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實踐教學是實現高職教育人才培養目標的主體性教學之一,校內生產性實訓是中國特色高職教育實踐教學的創新之舉。本文以南寧職業技術學院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為例,介紹校內生產性實訓模式、校內生產性實訓的教學組織,對其他專業和院校具有示范的作用。
關鍵詞:校內生產性實訓教學組織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G712.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91(2011)1 (c)-0000-00
1 引言
實踐教學是職業技能和職業素質培養最重要的環節,校內生產性實訓是指學校充分利用自身的優勢.獨自或與政府、行業及企業聯合,在校內建設具有生產功能的實訓基地.通過生產產品、研發技術、服務社會等生產性過程,實現經濟效益.并在生產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實踐技能.提高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的一種實踐性教學模式.校內生產性實訓必須把教學性和生產性柔和在一起,學生通過在這種環境氛圍下的工學結合,全面發展和提高個人的學習能力、團隊意識、規范意識、質量意識、安全意識、環保意識、組織與紀律觀念等職業素質。隨著職業教育改革的深入進行,南寧職業技術學院先后與世界500強富士康科技集團訂單培養SMT學員,將資金和設備引進學校建設生產線;與柳州奮達模具有限公司合作組建與運營數控技術實訓中心;今年5月又與美國通用電氣公司(簡稱GE公司)旗下GE智能平臺簽訂了大學計劃合作協議,共建GE自動化系統集成實訓中心。在合作過程中,校企雙方互惠雙贏,組織學生進行生產性實訓,并形成一定的模式,本文以南寧職業技術學院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為案例,探索校內生產性實訓模式與生產性訓的教學組織。
2 校內生產性實訓模式
南寧職業技術學院極探索產學結合的教育教學新模式,先后與富士康科技集團、柳州奮達有限責任公司、美國通用電氣(GE)公司等知名企業合作建立SMT生產基地、數控加工中心、自動化系統集成實訓中心等校內生產實訓基地,形成各種生產性實訓模式。就機電技術專業而言,針對專業所面向職業技術領域的特點,建成了訂單培養型、企業贊助型、筑巢引鳳型、教學性公司模型校內生產性實訓模式,學生通過完整工作過程的生產與實訓,職業能力獲得全面提升。
2.1 訂單培養型
為探索人才培養的新模式,拓展服務社會的新渠道,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2007年開始與富士康科技集團強強聯合,開展“校企互融訂單”式人才培養,采用“擇優選拔,校企共育,末位淘汰”的方式組建SMT班。。企業將一條與專業技能教學密切關聯的價值375萬元的SMT生產線及專業設備引進校園,在校內組建生產實訓車間,雙方合作開展生產性實訓。企業參與學校的教學過程,制訂教學和實訓計劃,并選派高級技術人員到學校組織生產和實訓。學生經校內生產性實訓后,再到校外頂崗實習,學生在校期間就是企業的準員工,一畢業就能適應工作崗位。
2.2企業贊助型
美國通用電氣GE智能平臺和我校雙方共同投資建設自動化系統集成實訓中心,,設備總投資達3120萬人民幣,其中GE公司捐贈2736萬元,學校配套資金384萬元。該批設備包含了GE公司目前在市場上使用最成熟、需求最廣的一系列自動控制裝置,以及系統控制軟件:標準的北美PAC培訓系統、現場總線和VersaMax單元、PAC Motion運動控制系統、過程控制、可視化單軸運動控制系統、觸摸屏等。,利用這些先進設備,我校引入了GE公司的技術培訓項目,按GE公司全球統一的技術標準開展培訓,培養自動控制方面的高端技術人才。滿足機電一體化、電氣自動化等專業學生進行專項技能實訓的需要,學生通過培訓,不僅了解GE公司的經營管理理念、學習先進工業自動化技術,而且可以考取GE公司的相關資格證書,提高就業競爭力。
