技術的作用。在通訊方面,盡快實現郵電通訊現代化、傳輸實現數字化、交換程控化,使鐵路運輸中通訊網絡的技術水平、服務水平與國外發達國家處于同一層次,以求對接的順利實施。
4.4 強化鐵路交通部門及高層領導的協商與溝通
加強各地區高層領導人和鐵路交通部門負責人之間的互訪、交流與合作,共同協商有關雙方鐵路交通建設中有關通訊網絡對接的現實問題,這是十分必要的。各地區甚至可以考慮建立一個半官方的協調機構或聯席會議制度,共同協調制定具有指導意義的協調發展規劃。
4.5 積極加入陸橋經濟體系
“陸橋經濟”是一種以大陸橋運輸體系為基礎的高度現代化的新型國際經濟體系,它是與“江河經濟”和“海岸經濟”相對應而言的。與“江河經濟”與“海岸經濟”相比,“陸橋經濟”很少受自然條件的限制,是高技術與高投入的產物,需要各國家或地區的統一行動,通力合作,其經濟的輻射面更加廣闊。由于“陸橋經濟”的這種特點,它日益引起人們的關注,有人認為,21世紀的鐵道運輸應該順應“陸橋經濟”時代的到來,實現通訊網絡的覆蓋。
5 結語
綜上所述,新時期我國應把發展鐵道運輸通訊網絡化作為實施跨世紀開放戰略的重要出友點,首先應理順自身以及相互間的鐵路運輸通訊網絡,積極推進通訊網絡體系的構建和對接,以擴大我國區域經濟的輻射力和影響,這對于發展我國的經濟乃至提升我國在世界經濟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也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 陳淵,許青.鐵路基層站段職工遠程教育VPN網絡的構建與應用[J].太原鐵道科技,2009(1):23-25.
[2] 黃凱林.淺談現代網絡技術在鐵路通訊中的應用[J].中國信息界,2011(1):56-58.
[3] 郝瑛.鐵路運輸作業現場視頻監控系統的網絡化改造方案[J].鐵道運輸與經濟,2008(12):7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