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遼寧省是東北地區的港口主要集中地,具有豐富的港口資源,更是東西老工業基地的核心。本文以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為契機,分析了遼寧省港口群面臨的機遇,并從資源整合層面,利用遼寧省港口群的群體優勢,從戰略高度和長遠發展需要出發,實現遼寧省港口資源的有效利用,為各港口的超前發展創造更大的發展空間,并使港口與港口城市的發展成為彼此促進的良性互動關系。
關鍵詞:港口群東北老工業基地資源整合
中圖分類號:F55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91(2012)02(c)-0000-00
1遼寧省港口面臨的機遇
中央關于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戰略決策,為推動東北地區的改革開放提供了政策支持,為東北三省和環渤海經濟區的發展注入了活力,有利于從根本上促進遼寧省港口群的發展。中央關于把大連建設成東北亞重要的國際航運中心的決定,更是為遼寧省港口群提供了新的發展平臺。政策與決定所產生的直接的積極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1.1腹地經濟前景廣闊,為航運中心提供充足貨源
國際航運中心分為腹地型、中轉型、服務型、綜合型。東北地區工業門類齊全,技術水平較高,大型企業較多,在我船舶、重大機器制造、石油化工等重化工業領域有著明顯的優勢。經過多年的發展,遼寧省裝備制造業構筑了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在數十年發展歷程中形成了厚重的制造業優勢地位。此外,東北在農業、能源方面的重要地位無可替代,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也已具備相當基礎。
1.2國際產業向東北轉移,推動國際航運中心轉移
從世界經濟發展的歷史來看,國際航運中心的轉移總伴隨著產業(第二產業尤其是重化工業)中心的轉移而發生。自上世紀九十年代開始,國外重化工業的龍頭企業就開始向中國進行大規模的投資,二十一世紀的頭幾年,國外進一步加快了重化工業向中國轉移的步伐。石化、汽車、機床制造和金屬冶煉等行業增長勢頭十分迅猛。東北重化工業基礎雄厚,為承接國際產業的轉移打下了的良好基礎。
1.3政策寬松,港口管理體制創新加快
港口行業從總體上看具有自然壟斷產業的特征,港口管理體制創新是世界各國港口發展面臨的共同課題。經驗研究表明,上世紀七八十年代亞太地區港口的民營化浪潮,對該地區港口的迅速發展起到了有力的推動作用。遼寧省港口管理體制改革的深化得益于老工業基地的振興,同時,也為港口與腹地的互動發展、港口與城市的良性循環,以及港口企業自身的改革發展找出“新出口、新機制、新制度和新方法”。
1.4港口資源整合面臨新的契機
國際航運中心通常以港口群的形式出現,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還有利于東北經濟的一體化進程。經過省內各港口城市間的功能相互補充,以突出重點產業,將產業鏈進行有效銜接,從而在貨源和需求上避免資源浪費,推動港口協調發展。
2 遼寧省港口群資源整合體系
遼寧省港口資源整合的目標是:立足于遼寧,面向省內外航運市場,加速建設東北亞重要的國際航運中心;通過整合遼寧省港口資源,調整港口結構,拓展港口功能,提高港口效率,避免重復建設和無序競爭,使遼寧省港口布局更加合理,港口功能日益優化,港口企業從相互競爭競爭與合作并重。
2.1加強政府對港口資源的宏觀管理與調控
一個具有地區影響力的國際航運中心,必然是以一個發達的港口群和腹地作為支撐,因此東北亞國際航運中心建設是遼寧省所有港口、所有城市的機遇和任務,需要所有港口乃至整個東北腹地城市的參與。政府對港口資源的宏觀管理主要采取以規劃規范整合的原則,通過優勢互補,合理分工,相互協作,有序競爭,形成共贏。
2.2統籌規劃省內港口布局,提高港口資源的使用價值
通過統籌規劃遼寧省港口布局,整合港口資源,加強港口間的互相交流,使各港口企業協調發展,吸取先進的管理經驗,在合作互補中引進新的文化、新的觀念以及新的管理方法,提出適合自己特點的具有創新意義的服務舉措,有效地提升自身的服務質量。同時,在提高服務效率、降低服務成本、擴大市場份額、改善勞動組織管理、引進管理制度、減少或消除官僚主義、企業文化等諸多方面互相借鑒、取長補短,從而提高勞動生產率和相關業務的可持續發展,進一步滿足市場和客戶的需求。在整合優勢的過程中提高管理水平和員工隊伍素質,為提高遼寧省港口的競爭力打下堅實的基礎。
2.3切實實行政企分開,形成現代組織結構
根據“公路水路交通十五發展計劃”中確定的原則,港口政企分開是必經之路,但政企分開之后,管理體制應該步入市場化,加快體制改革,以適應貨流的結構性變化和運輸發展的新要求。在改善“硬”環境的同時,抓住“軟”環境的根本,加強建設。在遼寧省港口群之間形成現代組織結構,不斷調整港口的運作基礎及基本形態(即作為正式組織結構的各港口),確保其與非正式組織、信息交流渠道的暢通,運作有效。正確處理非正式組織對基礎運作的補充渠道,處理好信息交流渠道與結構的軟硬關系、發展與協調關系、創新與改進的關系。
2.4 推進二次集聚,擴大優勢產業規模
依托臨港優勢的一般性,推動相關產業從內陸地區向沿海和臨港地區集聚。在一次集聚的基礎上,進一步推動相關產業在沿海和臨港地區內部向特定的港口集中,充分利用臨港優勢的特殊性和差異性,實現產業“二次集聚”。在重要港口區域,以工業園區規劃和建設為突破口,進一步改造和提升傳統優勢產業,加強招商引資力度,擴大優勢產業的規模。
2.5 促進經濟區域一體化,實現產業鏈有效銜接
從國際上重要航運中心的發展經驗看,除少數中轉型航運中心以外,都實現了腹地經濟的高度一體化。經濟一體化的關鍵,是在錯位發展的基礎上,實現產業鏈的有效銜接。與發達地區相比,東北包括遼寧省內部經濟一體化程度較低,難以發揮整體優勢,也限制了港口之間的互補發展。因此加快區域經濟一體化進程非常迫切。一是要加快產品市場、要素(人才、信息、資本)市場、產權市場的一體化建設,保證政策的一致性。二是從機制上建立一個開放的、經常性的溝通渠道。三是實現城市規劃的銜接,尤其是交通、物流、環境、重點產業等方面的協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