2.3筑巢引鳳型
我校數控銑削加工中心車間是廣西區重點實訓基地,是國家示范性高職院重點專業建設的人才培養基地,是國家職業技能鑒定考場。擁有進口西班牙FANUC系統數控加工中心8臺,進口西班牙HEIDENHAIN系統數控加工中心3臺、國產FANUC系統數控加工中心6臺等,設備總資產2500萬元左右。為充分利用好這批先進設備,2008年機電學院引進與中外合資柳州奮達模具有限公司,由企業提供相關原材料和技術人員,組織學生開展生產和實訓。,學生參加生產性實訓,他們的角色由學生轉變為員工,所從事的實訓已經不再是單純消耗材料的活動,而是講究投入產出的真實生產活動,他們的責任意識、成本控制意識、質量控制意識、團隊協作能力、執行力、個人行為的控制力等綜合素質將得到培養和提高。這樣,在生產產品的同時,又能達到實訓的目的,真正實現“學做合一”。
2.4 教學性公司模型
以專業師資為主體,以掛靠實體公司的形式,建成校企一體、教學做一體的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專業為解決學生學用分離、專業教師工程實踐經驗不足、學生頂崗實習等生產性實訓的問題,針對工業控制、配電技術服務市場需求旺盛,專業有設備、技術條件等優勢的實際情況,掛靠南寧智控電氣有限責任公司、南寧廣開電氣有限責任公司,對外承攬了都安永鑫糖業公司混合汁液位PLC變頻柜控制系統;永鑫糖廠壓榨機自控系統研制;自動控制高效脫硫裝置;箱式變電站等項目。工程實施中全部由教師按項目帶學生共同完成,學生都在做中學,在工學交替的真實生產性實踐中學習,較好地掌握了專業知識和職業能力。教師工程能力迅速提高,同時根據不同的工程項目聘請行業企業專家指導,打造一批優秀的雙師型教學團隊。
訂單培養型、企業贊助型、筑巢引鳳型、教學性公司模型校內生產性實訓模式構成了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的核心職業能力,南寧智控電氣有限責任公司工程項目由教師(包括學校專任教師和企業兼職教師)和學生共同在學院的現代控制技術實訓室通過教學做一體的課程完成設計和調試,在這一環節,側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核心職業能力;通過在設備安裝車間、SMT生產實訓車間的生產性實訓加強對學生專業技能和職業素質的培養,并讓學生分批參與南寧智控電氣有限公司、南寧廣開電氣有限公司的現場施工項目,提高同學們工程時實踐能力。形成了一種良性的循環,是校企長期雙贏合作的保障。
3 生產性實訓的教學組織
高職校內生產性實訓是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的主要渠道。只有科學合理的教學組織,才能夠符合高職教育的職業性,培養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
3.1 課程教學與生產融于一體的教學模式(以訂單培養型模式為例)
把SMT生產實訓車間按照企業生產要求布局,設置了與實踐生產企業一致的生產實訓崗位,并按工作崗位能力需求開發專業課程,把生產性實訓當作一種綜合性的課程教學來實施,開設SMT生產流程規劃、SMT印刷工藝、SMT焊接工藝、SMT品質管理、印刷機作業編制、印刷機操作與維護、現場印刷缺陷分析及解決、貼片機作業編制、貼片機操作與維護、現場貼片缺陷分析及解決方案、回流焊方案編制、回流焊機操作與維護、現場回流焊缺陷分析及解決等實訓項目,滿足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富士康班開設的《SMT生產工藝》、《SMT焊接工藝》等項目課程教學。
