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網站的快速發展,正在倒逼傳統互聯網媒體的變革。統計數據報告顯示,日前美國用戶在社交網站的平均停留時間為總時間的16.6%,而門戶網站則為16.7%,預計今年內前者將首次超越后者。騰訊網總編輯陳菊紅表示,移動化、社交化的媒體發展趨勢正使得用戶對信息獲取方式發生著巨大的改變,大家對資訊精致化、體驗化、專業化的需求開始日益突出。
雖然國際知名暢銷書《失控》的作者KK在同騰訊董事局主席馬化騰的對話中,把當前的互聯網比喻為初生的嬰兒,但身處互聯網市場當中的每一位當局者卻無法逃避社會化浪潮下的變革和殘酷。
“當平臺不再是第一個入口的時候,我們就該認識到內容到了深度化運行的時候,讓騰訊旗下的騰訊微博、騰訊視頻、騰訊網深度結合,釋放更大的能量,為用戶提供更有價值的內容,這也將是騰訊媒體將來可能的發展方向。”陳菊紅表示,下一代騰訊網將整合騰訊網站、騰訊視頻、騰訊微博三大平臺資源,在多平臺的空間多終端觸達,引領下一代網媒的發展。
傳統門戶遭遇三大挑戰
今年2月,美國ComScore的一份互聯網數據報告開篇即提出:Facebook將代表著互聯網社交媒體,重新定義物理和數字意義上的溝通。陳菊紅表示,當前的用戶對信息的需求有著三個層面的改變。第一是移動終端帶來的便攜化,第二是海量信息背后的個性化,第三點是對于資訊的極致化體驗的需求。
當前傳統門戶網站不可避免的面臨三大挑戰:第一,傳統門戶在移動終端領域普遍偏幼稚;第二是傳統門戶對用戶的精細化了解不夠;第三是傳統門戶服務單一。“正因為傳統門戶提供的是相對于比較粗制的內容,面向普通大眾的標準化的產品,所以在服務的效果上就必然相對比較單一。”陳菊紅強調說。
“過去,騰訊在大事件報道中的崛起以及名牌欄目的樹立已經引起大家的關注,這些小創新點正帶領騰訊走出這種困局以及同質化競爭,但在面對整個社會化媒體大潮的時候還遠遠不夠。”陳菊紅坦言。
“此時的傳統媒體就必須迎合用戶的新型需求,進行相應的轉型,唯此才能在時代的變革中不被拋棄。”著名媒體人楊錦麟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
三大平臺打造下一代騰訊網
“我們的內容到了深度化運營的時候了。”陳菊紅表示,順應社會化時代用戶需求的改變,下一代騰訊網將著力整合騰訊微博、騰訊視頻、騰訊網三大平臺,從三個維度出發,為用戶打造一個即時在線、以用戶為中心、個性化、專業化為特色的新一代網媒平臺。
首先,她指出,騰訊網將著力讓資訊即時到達用戶,讓用戶保持“隨時在線”。這意味著騰訊網將更多的借用移動終端平臺,改變過去單一依賴桌面電腦的模式,縮短騰訊用戶和信息之間的距離。
與此同時,騰訊還將領先改變國內門戶網站的粗放式發展模式,基于社交媒體的發展,深度挖掘用戶需求,理解用戶的社交關系,讓內容更加以用戶為中心,準確提供用戶需要的個性化內容。在大數據時代,基于用戶對專業化信息的需求,騰訊將在深化內容專業性的基礎上,與合作伙伴構建更專業化的內容輸出機制。
至此,“下一代騰訊網”雛形已經基本形成,這也是國內門戶網站適應社交網絡趨勢進行的首次嘗試。借助平臺和規模優勢,騰訊網正朝著一個更縱深、更豐富的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