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一月份,全國進出口雙雙首現兩年來的負增長。南京海關新出爐的數據顯示,作為外貿大省,江蘇的形勢同樣不樂觀,同比降幅高于全國平均水平。
“其實去年10月開始,全省進出口就顯現出增速放緩的趨勢。”江蘇省商務廳專業人士介紹說。
出口低迷,直接原因是外需不振。作為江蘇省第一大外貿市場,歐盟多個國家因為深陷主權債務危機泥淖,經濟不景氣,進口商下單謹慎。去年秋季廣交會上,江蘇省參展企業普遍反映,到會的歐洲客商明顯減少,即使到會也是觀望多、下單少。今年1月,全省對歐盟進出口65.2億美元,出口50.4億美元,降幅超過其它地區。另一個因素是統計口徑。今年春節來得早,1月份法定工作日只有17天,比去年同期少了4天。
不過,外貿“寒冬”中也有亮色。1月,江蘇省對美國出口48.5億美元,同比逆勢增長4.5%;對拉美和非洲市場進出口分別為20.5億美元和8.6億美元,增幅更是分別達到13.6%和19.3%。區域分布上,蘇北地區厚積薄發,異軍突起。五市累計完成進出口19.1億美元,增長10.9%。其中徐州市尤為突出,進出口增長39%,出口增幅高達64%。徐州市商務局副局長陳偉分析,徐州外貿強勢突破的主要貢獻者是徐工集團。去年,徐工簽訂了向委內瑞拉出口起重機、壓路機等工程機械7億美元的大單,今年一個月就出口了2億美元。
專家分析,在世界經濟下行壓力加大,不穩定性、不確定性增多的宏觀形勢下,外貿出口的局勢很難在短期內根本改變。如果說肇始于美國次貸危機的國際金融危機,帶來了疾風暴雨式的沖擊,那么,眼下的挑戰則是“溫水煮青蛙”,來得慢、走得也慢。但作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一大動力,出口在江蘇省“穩中求進”中的作用不能弱化。按照省第十二次黨代會和剛剛閉幕的省“兩會”要求,出口必須保持穩定。江蘇省政府不久前頒發的1號文件,就進一步穩定外貿增長促進外經貿轉型作出了全面部署。
根據江蘇省委、省政府部署,一場穩外需春季攻勢開始全面展開。3月初將在上海舉辦華東出口商品交易會,江蘇省已明確“一增一減”扶持政策,參展補貼比上屆提高10%,攤位費用則減少10%,全省參展規模明顯擴大。江蘇省商務廳從全省貿易發展戰略出發,精心篩選展會。日本是江蘇省一大主銷市場,客戶渠道相對穩定。5月,江蘇省將在日本大阪自主辦展,把結識新客戶、爭取更好賣價作為主要任務。6月英國離岸風電展、下半年美國國際太陽能展以及巴西醫療展、南非國際貿易博覽會等專業展會,也都被列入江蘇省重點展會,參展企業可獲70-80%的補貼。
海關、檢驗檢疫、出口退稅、結匯、信用保險等部門紛紛行動起來,結合自身職能優化改善服務。2月7日,金陵海關、南京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和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三方牽手,簽署合作協議。關檢雙方表示。進一步開展通關單聯網核查,探索“無紙化”電子監管模式,促進海關“屬地申報、口岸驗放”區域通關模式和檢驗檢疫“產地檢驗、口岸放行”模式的銜接,提高查驗效率,方便貨物進出。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多家企業表示,良好的投資環境堅定了加快發展、擴大出口的信心。南京樂金化學總經理樸晃植說,他們公司今年將增加投資1億美元,使年出口規模由15億美元提高到16億美元。
作為江蘇省級大型外貿集團,蘇美達集團明確“寧讓利也不失地”。1月以來,已派人參加了歐洲和香港舉辦的4個展會。總裁余本禮說,市場需求不振,必然加大出口成本和價格壓力。下一步將調整經營模式,將商品經營與資本運營相結合,拓展新的空間。以船舶為例,在市場低迷、船舶造價處于波段低位時,審慎選擇自建船舶、出租運營,等到市場回升時進行交易。
千方百計穩外需,江蘇省外貿企業沖鋒陷陣,爭市場、搶訂單,各級政府及相關部門熱情扶持,戮力同心打響攻堅戰。不過,專業人士提醒,作為出口主體,外貿企業必須爭取出口規模和調整出口結構兩副擔子一肩挑,真正將市場挑戰作為轉型升級的戰略機遇。各級政府部門,更要多一份WTO意識,避免出臺扶持政策成為國外發起貿易摩擦的口實,比如“一企一策”、“一地一策”等政策,很容易成為反補貼的“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