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分析了校風的內涵及顯著特征:整體性、特色性和蘊含性;探討了校風的重要功能:熏陶教育功能、約束規范功能和激勵功能;提出了校風建設的具體途徑:建立健全責任制,嚴格管理、優化校園文化環境,營造濃厚的文化氛圍、以“三風”建設為切入點,加強校風建設。
關鍵詞:大學;校風內涵及特征功能建設途徑
中圖分類號:G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91(2012)02(c)-0000-00
1校風的內涵及特征
1.1 校風的內涵
校風的涵義非常廣泛,校風是一所學校的師生員工共同具有的思想、行為和作風,是師生員工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是一種無形的力量和有效的教育因素,是一所學校的特色和風格。從文化角度來說,它是一種精神文化;從環境角度來說,它是一種精神環境;從課程角度來說,它是一種潛在課程。[1] 校風是指一所學校的風氣,即全體教師、職工、學生在共同的目標指引下經過長期共同努力而形成的工作、學習、生活等方面的一種特有風尚。它包括學校領導和機關的作風、教師的教風和學生的學風等。它是一種學校集體的、穩定的精神狀態,是一種無形的力量,是衡量一所學校教育質量和精神面貌的重要標志。[2]
總之,從本質上看,校風是一種理念、是一種氛圍,是學校本質和個性的抽象概括,是學校最寶貴的精神財富,它集中反映了一所學校的辦學指導思想和人才培養目標,集中體現了高等學校的管理水平、教學質量、思想教育效果和人才培養成果,它是一所學校的品牌和形象、精神和靈魂。
1.2 校風的顯著特征
1.2.1 整體性
校風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包含著領導干部的作風、教師的教風、學生的學風和考風等,校風既是學校的理性精華,又是學校的情感升華,它把這些多層次的風氣連接起來,互相影響、互相促進、從而表現出一所學校的整體優化狀態和整體精神面貌,它涵蓋整個學校,存在于學校各系統、各部門,而不是存在于某一個局部領域。
1.2.2 特色性
校風是一所學校的特色和風格,是一所學校區別于另一所學校的顯著標志,也是一所學校的文化氛圍區別于另一學校文化氛圍的根本所在。由于每所學校的辦學理念不同、發展思路不同、學校的性質和結構不同、學校的歷史文化傳統不同,這必然會導致不同的院校在思維方式、行為方式、辦事風格、校園文化等方面的差異,從而形成各具特色的校風。
1.2.3 蘊涵性
校風本身是一種無形的精神力量,從屬于校園文化,是一種精神氛圍和意識形態,它的深厚底蘊和豐富內涵不可能像校園環境建設一樣看得見、摸得著,讓人一目了然,而是要沉浸其中慢慢體會;但同時它也不像校園精神文化那樣抽象含蓄,它的載體又是有形的,它通過校園主體的精神風貌、治學態度、工作作風等具體方面外顯出來,從學校的校容、校貌、校紀反映出來,甚至從每一個人的言談舉止、儀表儀容透射出來,讓人窺其一斑,便能知其全貌。[3]
2校風的重要功能
2.1熏陶教育功能
優良的校風是一種積極的教育環境和無形的教育力量,生活在這種環境中的師生,特別是學生,自覺或不自覺的接受熏陶,在耳濡目染、潛移默化中受到影響。在優良的校風作用下,可以使廣大師生具有較強的事業心和責任感,可以充分調動教職員工的工作熱情和學生的學習熱情,對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以及學生的優良品格、健康人格、高尚情操的培養起著非常重要的引導作用。
2.2約束規范功能
校風如同約定俗成的“法規”,對師生員工的言行產生強有力的約束力和同化力。校風形成后,通過潛移默化的影響,在廣大師生員工中會產生群體壓力、群體規范、群體內聚力,從而促進師生正確評價自己的所作所為是否符合群體規范,是否符合校風的要求,迫使個體成員自覺或不自覺的規范自己的行為,維護學校的聲譽,抵制或者譴責不健康的思想和言行,改變不良習慣,促進提高素質。
2.3激勵功能
良好的校風所熏染的校園環境是師生發展的廣闊天地,這種良好的校園環境包括良好的校園秩序、文明的行為習慣、嚴謹治學、大膽創新的教風、團結進取、勤奮讀書的學風、務實、高效、廉潔的工作作風等,在這樣的一種環境中,它能使師生精神振奮,身心愉快,能使廣大師生員工的工作、學習熱情更容易迸發出來,形成一種強大的激勵促進因素。
3校風建設的途徑
3.1建立健全責任制,嚴格管理。
建立校風建設責任制,明確各部門在校風建設中的職責,學校領導、各職能部門和各院系要高度重視校風建設,實行一把手負責制,把校風建設作為各部門黨風廉政建設的重要內容進行定期檢查和考核。有關校風建設的規章制度制定以后,各部門要組織本單位的成員進行認真的學習,做到人人熟悉了解并自覺貫徹執行,管理機構要狠抓落實,嚴格管理,杜絕敷衍、有章不依的行為,形成人人參與校風建設的良好氛圍。
3.2優化校園文化環境,營造濃厚的文化氛圍。
校園文化氛圍與校風建設密切相關。因此,在校園文化建設中要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滿足廣大師生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要抓好班級文化建設和寢室文化建設,創建勤奮好學,團結進取的團隊,形成良好的班級文化和寢室文明;要加強對校園文化的領導和管理,特別是社團文化和網絡文化,保證校園文化始終處于科學的、健康的氛圍之中。
3.3以“三風”建設為切入點,加強校風建設
校風主要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作風、教風和學風。第一,作風是校風建設的關鍵。高校要制定嚴格的崗位責任制,明確崗位職責,做到在其位,謀其政,盡其責,提高工作效率;學校領導要具備強烈的事業心、高尚的道德和以身作則、開拓進取、勤奮好學的精神,要經常深入一線、廣泛聽取師生的意見和建議,坦誠大度,進行民主決策。第二,教風是校風建設的主導。首先,學校可以通過舉辦專題培訓班,定期的座談培訓和政治學習、總結交流等形式,使教師樹立新時期的教育觀和人才觀,具備高度的責任心和事業心,具備作風正派,為人師表,情操高尚的道德素質。其次,學校可以通過邀請全國優秀教師作報告、召開經驗交流會、教研活動、學術探討等形式,提高教師的業務水平和能力水平,使他們具備精湛的教學藝術,扎實的專業知識等,從而提高教學效果。 第三,學風是校風建設的根基。因此,一要抓班集體的建設,形成良好的班風。要把那些品學兼優、熱心班級工作的學生選進班委,形成團結向上的集體核心,同時充分發揮榜樣示范的作用,在班內形成必學趕幫超的優良班風。二要嚴肅考紀,嚴格考試管理。營造良好的考試氛圍,形成“以學風創考風,以考風促學風”的良性循環模式。三要創新管理模式,探索新時期大學生的教育手段和途徑,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注重學生的個性,讓學生學會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發展。
參考文獻
[1]楊輝 大學校風建設的務實之路 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學院學報 2007(2):91
[2]李冬梅 關于高校校風建設問題的思考 遼寧廣播電視大學學報 2004,2:6
[3]林則田,王蘇琪 強化校風建設培養合格人才 中州大學學報 2006,23(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