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圍繞素質教育全面鋪開的大好形勢,大膽探索“語文興趣教學法”,力爭在一種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完成讓語文教學任務。首先減輕學生心理壓力,誘發學習興趣;提高自身教育教學水平,激發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保持和發展學習興趣;大力開展語文學習實踐活動,培養和強化學習興趣;實踐有效的小組合作和小組監督機制,提高和升華學生學習興趣。以上措施經過一個階段的堅持,學生大都形成了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語文教學在一種輕松愉悅的氛圍中高質量地完成。
關鍵詞:興趣素質教育實踐活動心理壓力學習習慣
中圖分類號:G633.3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3791(2012)02(c)-0000-00
語文就是生活。中學生正處于開始關注和思考生活的心理年齡階段,對一切充滿好奇和熱情。“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而提高學生的興趣是一門教學的藝術。在語文教學中,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減輕學生負擔,把語文課堂由單純的傳授知識轉變為學生滿足求知渴望、培養能力、陶冶性情、凈化思想的樂園,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高要求,也是我從教語文學科十幾年來一直追求的目標。
1 減輕學生心理壓力,誘發學習興趣
學生對語文學科缺乏充分的認識,不能正確的認識語文學科的特點,或輕慢,或自暴自棄,或急功近利,或投機取巧,抱著這樣的心理學習語文,失敗是難免的,也因此給好多學生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壓力。為減輕學生心理負擔,我的具體做法是:(1)樹立教師的良好形象,讓學生喜歡我這個語文教師。“親其師而信其道”,學生喜歡我,自然也會喜歡語文這一科目,心理壓力自然就減小了;(2)讓學生認識到學習語文的重要性和語文科的特點,讓學生做到胸有成竹,激發學習熱情;(3)努力營造“親和力”這一搭建師生情感的橋梁。課堂上多笑一笑,提問時投以鼓勵的日光,給學生以信心和期待,答問后撫撫頭發、拍拍肩膀以示鼓勵。課余時分,在教室與學生聊聊;(4)多鼓勵少批評,實施“賞識教育”,樹立學生學好語文科的信心;(5)授之以漁而非魚,教給學生學習語文的方法以供參考;(6)尊重學生,平等相待,形成融洽的師生關系。
2 提高教育教學水平,激發學習興趣
僅讓學生對教師產生興趣還不行,還要把課上的有水準,在素質教育課堂的要求下讓課堂氣氛活躍,有激情,讓學生為你的每一節課而心跳,把每一節課盡量導演成一門藝術,這樣,學生才真正對語文有興趣,成效自然就有了。我的做法是:(1)堅持閱讀,積累多方面的知識;(2)隨時總結經驗教訓,提高教學藝術;(3)積極參與聽評課活動,虛心向同事請教教學經驗;(4)積極從事語文教研活動,堅持搞出自己的教學特色特別是課堂特色(5)熟練把握教材,精心準備備課,認真鉆研學生。無論是導語設計,還是課中習題及其作業布置,更是課后預習題,都做到慎重對待,適合學情;(6)深挖教材中的審美點,聯系實際進行教育教學;(7)課堂問題答案多樣,鼓勵求知;(8)課堂延伸,活學活用;(9)多媒體輔助,突破難點重點;(10)探求課文人文點,讓課堂教學生活化。
3 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保持和發展學習興趣
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形成優秀的學習品質,優秀的學習品質決定了語文學習的效率和最終能不能真正的減負。也唯有如此,才最終讓學生學會自學,真正探索出學習語文的道理和規律。我的做法如下:(1)堅持寫日記;(2)學會用自己的語言記錄課堂筆記的習慣;(3)不動筆墨不讀書,養成寫讀書筆記習慣;(4)養成閱讀名著的習慣;(5)當堂完成作文的習慣;(6)任何作業不拖靠的習慣;(7)課堂學習有意記憶(有效地聽課習慣);(8)及時預習復習的習慣;(9)晨讀課文的習慣;(10)每天練字,規范書寫的習慣;(11)積累語文基礎知識的習慣;(12)學中質疑,主動探索的習慣。
4 開展語文學習實踐活動,培養和強化學習興趣
開展活動是培養語文學習興趣和提高教學質量的法寶。在語文的課堂教學中,找到語文課內外的結合點,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活動,能夠滿足學生的挑戰欲,強化興趣,更加積極主動高質量的學習。我采取的措施是:(1)響應“主題研究”,開展閱讀課,讓學生在閱讀中體味語文的妙處;(2)利用課余時間收看網絡視頻(名著電影),并嘗試文學評論寫作、討論;(3)課前五分鐘演講或講故事或講解名言警句活動;(4)學生登臺講課活動;(5)課文單元主題演講活動;(6)優秀作品展覽活動;(7)書法展覽活動;(8)知識競賽活動。如成語接龍、分組搶答、組詞競賽、寫字競賽、猜謎編謎活動等;(9)手抄報,班報、組建文學社活動;(10)修改作文(作業)活動;(11)野外寫生、社會實踐寫作活動;(12)分組打擂臺。由老師或學生提出問題,分組討論并進行朗讀、答問、表演、作文等;(13)詩文朗誦活動和辯論活動。
這些活動的開展能夠促使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在實踐中運用所學,并創新發展,學生們的身心在活動中得到了最大程度的釋放,他們的智力和能力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其樂無窮,學習效果可謂高效。
5 實踐有效的小組合作和小組監督,提高學習興趣
按照異質分組的原則,把學生分成4、6人不等的小組(組內每2人結為學習對子,互相督促,互相幫助),并制定出適合本組的的組規和組徽、組名,在班委、任課老師和學校的考評下,以小組長為主,完成對每位組員的的課內外學習監督和課中討論、問題解決。具體做法是:(1)進行小組建設,規定每位組員的職責;(2)完成組規、組徽、組名的自我設計,并上墻張貼;(3)小組完成課前預習(用導學案)、作業、課中探究;(4)小組長對組員上課合作探究情況實行監督檢查并記錄備案進行量化,量化結果作為期末評先樹優的重要依據;(5)小組完成自習期間各組員學習情況的督促檢查;(6)小組長完成組員課后作業的檢查,并記錄量化。
合作小組的建立促進了小組內和小組間的競爭,個人間、小組間始終在全方位的競賽,努力改變自我,盡量超越自我、展示自我成了學生心中的追求,“比、學、趕、幫、超”成了每個學生的潛在意識,這種合作意識在教師的正確引導下,非常自然地遷移到每個學生對待班級體的主人翁態度上來,從而使班級體的凝聚力、號召力大大增強,基本實現了班級管理的自動化。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孔子也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所以,我認為學習語文的最高境界就是樂趣。只有對語文感興趣了,才能主動愉快地去探究它,不但不把它當成負擔,感到“皮厚”,而且會廢寢忘食,樂此不疲,自然會收到事半功倍的高效。無論何種形式的改革,脫離了這點就脫離了語文教育的根本。
參考文獻
[1 滕曉霞.如何培養初中起始年級學生的語文學習習慣[J].中國校外教育,2010.07.
[2 邵利紅.初中生養成良好語文學習習慣之我見[J].學周刊.2011.03.
個人簡介:高秀珍(1973—),女,研究方向:素質教育語文課堂教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