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針對中職學生文化基礎知識水平普遍偏低的現狀,結合職業學校特色,深化文化課(數學)教學改革理念。采用分層教學的方法,緊密聯系專業課的學習,把學生培養成適應社會發展,社會需要的和諧的人。
關鍵詞:職業教育分層教學角色定位
中圖分類號:G633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3791(2012)02(c)-0000-00
隨著教育形式教育觀念的不斷更新,在第25個教師節之際,溫家寶總理針對我國目前的教育現狀做出了重要講話,其根本是把學生培養成適應社會發展,社會需要的和諧的人。職業學校教育的根本核心內涵是職業教育,而非文化課教育;中職文化課教育雖然定位于此,但應和專業結合和學生相結合,做到為專業服務。
在傳統教育觀念的影響下,幾乎所有的家長都是在子女學習成績不理想,考不上普通高中的情況下,才允許學生報考中等職業學校,學習感興趣專業的基本技能。而這些孩子,他們的文化基礎知識水平普遍偏低,甚至對數學、語文、理化、英語、政治等科目產生厭惡心理。他們來中職學校是想在某一個專業學一些技術,然后找個工作。由于生源素質偏低,大多數學生對文化基礎課學習沒有熱情,文化基礎課成了專業的“配角”,這已經是全國范圍內的中等職業學校普遍面臨的問題。
1 文化課與專業課的現狀
記得在我剛參加工作時,校長開會就經常叮囑我們,講文化課的老師要多看看專業課的書籍,多去聽聽專業課,現在看來是很有必要的。文化課教師認為職業教育面向的是第一次就業,文化課越來越不受到重視,專業課的課時比例不斷加大,使文化課處于尷尬的地位。而專業課教師認為,學生文化課基礎太差,間接影響學生學習專業知識。其實,如何正確處理中等職業學校文化課與專業課之間的矛盾,關鍵是要面對現實,加深教學改革,我們要與時俱進實實在在的去面對學生的現狀,突破現行教學大綱、課程標準的束縛,加深教學改革,認清文化課的作用和方向。
2 文化課與專業課的關系分析
作為一名數學教師,應調整自己適應新形式下的職教發展。教師應樹立為專業課服務的認識,不能脫離專業課,所教課程對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學習專業知識有幫助的學生樂于接受的。職中學生基本上數學底子比較薄,基礎較差。數學教師可以擺脫考試的束縛,根據學生需求和具體實際來組織教學,可以在教學方法上做文章。通過列舉與專業相關的例子,創設帶專業特點的情景,來增強教學的實用性以提高學生的興趣。這就要求教師選擇內容要做有針對性,如機械專業,就要學生對立體幾何有一個系統的說明。再比如電子專業的,就要學生對三角函數有一個系統的認識。
3 從學生的培養目標出發來進行課程改革
新課改革打破了原有的教學大綱,以課程標準的形式推動了新一輪的教學改革。在中職教育的課程體系設置上,我們也應根據不同的培養目標,設計不同的課程標準,在課程體系或模塊課程設置上,盡量不以九年義務教育的文化課程為基礎。真正的從學生實際出發,從學生的培養目標出發來進行課程改革。
3.1 分層次教學,實施基礎模塊與應用模塊分類
應用模塊的數學,是針對中等職業中等應用型人才(非參加對口單招考試的學生)的培養目標開發的文化課校本教材。在平時的教學中,一般情況,對于就業班的培養目標主要是選擇就業,極少部分同學是想參加成人高考繼續深造的。而數學課的教學內容若以高考內容為大綱,對大多數同學來說難度較大,不感興趣是正常的。面對這種情況,我們可以通過選修課的形式把數學課一分為二,基礎型數學課、應用型數學課。這樣分層次教學滿足了不同學生數學課“基礎知識”的學習需要。
3.2 專業理論課要結合實驗、實訓內容,做到理論聯系實際
國家關于中等職業學校新的課程改革標準中指出:專業理論課與實踐課的比例為1:1,這已經給我們指明了方向。現在使用的一些中職教材,大綱編寫時立足于培養目標,而沒有立足培養對象。我們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開發一些校本教材,把本專業涉及到的數學知識點整理成書。把其余的知識點盡量簡化,甚至不講,要擺脫知識體系的束縛。對那些學生可以在實驗、實訓中可以應用到的數學理論知識,有充足的時間重點講解,同時學生在學的過程中能切身體會到數學的重要性,慢慢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3.3 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
特別是對中職學生,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在實施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利用影視、動畫、圖片等多媒體現代教育技術手段,結合教學內容,創造學生自主學習的環境,增強教學過程的趣味性、參與性、直觀性,有效的調動學生學習的熱情,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3.4 以“發展性評價學生”為指導,制定科學的學生學業評價標準
中職學校的生源質量層次參差不齊。如何讓更多的學生重新拾起他們對文化課、專業理論課的興趣,是值得我們探索的。評價體系能夠直接關系到教師和學生對該課程的重視程度。我建議學校教務部門以發展的眼光評價學生,制定動態的評價標準,不拘一格對待學生,激發其興趣,培養其特長,更加靈活地對學生的學習過程、學習質量、學習效果進行跟蹤記錄與評價,以期激起每個學生的學習的主觀能動性,鼓勵每個學生日常的每一點小小的進步,與他們成為好朋友,促進學生人文素養的發展、科學素養的養成。
4 結語
“先成為那群孩子的朋友,你才能成為他們的老師”這是我第一天上班的時候師傅送我的。社會在進步,教師也要與時俱進,加強自身素質修養,做一名讓學生崇拜的教師,“親其師,信其道”,這樣才能出色的完成教育教學任務。新的教育形式和新的教育理念,敦促我們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要不斷地更新我們的教育思想,首先自己要成為一個充滿愛心的人,把追求理想、塑造心靈、傳承知識當成人生的最大追求。另外在實際工作中,要關愛每一名學生,關心每一名學生的成長進步,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通過我們不懈的努力,所教學生都能夠成為德才兼備的造福于社會的和諧能人。
參考文獻
[1] 葉愛英.過程性評價之電子學檔在中職教學中的運用[J].職業教育研究,2010.02.
[2] 葉歡月.中職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J].文學教育(中),2010.08.
[3] 李春鵬.多媒體課件在中職教學中應用的思考[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 2011.02.
作者簡介:金鳳慧(1982--),女,中教二級,研究方向:數學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