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全民讀書活動中,傳統的服務方式仍將在圖書館占主導地位,紙質文獻仍然是最受讀者歡迎、利用率最高的重要載體,書刊借閱仍將是圖書館今后相當一時期內主要的服務方式。
關鍵詞:圖書館全民讀書活動傳統文獻服務
當前,舉國上下大力倡導全民讀書活動,以提高國民素質,創建兩個文明。圖書館理所當然應該成為這個活動的主體。圖書館與廣大讀者共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共建圖書館文化是我們的職責。從圖書館的地位和作用看,圖書館作為知識信息的存貯、加工和傳播中心,將是知識、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積極推動者,更將是全民讀書活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從文獻資源建設來看,信息資源的蓬勃發展以及全球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設熱潮,使圖書館館藏向著多媒體與印刷型并存的方向發展。同時由于計算機、網絡技術、通訊技術的發展,已開始實現區域化、全國化甚至全球化信息資源網絡的互聯,形成了除本館實際館藏外的地球村文獻資源體系。從圖書館工作方式來看,隨著信息技術與圖書館事業的不斷融合,圖書館自動化、網絡化、電子化、數字化的出現與形成,向傳統的圖書館理論與實踐提出了挑戰。科學與技術的完美結合正昭示著圖書館事業的發展,信息技術與圖書館的日漸融合也使圖書館的服務工作演示著說不盡的變化,更給我們的服務工作提出了一些新的課題。
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傳統經濟向知識經濟的過渡,使圖書館正面臨著社會信息化和信息服務產業化的挑戰。其他信息中介機構頻頻示威,圖書館沒有能力做到或沒有意識到的服務領域忽然間被其他部門占了先。圖書館如果不腳踏實地地奮起直追,就有被淘汰的危險。假若圖書館在全民讀書活動中只能充當配角的話,那么圖書館也就該自動消失了。信息化社會既向圖書館提出了信息服務的熱切需求,也為圖書館適應時代變化、積極主動進人信息服務領域提供了發展機遇。
與此同時,信息化社會也在向多元化方向發展。人們的閱讀內容、閱讀層次、檢索需求也在向多元化發展。人們的檢索需求將更急迫,檢索領域將更廣泛,檢索內容也將更精微。這也給我們的服務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全民讀書活動的讀者服務實際工作中卻不能忽視傳統文獻信息服務,尤其是目前因諸多因素使現代化成份嚴重不足的中小型圖書館。
來到圖書館的讀者,其閱讀需求是不一樣的。有的以檢索為目的,有的以研究為目的,有的以學習為目的,有的以閱讀消遣為目的。圖書館不能僅僅是讀者的職業培訓中心,它同樣是讀者開闊視野、發展思維、陶冶情操、培養想象力的地方。從讀者的閱讀體驗而言,有的為檢索到特定信息單元而滿意,有的面對特定學科孜孜不倦,有的則以手捧心愛的讀物為最佳感覺。
用戶教育也是圖書館不可忽視的內容。“以用書為目的,以誘導為方法,以培養人人讀書習慣為宗旨。”這就是圖書館的基本任務。不言而喻,人類社會新人輩出,學校培養了他們的閱讀能力,卻沒有真正教會他們閱讀方法、檢索方法及區分各種書刊的優劣,等等這些,都是圖書館需要做的工作。同時,我們的部分讀者由于這樣或那樣的原因,在圖書館出現過或正在出現著破壞、違序、逆管、誤讀等偏離行為。這些都需要圖書館在正人先正已的基礎上,以身作則、言傳身教、服務育人,以達到使讀者糾正錯誤、健康閱讀的目的,使全民讀書活動在圖書館得以健康開展。
