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2日 晴
忙碌一天,回家沏壺清茶,隨手翻閱當天的報紙,在我,就是難得的享受。報紙里既可瀏覽國內外大事,又可了解家門口的市井閑情;既可查閱股市財經,也可笑看明星百態;既可埋頭副刊靜思人生,還可去閑趣版開動腦筋益智添趣。報紙,就是一日三餐之外的第四餐,是助我成長的良師,是不舍不棄的忠貞朋友,是我多年來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糧。
,
記得小學四年級時,有人來我們學校推銷報紙,一份適合小學生看的《春筍報》,還有一份民間文學類的《鄉土報》,定價都是四分錢一張。當時我全部積蓄只有兩毛錢,且沒有帶在身邊,可我非常想買那兩份報紙,便跟賣報人說好,請他下午再來學校,我帶錢過來買。那個賣報人非常友善,看我實在想買,便給了我一份《春筍報》先看,然后下午付錢時再把《鄉土報》給我。一個素不相識之人的信任和友善,完全結合在初次看報的感受里,并且多年來一直影響著我。在我看來,不管辦報的編輯,還是郵局的投遞人員,抑或只是一個賣報小販,他們做的都是非常崇高的事業。
從那以后我就愛上看報,盡管年齡尚小,許多報紙看不懂;盡管沒有錢,報紙訂不起也買不起,但我利用一切機會讀那些我能找到的報紙。我利用星期天去村長家看村里訂的《人民日報》,還去一位退休老干部家里借閱《參考消息》,盡管這些報紙的內容當時對我來說都很高深,但我還是如饑似渴地看著。我那時最大的愿望就是自己訂一份報,每天由郵遞員送上門來。我不止一次想象拿到新報紙后,一副陶醉的模樣,我想我會把報紙緊緊貼在臉上,深情地嗅那令人心醉的油墨香。
直到上了初中,我的訂報愿望才得以實現。在那前一年,從春到秋,我撿桑棗、尋蟬蛻、采蒲棒、割蘆花,攢了一些零用錢,一分都沒舍得花,就準備用來訂報紙。訂報日子到了,我接過郵局的訂報名錄,面對那么多報紙,眼花繚亂,哪一份報都想訂,實在下不了決心,最后根據郵遞員的建議,我訂了一份《中學生學習報》。雖然那是一份周報,但在我以后的日子里,多了一份美好的期盼,多了閱讀的舒適感受,也多了閑暇時整理報紙的獨特樂趣。
走上工作崗位后,隨著經濟狀況好轉,總可以很輕松地訂報了。雖然報紙價格上漲,訂報也算一筆不小的開支,但我訂報之時從沒有吝嗇過。有人說如今媒體越來越多樣化,不必再花錢訂報,但在我看來,報紙是不可代替的。網絡雖然及時并且容量大,但是糟粕也多,在網上瀏覽遠比看報費時費力;電視雖然直觀且更有現場感,但是受時間限制,而且攜帶不便,時間長了還傷眼睛。而報紙就沒有這些缺點,想看就看,坐車可以看,走路可以看,甚至上廁所時都可以看,那樣地隨心所欲。現在我不僅每年給自己訂一份報,還給兒子訂份學生報,給父親訂份老年報,讓他們同我一樣感受報紙給生活帶來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