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針對煤化學課堂教學現狀,從自身教學實踐出發,分析煤化學課程在礦業類高校中的地位和作用,提出了關于課程教學中的問題和建議,以達到提升教學效果的目的。
關鍵詞:煤化學 課堂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098X(2012)07(b)-0169-01
煤化學是河南理工大學礦物加工工程、煤層氣專業、安全工程的核心專業基礎課,也是學習其他理論等專業課的理論基礎,開設課程的目的是豐富學生的專業知識體系,提升學生的專業素養,為從事煤炭相關工作奠定基礎。通過本課程的學習, 在剛開課時明確煤化學在整個專業課中的地位及所學的全部內容,煤化學內容包括煤的生成、組成、結構、性質、工業分析和元素分析、煤的分類及煤炭綜合利用等,以煤的分子結構為主線,來對煤的生成、組成、性質及分析和利用進行系統學習,該課程內容雖繁多、涉及面雖廣、實驗性雖強,但利用其與多學科交叉的特點,對煤化學內容進行系統規范地學習,使學生能夠運用煤化學的基本理論和方法,分析評價煤的組成和性質,并具有確定煤的合理加工利用途徑的基本能力。不僅使學生具有扎的專業理論知識,而且使學生具備了較強的實驗動手能力。運用煤化學的理論知識,分析評價煤的組成和性質,并具有確定煤炭綜合利用途徑的基本能力。但是,煤化學是集有機化學、物理化學、儀器分析等多學科交叉的專業課程,既有一定的理論性,又有很強的實踐性,對于本課程的教學大綱[1],我們主要采用課程實施性教學大綱,根據不同專業培養目標和理論知識與技能的差異性,但是本課程的課時數有限,如何將盡可能多的知識信息傳遞給學生呢,本文結合自身教學實踐,就提高“煤化學”課程學質量進行思考與分析。
1 教師自身的理論業務素質
俗話說: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的老師。可見,教師的教學對學生學習和掌握知識的能力有著緊密的關系,這里所說的教學可以理解成兩個方面:第一就是教師的自身理論素質,這是教師在教學中的最基本素質,只有不斷地學習,并且與時俱進,才能不斷地更新教材中沒有但是又重要的知識內容,要做到這一方面,首先要對課本上的知識掌握得全面深刻,對每一節的內容都能做到印象深刻,信手拈來。我在第一次接觸到這門課的時候,首先把課本上的所有內容煤的生成、組成、結構、性質、工業分析和元素分析、煤的分類及煤炭綜合利用并且能夠把各個知識點串聯起來,形成一個完整的體系。煤化學作為礦業類的基礎課程,每年都有大量的新的研究成果,有的驗證原有的理論,有的卻在已有內容的基礎上有所改變和創新,作為老師要對這些新的知識有個全面總體的了解,從電子圖書館中查找最新關于煤化學方面的新觀點及新理論方法,以便把握煤化學發展的趨勢。作為第二次教煤化學課程的我,平時認真備課,書寫教案,完善第一次教課時的不足,充實課堂講稿,熟悉每一次所授課程內容知識體系,并閱讀有關教育教學方面的報刊和書籍,另外身為煤層氣實驗室的老師,由于煤化學涉及實驗眾多,平時我注意收集和積累有關煤化學實驗教學的資料,在購置設備和儀器時,也著重從學生的實際能力出發,論證一些具有可操作性的實驗,盡量提高實驗開出率。
2 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
(1)教學方法:在《煤化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特別注重教學方法的實施,煤化學的主要教學內容包括:煤的生成、煤的結構、煤巖學、煤的工業分析和元素分析、煤的物理性質、煤的化學性質、煤的工藝性質和煤炭分類等內容。在邏輯上,煤的生成(成煤物質和條件)決定了煤的組成,煤的組成決定了煤的結構,煤的結構決定了煤的性質,煤的性質決定了煤的分類。通過這樣的分析整理,煤化學的知識結構就成為一個有機整體,以煤的大分子結構為主要線索,對煤的生成、組成、性質及分析和利用進行系統學習,講到每一節的時候盡量以實例引講解本節的內容,有條件的可以把相關實驗器材比如便攜式水分快速測定儀帶到課堂上現場講解給學生,以形象的教育,提高學生學習本節內容的興趣,增加學習的積極性。在教學手段上,采用傳統的板書與多媒體教學相結合的方式,充分利用計算機手段,如PPT和flash結合,把煤的性質或者化工工藝流程以視頻或者動畫的形式演示出來,將有助于學生理解和把握,解決了傳統對話式教學中僅以說和板書為主而難以深刻掌握相關知識的問題,使課堂教學不那么枯燥無味。
(2)教學內容
教學內容要想獲得良好的課堂教學效果,要求教師首先要做到熟練研讀教材內容,并不受教材的束縛,具有駕馭教材的能力,不斷更新、開拓、豐富教學內容,及時介紹學科發展趨勢和動態情況,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因此,在煤化學的授課內容上進行調整。熟悉教材內容之后,確定教學內容的重點和難點,力求重點要講透,難點要化解,主次分明,層次清楚,真正精選科學合理的內容用于課堂教學。針對煤層氣以后涉及的主干專業,著重對張雙全編的教材的前八章進行一個重點的介紹,由于煤的巖石組成這一章在之前的煤巖學基礎里已經有過重點介紹,所以在煤化學里可以精要講解,以分子結構主線貫穿全課程。把煤層氣畢業生以后從事的工作和煤化學的相關知識結合起來,著重說明一下煤化學對于今后就業后的后從事的工作的意義。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求知欲,使其具有良好的學習狀態,在課堂上積極和老師互動,真正形成以教師引導教學—學生參與教學的教學新模式。
3 實踐教學
煤化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實踐教學環節對學生的理論掌握和鞏固是非常重要的一環,由于煤及煤層氣專業是以教育部試點專業,雖說學校對專業的投入也很強,但是對于煤化學實驗的部分實驗室的設備能力不足,大部分實驗基本依靠外學院實驗室,另外像X射線衍射、紅外光譜、掃描電子顯微鏡屬于學校重點管理的大型精密貴重設備,而本科生由于人數眾多,不可能每個人都能夠一步步地操作,因此,為滿足礦業類工程專業煤化學課程實驗的教學需求,希望能夠建立科研儀器實驗教學平臺,利用實習期間的空余時間,實習帶隊教師帶領學生深入到生產實驗現場的第一線,讓學生了解現場煤質化驗的全過程,包括在何處采樣、如何采樣和如何制樣并進行化驗。或者利用河南理工大學現有的開放實驗資源,由學生自擬題目或者實驗室老師制定煤質化驗實驗室的開放實驗計劃,利用業余時間把相關實驗流程及操作掌握,力爭培養出高素質技能型人才,讓學生在畢業后就能在較短的時間內適應相關煤質分析的工作,縮短實習期,減少企業培訓的難度。還可進一步鞏固和豐富課堂教學所學的理論知識,增強學生的專業技能,真正做到理論聯系實際,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提升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侯英翔.論提高“采煤概論”教學質量的方法[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0(3):126-129.
[2]祝葆真.加強課堂教學質量監控,提高教學質量[J].煤炭高等教育,2002(6):1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