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場地震剛剛過去,震塌的樓房不計其數。
震中有一幢可容納千人的大禮堂,地震發生時,禮堂正在召開大會,坐滿了人,而且將近一半是中小學生。地震只是震碎了禮堂的窗玻璃,把墻體震出幾道裂縫,只有十多名參會人員受輕微傷,無一死亡。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大禮堂周圍的建筑物全部倒塌,有好多是剛剛建成的最先進的“防震抗震”建筑。
大禮堂在震后的災區巍然屹立,看到的人都說是個奇跡;設計建造大禮堂的永安建筑公司老板蘇永安也成了英雄。媒體報道說:大禮堂有獨特的抗震結構,是因為他的公司采用了一種秘密的抗震技術,在業內沒有第二家公司掌握。
技術秘密的事顯然不是空穴來風,因為震區凡永安公司承建的建筑都沒有倒塌。金勝建筑公司的老板張金勝,坐不住了。他是蘇永安的最大競爭者,這次地震使永安公司聲名鵲起,他的公司將處于絕對劣勢,他決心把永安公司的技術秘密弄到手。
張金勝盯住了永安公司的總工程師蔣范,他有意結識、籠絡蔣范,甚至許下高薪想把蔣范挖過來,蔣范都不為所動。后來張金勝就把任務交給自己公司新招的年輕貌美的女秘書,女秘書用了兩個晚上把蔣范搞定,套出了他的話,但蔣范說蘇永安沒有技術秘密。
張金勝不相信,自己請來高級專家,悄悄查看永安公司承建的各個建筑工程。高級專家們最后的說法和蔣范一致;只是有個專家提了一句,他認為蘇永安所使用的混凝土好像加入了某種新成分,大大增加了強度。
張金勝聽說,蘇永安有獨特的混凝土技術配方,普通的混凝土加入某種新材料,強度和各項性能指標都會大幅度提升;這個新配方、新材料蘇永安對外絕對保密,都是到了現場澆灌混凝土的時候他才來親手加入。
核心的技術秘密,當然不是輕易能弄到的,張金勝最后決定,放棄和永安公司的競爭戰略,改為全方位多方面的合作。合作兩年后,兩家公司形成了共贏的大好局面。
張金勝和蘇永安接觸多了后,才發現他們其實性情相投,有很多共同的愛好和追求,最后達到了無話不談的地步。但是,蘇永安仍然沒有向張金勝透露他的技術秘密。
有一次酒后,張金勝終于忍不住了,向蘇永安抱怨他不拿自己當朋友;明明有個技術秘密,有個混凝土的新配方,就是藏著掖著不告訴自己。
蘇永安說:“你真的想知道我這個技術秘密嗎?”
張金勝說:“我要不想知道,就不會和你合作到今天,也成不了朋友。”
蘇永安說:“好吧,我今天就把這個技術秘密告訴你。”
他開車把張金勝拉到他的一個建筑工地,今天這個工地剛剛開始現場澆灌混凝土,工人們都停著工等待蘇永安來,好像要舉行一個什么儀式。
天空下著小雨,現場氣氛顯得更加陰沉,工人們的神情莊嚴肅穆,目注蘇永安走到混凝土攪拌機前。蘇永安從懷里掏出一個骨灰盒,輕輕打開后,小心地從盒里取出一點骨灰,慢慢撒在剛剛攪拌好的混凝土里。
第一斗撒了骨灰的混凝土澆灌進了建筑框架的鋼筋叢中。
蘇永安把骨灰盒重新收好,對站在旁邊的張金勝說:“這就是我的技術秘密,或者你們說的什么新配方。骨灰盒里是我獨生兒子的骨灰,2008年汶川大地震,我正好把他寄養在北川他外公外婆那里讀書,他死在學校倒塌的教學樓里,還不滿12歲。從那以后,我每承建一個工程,要澆第一斗混凝土的時候,我都會到現場把他的骨灰撒一點在混凝土里。我想,等我把他這盒骨灰撒完,我也差不多到退休的時候了,不再做工程。但我承建的每一幢房子都會堅固牢實,因為每一幢房子里都有我的兒子,這比任何技術秘密都更能保證建筑質量。”
說完,為了掩飾自己的失態,蘇永安急忙轉身走出工地,走向自己的車子。張金勝還愕然站著,一個工人對他說:“2008年汶川地震中倒塌壓死蘇老板兒子的教學樓,是劣質建筑,恰巧也是蘇老板自己當初承建的。”
編輯/羅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