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柳工副總裁余亞軍在他的新浪微博上發表了一張看似普通的拍攝于車內的照片,照片所體現的內容是一個身著柳工工作服的人膝頭攤開放著一本山西省交通地圖。配合這張圖,余亞軍寫了一條簡短得不能再簡短的微博,這句話只有八個字。然而,正是這八個字,卻令筆者心中瞬間感到早春時節的寒冷之外的另一種逼人寒氣——“戰區地圖,誰主動了?”
作為煤炭的主產區之一,山西歷來都是工程機械企業的必爭之地。即使現在內蒙和新疆已探明的能源儲量已經超過山西,但其作為能源大省的地位并未失色太多。也許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剛出年關,余亞軍便親自到山西“督戰”。
俗話說,早起的鳥有蟲吃。其實,很多企業早已打響了2012年的營銷之戰。自年后上班以來,筆者遇到最難抽出時間接受采訪的幾乎清一色是企業的國內和海外營銷部門的人,有的是會議不斷、有的是一直連續在外地出差,有的正在籌備營銷政策,有的則已經啟動了服務征程。
而且,2012年的春天與2011年的反差實在太大。2011年的1季度,行業趕上了市場高速運行的尾巴,一位代理商告訴筆者,2011年上半年,他每天都有厚厚一沓產品出庫單要簽;而在2012年剛剛舉辦完的產品促銷會上,他們卻沒能完成既定的銷售目標。
2012年的市場也許是最近幾年里最難被預測的,而且筆者聽到最多的一個聲音就是不好。然而,企業對于市場的胃口可一點沒小,幾年前定下的企業“十二五”發展規劃仍然是要努力去實現的。也就是說,蛋糕依舊那么大,想要完成既定的增長目標,就必須先下手為強,就必須用盡渾身解數。
特別是對于徐工、中聯重科和三一這三家企業,2011年這三家企業的營業收入均突破800億元,三家企業的營業收入相加幾乎占據了行業全年營業收入的半壁江山。如此大的基數,實現高速發展談何容易!以徐工的870億元為例,企業想要實現10%的增長,就要新增營業收入87億元,但是在行業內,全年營業收入在87億元以上的企業就已經寥寥可數。春節剛過,中聯重科便一下子發車交付用戶價值8億元的產品,乍一聽數額巨大,但是相對于其去年817億元的營業收入而言,這也就是不到4天的銷量而已。這么比較的話,似乎8億元顯得仍然太小了。
2012年春天的“戰場”上注定將會硝煙滾滾,然而濃煙起處必有市場值得紛爭。面對計劃完成的銷售目標與市場占有率的提升,可以說企業間的競爭必定更加白熱化。面對如此競爭激烈的市場,誰主動了?是你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