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基于低碳園林內涵探討了科學的建造低碳園林實踐原則與有效的建造方式策略,對降低園林工程建造使用能耗,創建綠色、環保、優質園林工程,有積極有效的促進作用。
[關鍵字]低碳園林建造方法
中圖分類號:TU98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91(2012)02(c)-0000-00
1低碳園林科學內涵
城市園林綠化工程是美化環境、調節生態平衡、降低碳排放量的惠民服務項目,可促進人們居住環境的持續健康發展。合理利用布置城市園林、綠地,可顯著降低建筑能耗、抑制熱島效應,構建綠色交通,形成農業城市基地,實現節能減排的低碳綜合效果。因此低碳園林理念逐步形成,在園林整體周期生命中我們應通過合理設計規劃令園林工程最大化發揮生態效益,在施工建造、材料選擇與日常管理維護中,我們應最大化降低使用化石能源,減少碳排放量,營造高能效,由此可見低碳園林即是具有高觀賞性、高碳匯、低污染、低能耗的特色化園林形式。從其內涵功能來講低碳園林可在規劃指導下合理發揮城市綠地功能,提升綠化率,借助植物的合理選擇與群落搭配令其最大程度提升碳匯功能,并優化改善社會生態環境水平。
2低碳園林建造原則
城市園林規劃應由宏觀層面進行場地定位、定性與定量設計,尊重場地,全面結合地域風貌、歷史環境、風俗文化等因素進行統籌布局。低碳園林設計還應遵循綠地原貌,依據自然環境與綠地定性實施規劃。園林工程場地不同其功能發揮必然不同,為節約資源我們應科學遵循就地取材、因地制宜原則,不應對地形隨意改動,這樣既無法展現場地獨特性,還會令工程量持續增加。同時在低碳園林建造進程中我們應順應自然規律,結合自我修復與設計令工程更加長久堅固、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具體體現在園林水閘建造階段應令閘孔與水流正對,令其順暢通過閘門,并預防不均勻沖刷水閘閘基引發的工程隱患,提升水閘堅固耐用性。同時我們應合理模仿生物群落與生態自然邊緣帶形式配置植物,令河流形態得到良好的保護,不應盲目取直河道,利用生態駁岸合理取代渠化河道工程,并利用漲落潮汐實施自然取水,還可利用流動水進行溪流與瀑布景觀的設計,利用植物凈化水土,秉承低碳環保理念設計園林景觀,重視自然的重要價值并全面激發其規律周期作用。另外我們應遵循景觀異質性特征,令其形成對園林工程良好的發展建設推動力,并全面滿足人們求異求新的個性化心里需求。低碳園林建設中我們應充分研究地域生態系統特征,秉承景觀異質原則,采用景觀創新方式創設耳目一新之感,合理提升園林工程更新發展時間并滿足低碳訴求。園林工程美感與異質性密切相關,因此我們應科學利用生物豐富多樣生長生存環境構建景觀內部能量流、物質流、價值流與信息流,促進其實現穩定、持續、創新的發展。低碳園林設計任務不僅在于創設貼近自然的人性化景觀效果,還在于協助引導修護自然、確保生態平衡,因此我們應充分發揮園林工程引導人們運動與視野的特征,啟發人們主動積極的保護環境,感受到生態繁榮的景象優勢,并主力探究如何應用環保、節能、高效的手段真正營造低碳、綠色,充滿藝術性與人文性的園林綠化工程。
3建造低碳園林工程科學實踐策略
3.1建設雨水利用設施,就地滯洪蓄水
