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5月13日罷工的工行借記卡拉卡拉還款事件中可看出,第三方支付公司將會加強直接與銀行的聯系和合作,第三方支付機構拼搶銀行資源已經白熱化。
事實上,早在今年3月,支付寶即宣布啟動物流POS戰略,將投入5億元推動國內電子商務COD(貨到付款)體系發展。這是支付寶繼2011年5月份獲得牌照以來,首次大規模的線下業務推進計劃。
“我們自己開玩笑說,5億元放到銀行生利息也比我們這樣賺錢多。”支付寶B2C事業部總經理董小玲笑稱。支付寶放長線要釣哪條大魚?
這一次它盯上了占國內B2C交易中近70%貨到付款的收單生意。艾瑞咨詢最新統計數據顯示,2011年中國B2C網購市場增長迅猛,交易規模達1791.1億元。未來兩三年內,貨到付款在整個網購市場支付方式中的比例還會提高。
千億市場引無數英雄競折腰。快錢、易寶支付、匯付天下等也在加大線下收單業務的投入,連銀聯商務也明顯感受到了來自第三方支付公司的競爭。
資金、物流信息“二合一”POS機配貨按“信”分配
支付寶高調推出的物流POS支付方案,將刷卡收銀、取件和簽收錄入等功能全部通過一個支付寶POS終端完成,實現電商COD資金與物流信息的實時匹配。
“我們現在叫做支付寶物流POS平臺,它不再局限于簡單完成傳統POS刷卡收款的功能,還有一個配套的現金簽收功能。用戶即使不刷卡只付現金,配送人員也可以通過POS機實時傳送訂單信息,顯示這筆訂單已經現金結算了。”董小玲表示,這實現了資金流(現金收款、刷卡清算)和信息流(訂單信息)的整合與實時匹配,也會提高物流商與B2C電商對賬結算的效率,物流商代收銀后貨款最快T+1日到賬B2C商戶支付寶賬戶。
這種“二合一”的功能并非獨創,是目前第三方支付公司線下收單的主流應用模式。“支付寶做的這個以前易寶、快錢都有做,物流公司也可以做到信息流和資金流的匹配,從這個角度看他們沒有本質差別。”易觀國際分析師張萌認為。
易寶早在去年就推行“二合一”的POS支付方案。“以前快遞公司自己要配備一臺PDA,實時傳遞訂單情形,便于公司總部監督、采集信息,同時還要再加上一臺POS機,便于用戶刷卡消費。兩臺機器攜帶不方便,而且訂單體系與資金脫節,不能實時反饋。”易寶支付副總裁余晨介紹。
由于POS機等硬件設備的資金投入不菲,據業內人士估算,一臺POS機的成本至少上千元。因此,國內不少電商與物流商對此都較為謹慎。相關統計顯示,國內排名前100位的B2C電商中,能給用戶提供POS刷卡COD服務的,只有20%不到的數量。
“支付寶的投資則為此而來。”支付寶副總裁樊治銘表示,這項投入將能幫助大部分電商升級COD系統。他表示,按照計劃,今年支付寶將針對電商COD市場投入3萬臺支付寶POS機,基本實現一、二線城市COD服務POS應用的全覆蓋。
如此大手筆的先期投入,風險如何與應用企業分擔?支付寶與合作伙伴的配貨模式簡單靈活,主要取決于其合作伙伴的資信狀況。它的POS支付方案目前主要針對電商企業和物流公司。
“像當當這樣的電商,資金壓力比較大,但它資信非常好,整個POS機的成本都是由支付寶承擔。當當只是使用,再基于每筆交易支付服務費,一兩年合作下來,我們就把前期成本覆蓋掉。”董小玲介紹,“純粹和物流公司合作我們更會考慮其資質。大的物流公司,我們愿意承擔資金成本,他們付使用費;小的物流公司要么出資買機具,要么付押金。”
易寶的合作伙伴也集中在以凡客為代表的電商企業和獨立的第三方物流公司上。它們采用租賃和押金結合的合作模式,“每臺POS機物流公司每月支付租賃費50元左右,同時每一筆交易我們收取5‰~1%的費用。”余晨說。
一站式解決方案是未來傳統行業電子化推動支付需求
艾瑞咨詢分析師王維東表示,從整體網購市場看,線上付款的滲透率正在下滑。“除了淘寶和天貓大量地使用支付寶的線上支付,獨立B2C中京東等有70%以上的交易采用貨到付款,市場占比正逐步上升。”
余晨有同感。他認為無論是線上還是線下支付的發展,每一步推動都是來自市場不斷變化的需求。“我們不是去創造消費者的需求,而是滿足他們。電子支付不只是狹義的電子商務的支付,不是光在淘寶、當當、卓越上買東西,它覆蓋的領域要廣闊得多,因為支付是一個更普適的需求。電子支付市場的很大推動力不是來自于簡單的網上購物,而是來自于很多傳統行業的電子化。”
余晨回憶,2006年之前,很多航空公司都是快遞紙質機票,提供貨到付款服務。2006年之后,所有的航空公司都強制使用電子開票,包括航空公司的代理商,這時再用貨到付款收現金就不合情理。電信行業如是,原來用戶都去網點繳費,現在很多電信公司則推出了網上營業廳。