3.2 教學組織的安排
SMT班的基礎課程教學由學校負責,專業課程和職業素質拓展則主要由富士康集團規劃,學校老師和企業派住工程師聯合教學。企業先后選派幾十位專家和有豐富實踐經驗的工程技術人員,進校園入課堂,每周和學校老師共同給SMT專業班學生授課,給學生講解實際的生產技術要求,傳播企業文化,實現與企業的零距離培養。
富士康集團SMT技術委員會提供《SMT生產技術》彩印培訓教材,針對目前生產性實訓開展的現狀,雙方共同構建專業的生產、教學結合教學與實訓體系,共同設計針對生產環節的實訓方案,制定了各個崗位的訓練重點,將企業的人才使用標準和技能考核標準引入課程。校企雙方人員組成的教學團隊在教學過程中,共同實施案例分析、模擬實訓、生產性實訓和企業實踐教學,立足于加強學生實際動手能力的培養,在技能訓練方面突出核心技術能力的培養,突出職業素養、職業紀律的養成培養,實現人才專門化培養。
學生管理引進企業模式,企業先后派出多位專職管理人員常住校園,與學校一起共同開展教學、考核、評價學生的管理工作。學生進入實訓基地的紀律表現、儀容儀表、著裝、技能能力評價、生產貢獻等管理完全參照企業的實際生產管理模式進行,企業參與對學生的考核,從職業道德、職業能力、合作能力、學習能力等四個內容對學生進行評價,合格以上者才獲得相應學分。
根據企業的用人要求,SMT班專門增加了生產性實訓課程(每個學期1-3周)。生產性實訓期間,學生作為員工參與生產,生產線由企業派住領班和工程師嚴格按企業標準進行管理,專業老師和企業工程師進入生產線對學生進行操作方法、專業知識、企業管理等方面的指導,讓學生在做中學。特別是實行的“三班倒”制度,讓學生全面了體驗企業生產的技術要求和管理要求,讓學生在充實、緊張、忙碌的工作生活中,很好地養成了自我控制、自我安排的良好習慣。
學生在實訓基地完成專業知識學習、崗位技能訓練,每位學生要參加生產過程的每個崗位的實習訓練,學習所有崗位的技能。開展“訂單式”人才培養,采用“擇優選拔,校企共育,末位淘汰”的方式,經過培訓,學生表現出“上手快,適應性強”的特點,98%的學生得到了富士康集團提供的就業崗位,完全勝任崗位需要,其表現也得到了企業的好評。
4 教學實施的效果
經過近三年的探索,學院逐漸形成與企業長期合作的機制以及生產與實訓的融合,構建了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基于工作過程典型工作任務的課程體系,實施了教學做一體的課程教學改革,并在學生培養質量上有明顯的效果。
(1)本專業成為廣西特色建設專業:特別是SMT自動線生產實訓車間獲得同行好評,而GE自動化控制系統集成實訓室也走在廣西前列。。
(2) 提升了學生技能水平:本專業學生獲得2008年全國自動線調試與維護技能大賽三等獎,2011年全國機器人大賽三等獎,全區大學生創新大賽(機電類)一等獎;大學生電子設計大賽全國一等獎等。
(3) 促進了學生專業社團服務能力:學生自動化協會長期參與企業合作項目,與企業技術人員現場安裝調試設備,得到企業的肯定贊揚。
5 生產性實訓模式的思考
生產性實訓教學應走科學化的道路,遵循規律,科學定位。高職學院生產性實訓教學的本質并不是追求生產價值和經濟利益的最大化,核心還是人才的培養,是人才培養的一種途徑。高職院校的生產性實訓是真實的生產過程,要求學生具備真正的工作態度、真正的勞動技能、真正的勞動責任,對于實訓的高職學生是全方位的鍛煉和培養。但從學校的準職業人到企業的職業人,不可能一蹴而就,就高職生而言,整個實訓過程中的職業角色能是準職業人,“工”中“學”和“學”中“工”是學生實訓最根本的出發點。
參考文獻
[1] 劉家樞,徐涵.高職校內生產性實訓的內涵與實踐探索 『J]教育與職業,2008(6).
[2] 陳玉華.在校企合作中建設生產性校內實訓基地[J]中國高等教育.2008,(10).
[3] 何靜.高職校內生產性實訓教學管理與生產組織研究 職業教育研究 2010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