低碳園林設計建造中我們應促進自然界水循環的修復與保持,針對自然界大量雨水通過市政管網不良流失的狀況以及較多園林景觀采用潔凈自來水進行澆灌的需求,我們應科學建設雨水利用區域性措施,進而全面實現就地滯洪蓄水,科學解決雨水供求顯著矛盾現象以及植物與園林景觀用水灌溉問題。園林工程建造設計中,利用雨水涵蓋滲透與集蓄兩類途徑。滲透雨水包含滲透溝、滲透池與滲透鋪裝等。位于豐富降水或含有補充水源區域,我們可利用人工洼地或低勢天然綠地構建滲透池,進而創設小型富于生趣的濕地。在北方降水較少的區域則可采用滲透溝或礫石鋪裝形勢進行雨水蓄積。
3.2科學建造綠色低碳園林構筑物
園林構筑物可借助巧妙構思與豐富形勢實現增匯目標,我們可在建造園林建筑進程中應用地下、半地下或架空底層方式與立體綠化屋頂、墻面手段合理提升綠地與綠化面積,并全面豐富建筑設計建設風格,為人們創造出多元化園林景觀視角并構成低碳園林的獨特風格。同時半地下或地下園林構筑物還可顯著降低夏季、冬季建筑能耗,達到節能減排效果。同時我們還可布設太陽能采光板為頂篷或框架面結構,巧妙結合建筑物與太陽能,實現節能減排、促進可再生能源的可持續發展目標,還可令構筑物形勢豐富創新。再者合理設計與恰當布置風能設備也可形成創新型低碳園林景觀。
3.3創建循環凈化污水系統
為有效解決城市污水循環凈化問題,我們可通過低碳園林設計、依據自然力量將濕地人工系統設計為處理污水場所,排入城市污水于該濕地系統中借助植物根系減緩或降低水流速度,利用異質多層土壤攔截沉降懸浮物,進而有效排除與沉淀雜質。同時我們可種植涵蓋凈化能效的種類植物于濕地系統中,例如小香蒲、蘆葦、花葉蘆竹與千屈菜等,進而全面將過濾水內的有害有毒物質吸收。污水中植物較難吸收的各類有機組織則在土壤中滯留,可借助微生物分解作用將其變為易于被吸收的氣體與無機鹽,而后再行釋放至空氣或被植物吸收,這樣一來水體中的污染化學物質便被有效去除,進而實現了凈化污水目標。完成凈化處理后污水則可用于灌溉園林景觀用水,進而形成了污水的循環再利用,該低碳環保過程可謂易行簡便,耗費能量較低并可顯著節約電能應用。
3.4適應性選擇低碳環保建造材料
在園林建設過程中,降低園林工程碳排放量的顯著直接方式便是選擇耐久性強、碳成本低、后期保養維護少、可循環再利用的環保材料實施園林建設。為降低運輸成本我們應就近或選擇本地材料,進而令運輸碳排放量顯著降低。同時我們應盡量選用竹藤、木材等低碳環保材料,而減少應用玻璃、水泥、鋼材等高碳材料,降低園林工程建設進程投入碳成本量。再者我們可合理尋求已使用、已成型的建材實施重構與改裝,令園林工程材料創設持續利用效益,還可回收可再生、有利用價值的廢料進行重新鍛造并生成新型環保材料,進而降低煉鑄、開采成本,借助多元化豐富園林工程材料的統籌循環利用實現降低建設園林工程耗碳量。另外我們還應科學繼承低材高用的良好傳統,運用拆除、碎磚混凝土建造路基,將拆除碎石、磚瓦設計成具有獨特風格的路面或墻體。在園林工程中我們還應盡可能多應用節能LED燈具豐富景觀,并節約電能消耗,利用草地代替人工草坪,提升植物物種多樣性。在立體綠化建設中可大范圍應用喬木,適宜選擇粗放管理物種,進而有效降低園林工程維護管理耗費的碳成本總量。
4結語
總之,為促進園林工程的持續全面發展我們只有秉承低碳理念、明晰低碳園林內涵,科學應用建造低碳園林實踐策略方式,才能真正創設環保、節能、低碳、高效的優質園林工程,調節城市生活生態平衡,為人們建造舒適、綠色園林景觀環境。
參考文獻
[1]趙彩君,劉曉明.城市綠地系統對于低碳城市的作用[J].中國園林,2010(6).
[2]金松巖,張敏.景觀生態學在生物多樣性保護中的作用[J].內蒙古環境科學,20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