傳統行業的電子化引領電子支付的縱深發展,這也要求第三方支付公司為行業量身定做解決方案。支付寶與當當的合作即如此,這種包括線上、線下、無線支付在內的全業務支付咨詢服務,正是滿足大型電商平臺的高端定制需求。
這也是未來的發展方向。“第三方支付公司要給企業提供的是一體化的解決方案,企業不光有互聯網支付的需求,也會有其他模式的需求,比如電話支付。從第三方支付公司來講,如果只提供單一業務,對于整體企業發展來講競爭力有限,而且替代性很高。”張萌認為。
“易寶一直強調為商家提供一站式的完整解決方案,也一直針對很多垂直行業做定制解決方案。不同的行業對支付的需求不一樣,比如航空旅游行業,我們除了提供簡單的收單業務,還要提供后臺的分賬系統,入賬后分多少錢給航空公司,多少錢給經銷代理,這還涉及到資金歸集及管理。”余晨說。
快錢、易寶的優勢正在于此。它們定位于大行業大客戶,在垂直領域深耕,已經形成較為成熟的定制咨詢服務。“像快錢、易寶在個人用戶方面沒有強大優勢,他們會把共同力量放在企業的解決方案上,在這一領域涉足更早。”張萌分析。
而支付寶的核心優勢是其個人用戶的資源累積,從這一角度來說,作為線下支付的后進場者,它力圖避他人鋒芒。樊治銘強調,盡管發力COD市場,但支付寶只專注電商線下支付。
支付寶的真正發力應該寄希望于打通線上、線下支付通道,形成合力。支付寶方面表示,未來其POS機升級后,可將會員賬戶綁定到POS機上,用戶只要輸入支付寶賬戶就能在POS機上完成支付。“這很有優勢,最大的好處還是在于它能夠給客戶提供一體化的解決方案。”張萌認為。
與銀行、銀聯隱性競爭第三方支付意在長跑
第三方支付企業紛紛布局線下POS機市場,銀行、銀聯的地位何以穩固?
“不搶銀聯和銀行的生意,支付寶物流POS支付業務只圍繞電商而展開”。不但樊治銘如此說,快錢CEO關國光也表示,“我們沒有自己的商場,我們和產業鏈上的合作伙伴,包括物流企業之間,都沒有根本的利益性沖突。”
盡管如此避嫌,但事實上,凡是POS業務最終都要走銀行和銀聯的通道,銀行和銀聯即便不用做業務也可以分得一杯羹。
根據2003年執行的《中國銀聯入網機構銀行卡跨行交易收益分配辦法》規定,每筆收單交易的結算手續費會根據7:2:1的比例分配,即發卡行占70%,收單機構占20%,清算機構(銀聯)拿10%。
“每一筆交易,我們先從商家扣取手續費,然后分給銀行和銀聯。”余晨坦陳這一通道,但強調自己與銀行、銀聯的比較優勢所在。“實際上我們跟銀行、銀聯是競合的關系,他們關注的更多是呈現資金和轉接,而我們更在意的是提供整體解決方案和行業服務,實際上并沒有本質的矛盾。”
余晨解釋,易寶做POS支付的出發點和定位是垂直行業加增值服務,再加上產品解決方案,而不是像銀聯商務去擴大零售、商超、商場的網點,“我直接跟他競爭沒有任何優勢,所以我們的側重點一定是在后臺提供和垂直產業或者企業業務流程相結合的解決方案,這樣才有競爭優勢。”
但張萌認為,“銀聯商務和銀行自己也在做POS機業務,肯定會有競爭。”只不過各自領域尚未大規模重合、沖突。目前銀行和銀聯商務的POS業務更多是在線下實體店的支付上,比如超市、酒店等。
而第三方支付企業的POS業務則主要基于電子商務或者物流。“這一塊業務有競爭,但相對于銀行和銀聯商務來講比較小,未來支付公司要不要拓展到實體店,規模多大,現在還不太好說。”
第三方支付平臺與銀行的競爭已日益明朗,但中小企業似乎更善于堅持干小活、累活。
“如果10萬臺POS機鋪出去,對企業的系統和服務運營能力考驗特別強。銀行雖然沒有資金門檻,但做一個物流POS的運營,并不是它的主營業務。”董小玲覺得,肯做這個行業的人其實不多。
因為大量POS機鋪貨是重資產投入,“每臺POS機要2000~3000元,光電商物流從業人員就10多萬,人手一臺的話也要好幾億元硬件投入成本,這會擋住一部分人。支付寶整體的成本考核能力已經非常強了,還需要三年才能收回整體的資金回報。”
這件看似費力氣的事--重資產投入,資金回報周期長,運營服務的難度又高,在很多人不肯做的情況下,支付寶卻大舉進攻。
它們堅持的意義在于通過長跑、創新來打通電商支付鏈條。
“按現在POS運營的話,其實盈利很渺茫,投資回報率的吸引力很低。但不做的話,整個電商的支付鏈就不完整。資金、物流、信息流不對稱的現象是整個電商發展的一個痛點,支付寶有一個想法就是把整個行業打透,這是從整個產業需求布局的考量。如果有海量市場,放長線還是有盈利前景。我們也不是盲目投入,是經過慎重考慮的。”董小玲對未來充滿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