進人信息時代,圖書館的服務方式雖然有了很大的變化,而傳統的服務方式仍然不可或缺。圖書館區別于其他信息中介部門的是它擁有系統地積累起來的文獻信息。這一點應該是圖書館信息服務定位的依據和優勢。
就目前來看,紙質文獻仍在圖書館居于主導地位,尤其是中小型圖書館。實際上,盡管計算機應用已深人到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但與此同時,紙質文獻也在不斷增長,光盤并不能取代圖書。信息產業巨子比爾·蓋茨曾說過:“書是偉大的,我喜歡各類書籍,并深信書的重要性今后也不會改變……我認為書籍與軟件是能夠也應該相輔相成的。”據民意調查,在目前現代化成份很高的美國,三分之二的人仍然是圖書館的用戶,64%的美國人仍然喜歡到圖書館去閱讀書刊以獲取所需的信息知識。相信不遠的將來,隨著我國全民讀書活動的深人發展,中國也將會有更多的讀者走近圖書館、了解圖書館、利用圖書館,成為圖書館的忠實讀者。
實際上,只要紙質文獻存在,只要圖書館還將發揮為讀者服務的功能,圖書館的傳統服務方式就不能沒有。我們不能一面喋喋不休地講現代化如何如何,另一方面卻讓讀者借一本書費時又費力。向專家請教、向讀者征求意見,使傳統的服務方式做到盡善盡美,這些工作還需圖書館工作者繼續去探索和實踐,至于費工費時的書刊下架、上架、排序、剔除、書標粘帖等繁雜的業務工作,也只能靠工作人員辛勤勞動去完成了。
另一方面,現代信息服務水平受制于現代化建設。我國既有北圖、上圖這樣的現代化圖書館,也有眾多圖書館在維持最低服務水平和自身生存,這部分圖書館屬于塔基部分。由于人員、設備、地域等方面的原因,這些圖書館離現代化尚有不小的距離。他們的服務方式還是傳統服務居主要地位。有的圖書館電腦倒是有幾臺,甚至上了網,但為絕大多數讀者服務還得靠傳統服務。這些圖書館如果在現代化建設與傳統服務方面擺不正關系,搞得高不成,低不就,將直接損害絕大多數讀者的利益,破壞圖書館的形象,最終削弱圖書館的立根之本,使人們遠離圖書館。
傳統文獻在讀者服務中占主流,而現代化水平不高的圖書館在全國也為數眾多,這兩方面都說明,傳統文獻信息服務不容忽視。
當然,近年來社會信息產業化、服務商業化對圖書館產生不小的沖擊,圖書館也可以搞信息開發,使信息增值,通過自己的勞動創造效益。但切不可一切都商業化服務。有的圖書館對讀者“偷一罰十”,不知依據何在;有的對復印資料的讀者收取資料費,不知該館同志是否知道自己先已違犯了版權法;有的圖書館把館藏一部分所謂熱門書拿來出租,不知這種做法是否違背了圖書館的宗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對圖書館定義為:“它是向讀者提供免費服務的公共文化設施。”圖書館具有保存文化遺產、社會教育、傳遞文獻信息、開發智力資源的基本職能。圖書館要搞好改革,只有堅持本質,加強基礎工作,強化傳統信息服務和信息開發服務。如果圖書館的服務一切都以收費為標準,圖書館就不復存在了,或者說,它不是人們心目中的圖書館了。
在我國古代書史中,簡策(冊)和嫌帛作為書寫材料分別盛行了一千六百多年和近一千年,嫌帛比簡策(冊)有很大優越性,但成本高、產量少,不能完全取代簡策(冊),二者共同存在,共同構成我國古代的簡帛文化。雖然造紙技術于公元一世紀已經發明,但簡帛的使用到三、四世紀才結束。
這個例證并不說明電子文獻等現代化技術的普及需要幾個世紀或者上百年的時期,而是想說新生事物固然有優越性,但它剛剛面世時難免存在不足。諸多原因使新生事物的普及需要一個過程。在這樣一個歷史性的過程中,現在與未來的傳遞不可脫節,我們展望未來,但不能忽視現在。探討、實現現代化,但不能忽視傳統文獻服務。對于絕大多數讀者的閱讀需求,今后仍將由傳統文獻服務來滿足。忽視了這一點,就是忽視了大多數讀者的利益。
