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幾年來數學建模的研究和運用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發展,特別是在醫藥類院校,數學課時偏少的情況下,為了讓學生對數據進行合理的分析與判斷有一個整體的提高。這就需要我們數學教師大膽探索,多渠道的激發學生學習《高等數學》課程的興趣,通過多媒體教學手段的使用,提高教學水平,達到學生學有所用的目的,方便日后的實際需要。
關鍵詞:高等數學教學改革啟發式案例教學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91(2011)2(c)-0000-00
1已經取得的教學經驗
尋求教學效率,提高教學質量是每一個大學數學教師教學活動中的根本目標,“有效教學”是解決這一問題的重要途徑。[1]改變以往的教學理念,在課程教學的過程中,樹立以“以學生為中心,以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思想。把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緊密結合,能夠大大提高教學效果和教育質量。
近幾年來,為了更好的為提高學生興趣,我校在《高等數學》教學活動中,作了一些大膽的教學改革,采用啟發式案例教學,多媒體教學手段相輔助的方法,讓學生圖文并茂,形象生動的理解與掌握。比如在講解向量代數與空間解析幾何章節內容時,以往都是通過大量的描述,畫出的圖形十分有限。學生覺得非常抽象,也非常難理解。但是自從采用多媒體授課以后,徹底改變了以往的黑板教學的不足。學生十分直觀的看見了各種立體圖形,每次授課的內容非常飽滿,信息量很大,大大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考試成績有了明顯提高。
把數學建模思想貫穿在教學中,通過接觸數學建模,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對提高學生的數學應用能力有極大幫助。激勵學生學習運用數學的積極性;提高學生建立數學模型解決學科實際問題的綜合能力;鼓勵廣大學生踴躍參加課外科技活動;開拓知識面,培養創造精神及合作意識。
另外,在平時的教學工作中我們又拿出一定的學時上數學軟件課。讓廣大學生知道當前社會上的數學軟件的使用情況,更好的學習數學,熱愛數學。為了方便廣大學生查閱相關知識,每年我們還增加一定的圖書資料,擴充我們的知識更新。
2 數學教學改革中幾點個人體會
雖然改革初見成效,但還需進一步加大改革的步伐,鞏固現有的成果。
下面我關于《高等數學》教學經驗與體會談幾點個人見解:
2.1一定要改變以往的教育觀念。樹立新的理念,即目中有人,以生為本,要改變以往的教師講,學生聽的“單邊活動”,變成師生互動的“雙邊活動”。適當的調整講課手段與講課方法,來面對不同的學生。變以學生為中心,為學生服務的原則。
2.2進一步激發學生的興趣。多渠道、多途徑培養學數學、用數學能力的同時,應進一步開展數學創意活動,如數學建模競賽,組織數學講座等等,我校近三年來成功舉辦了校內數學建模競賽,大部分競賽題目來自我校藥類專業題目,使我校學生從大一開始就知道數學的哪些方面能夠為將來的專業課服務,做到心中有數,這樣才可能學習起來更有動力。
2.3把握課程的精髓,精講加點撥。[2]
如《高等數學》總離不開微分學、積分學與級數三大模塊結構。其核心思想也就一個即“極限”,微分、積分、級數均為某種形式的極限,因此,在講解導數定義時,一定要讓學生體會好這一特殊的極限,從第一章的開始求極限,導數又是極限特殊的極限,定積分的定義又是一個“分割,求和,取極限”到了二重、三重積分的定義又是極限,總之把極限的思想貫穿在學習《高等數學》課程的主線中,會讓學生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過把握課程的精髓,讓學生把主要的精力集中到那些最基本、最主要的內容上,真正學深學透,這將使學生一生受用不盡。
2.4借助先進手段,數形結合,再突出數學思維。凡是能夠利用幾何直觀說明的,盡量講清他們的幾何意義。比如,在講解導數與微分的幾何意義時,通過清晰的幾何圖形,直觀的再現其內涵,使每一名學生一目了然。同時,數學是思維的科學,把滲透在數學知識發展中的數學精神、思想和基本方法傳授給學生,在講解定理的證明時,一定要結合幾何圖形,在理解幾何意義的基礎上,講解分析的思路,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例如對于在講解Lagrange中值定理【3】之前,先講清楚羅爾定理的幾何意義,再借助于多媒體的特點把羅爾定理的幾何圖形稍加改變,即變為。讓學生通過旋轉坐標系的角度,來發現其中不變的事實。這要比直接給出Lagrange中值定理更加讓學生理解與掌握,這樣證明過程中輔助函數的構造及其應用都得以體現,學生也就更易于接受。總之,要采用多媒體手段與黑板教學相結合,在發揮多媒體教學優點的同時,也必須在黑板上寫清楚證明定理的過程。二者結合使用,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
2.5把數學軟件的介紹與實際問題相結合,增加數學實驗課程學時。加大《高等數學》在實際中應用的價值。同時,也能夠方便學生日后在遇到相同的數學問題時,第一時間把所學的內容用到實處,更好的發揮“學有所用”的目的。讓我們的《高等數學》課程不在是高高在上,與實踐聯系更緊密。比如在講解《高等數學》求極值、最值等其它問題時,我們一定要借助數學軟件讓學生馬上就能看到最值點的位置,使我們的數學問題與現實問題馬上得到求解。非常清晰的結果,讓學生一目了然。
總之,如何講解數學課程,如何安排實驗課程,怎樣組織教學活動等等都需要我們教育者認真的思考。教無定法,采用何種教法應該因地制宜,將教與學有機的結合,使學生在感興趣的前提下,多多的接觸數學內容,才能更好的為藥學服務。
參考文獻:
[1]張璐.略論有效教學的標準[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0,20(11):37-40
[2]汪新凡等 “有效教學”理論應用于大學數學教學策略探究[J].大學數學課程報告論壇組委會:大學數學課程報告論壇論文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219-223
[3]方影孫慶文高等數學與數學模型(第二版)[M]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