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里亞·特卡烏,一位年輕的雙打專家。如果你不曾聽說過這個名字,那么在這場屬于網球的視覺盛宴中,就少品了一道可口的大餐。
他來自羅馬尼亞,有著傳統東歐型男清晰明朗的臉部輪廓,深邃的雙眸卻沾染了些許南歐男子由內而外所散發出的似水柔情,挺拔健碩的身材讓你從茫茫人海中便能一眼將他收入視線之中。他就是霍里亞·特卡烏,一位年輕的雙打專家,如果你不曾聽說過這個名字,那么在這場屬于網球的視覺盛宴中,就少品了一道可口的大餐。
男雙界在許多人看來是大齡男球員的“養老院”,1985年出生的特卡烏卻是一個例外。當大部分同齡球員都在單打賽場上馳聘時,羅馬尼亞人卻選擇在雙打世界中尋找一片天空。
“你才27歲就轉型為職業雙打選手,是不是太年輕了?”盡管這個問題有些冒昧,卻是筆者心中長久以來的一大疑惑。
“的確,我是巡回賽中致力于雙打的選手里較為年輕的。在做這個決定時,我正處于單打生涯的困惑期,我只是參加了一些小比賽,并沒有賺到什么錢,我感覺并不快樂。可是,我在雙打中找到了很多樂趣,但因為當時每周都以單打為主,沒有什么機會打雙打,所以我決定做出改變,參加更多的雙打比賽,讓自己感覺更好,打出更多精彩的比賽。”
如此誠懇的回答,從他自然上揚的嘴角我就可以判斷出現在的他的確很享受在球場上的每一刻。“看看這些改變發生了什么?我的排名上升很快,球打得更好了,感覺也更好了,所以我堅持我的選擇,不會往回看。”
2010年3月,特卡烏與搭檔瑞典人羅伯特·林德斯泰德開始合作,這也為他的雙打生涯帶來了巨大的改變,連續三年闖入溫網決賽,盡管未能如愿捧走哪怕一次冠軍獎杯,但好在特卡烏是個樂天派。“草地對我們的打法很有利,我們在草地上發揮得總是很出色,更能夠打出我們的快速風格,我想這是我們草地戰績不錯的原因,就只差一點運氣而已。當然,我們也期望在其它類型的球場上也能夠表現得同樣出色。”
對于年屆35、幽默風趣的搭檔林德斯泰德,特卡烏充滿感激之情,“我覺得我們在對的時間遇見了彼此,那時我正在尋找排名不錯且有資格參加大型賽事的搭檔,我的理想搭檔可以給我一些幫助,讓我有所進步,羅伯特恰好就是這樣一個人。而羅伯特當時也正在找一個發揮穩定的長期搭檔,所以我們就走到一起了。”
特卡烏與林德斯泰德有很多相似之處,但又有些不同,年輕的一方更沉穩,而年長的卻更具激情,性格上的互補讓雙方更加信任彼此。“我們都很專業、也很努力,我們想要把自己變得更好,所以我們時刻都充滿動力、互相鼓勵。即便比賽失利了,回到訓練場時,我們也會重拾信心,相信彼此可以更棒!”
連續三次奪得溫網男雙亞軍的經歷不免讓人扼腕,但是全子總會發光的。今年年初澳網混雙的賽場上,特卡烏就與美國選手馬泰克成功登頂。“盡管只是混雙冠軍,但贏得大滿貫是件很美妙的事,何況這還是我第一次奪冠!在我闖入決賽的那天,我充滿了贏得人生第一座大滿貫的動力,我很高興,最后我做到了。”特卡烏坦言這座冠軍獎杯對他意義重大,這是新的起點,也使他在今后的比賽和訓練中有更多動力。
坦白說,筆者作為一名女記者,在專訪特卡烏時,也會為眼前這位靚仔傾心不已。從女人的眼光來看,特卡烏的外表的確有足夠的殺傷力,或許這也是他成為羅馬尼亞奧運代表團旗手的原因之一。談及這段經歷,溫和的他語調還是止不住地調高了起來,“很不可思議!非常榮幸能成為我們國家的旗手。你知道,羅馬尼亞有很多優秀的運動員,我真的很幸運,這是我人生中獨一無二的經歷,那天也是我一生中最美好、最難忘的時刻。”
今年的上海勞力士大師賽是特卡烏第三次來上海,“我們球員每年都在世界上打同樣的巡回賽事,上海無疑是最出色的一站之一,每次來都會覺得對這里更熟悉了,無論你喜歡通過怎樣的方式來放松自己,這里都可以滿足你。”特卡烏透露他還發現了幾家很不錯的餐廳,有機會一定會再去光顧。
短短幾分鐘的采訪包含了很多,作為聆聽者,筆者最大的感觸是:選擇適合自己的生活,才是最好的生活。特卡烏做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