當然,目前用于信息傳遞與載體存儲雖仍以紙質文獻為主,但其功能遠不如其它載體。如音像資料、電子計算機光盤、軟盤、縮微資料、多媒體等,將來,這些文獻載體將成為文獻傳播與存儲中的主要媒體,其傳播速度快、存儲量大、檢索方便、普及性強及其它的一些特殊的功能,是紙質文獻所不能達到的。但是,對目前那些由于受到諸多因素困擾,而基本上處于只能維持現有局面的圖書館來說,仍然會在較長的時期內保持傳統的形象,館藏的文獻仍要以紙質文獻為主。同時我們也應清醒地認識到紙質文獻所具有優勢,而且使之可以被廣大讀者最方便、最大限度的利用,也還仍將是今后一段時期內的工作方向。實際繳,雖然各種非紙質文獻信息載體都具有獨特的功能,但它不可能完全替代紙質文獻,起碼在相當一段時期內不能。另外,它存在的問題也是有目共睹的。例如,光盤版學術期刊容量很大,但它無法同時滿足很多讀者的需求。因特網能解決問題,但它不僅不是萬能的,而且還存在著很多問題,有的問題還很嚴重:(1)信息穩定性差;(2)信息分散;(3)信息加工深度不夠;(4)指引性信息多、實質性信息少;(5)網絡通訊費用高;(6)有價值的信息不免費;(7)國內目前有期刊8000余種,而上網的卻只有幾百種,資料不全,讀者根本不能在網上檢全信息,等等。在當前條件下,就是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也不會完全依賴互聯網。再如,電子報紙比普通報紙具有多功能檢索、直接對話、多種信息服務等諸多優點,但它也有消極的一面:(1)電子報紙有賴于計算機和網絡的普及;(2)閱讀的隨意性差,不能在戶外進行;(3)電子廣告直接進人家庭,造成用戶反感。
另外,讀者長期以來形成的閱讀心理狀態和使用習慣,也使他們在使用文獻時不會輕易放棄紙質文獻,同時,紙質文獻易保管、復制方便、經濟賣惠、使用時不需輔助設備等優勢也是別的所不能替代的。紙質文獻還有一個獨特的優勢,就是使用費用方面。作為發展中國家的中國,非紙質文獻即使在相當時期內做到很普及,但也難以家庭化,且其使用費用也是比較高的,而讀者在圖書館使用紙質文獻就不會因收費而擔憂。這也會使圖書館在經濟社會中長期保持公益性本色,全心全意為讀者服務。因此,紙質文獻作為大多數圖書館館藏的主體這一現實,仍將會持續相當長的一段時期。
如此看來,紙質文獻的優點,正是電子文獻的缺點。后者的優點正是前者的缺點。現階段,多數圖書館是現代化工作與傳統信息服務互相促進、互相影響、對立統一。在目前圖書館這個轉型時期,要想服務好全民讀書活動,對于二者的關系必須協調好。既要努力發展現代化,又不能忽視傳統服務。在推動現代化進程的同時,應保證圖書館傳統功能的正常發揮。
對于大多數圖書館來說,現代化建設是一個艱難而漫長的過程,這些圖書館的現代化建設應該根據各自的實際情況,根據人力、物力、財力等具體條件,或從相對容易,或從最急需的問題人手。而對于傳統信息服務。則要兢兢業業、勤勉奉獻。絕不可貪大求洋、顧此失彼,或者急功近利、避重就輕。而應當全面規劃、精心組織、慎重決策,力爭以較小的投人取得較大的效益,使全民讀書活動真正在圖書館生根發芽、開花結果,并能長期持久地開展下去。
參考文獻
[1] 張立山,李瑩.關于構建閱讀型社會的思考[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11,21(1).
[2] 周濤.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推動全民讀書[J].現代企業教育,20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