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是深圳
何松
仿佛是在一夜之間,中國就多了一站WTA職業賽事。在今年9月初WTA公布2013年賽程之前,所有體育媒體竟然沒有得到一丁點風聲。當看到新賽季賽程表上第一周深圳站赫然在列時,大家才反應過來,WTA巡回賽迎來了一站全新的賽事,而這站賽事,在已經擁有中網與廣網兩站WTA比賽的中國。
為什么是中國?這個問題很好回答。早在李娜奪得法網冠軍之前的2008年,WTA已經選擇將亞太區總部設在中國北京,隨之而來的是次年中網升級成為皇冠賽。在李娜歷史性的贏下蘇珊·朗格倫杯之后,WTA顯然對中國網球市場有了更多的期待,舉辦賽事是創造新的增長點最直接的辦法。辦比賽其實是WTA擴展版圖的慣用手段,他們在這方面太有經驗了,就像他們輕松培養出那么多世界上最富有的女運動員一樣信手拈來。
那么為什么是深圳呢?早前坊間有三亞、香港或者上海會舉辦WTA賽事的傳言。已經有了ATP大師賽的上海,無論是當地政府、媒體,還是球迷,都不會再把一站級別相對較低的WTA賽事(不可能再在上海舉辦一站WTA皇冠賽)當做重點來抓。深圳與香港、三亞一樣,在地里位置上具備優勢,每年的亞洲賽季當別的城市已經天氣轉冷時,它們卻還足夠溫暖。不過相比于地理位置,網球氛圍顯然更加重要。在這一點上,深圳無疑領先不少。長期以來,深圳的業余網球水平在全國范圍內都數一數二。無論是頂尖高手的數量,還是網球的群眾基礎,深圳都不比北上廣遜色。我想這是WTA為什么青睞深圳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其實在促成WTA深圳站的背后,還有兩股重要力量。一是當地政府的支持,二是李娜經紀公司IMG的努力。前者無需贅言,舉辦國際賽事既能提升城市形象,又能有效利用優秀場館,群眾也喜聞樂見。至于后者,原本IMG在成都操辦了一站ATP冠軍巡回賽,也就是元老賽,但今年賽事突然停辦,其實就是為WTA深圳站騰出精力。IMG手中有李娜這張王牌,自然要創造最大價值。每年李娜只亮相一次中網曝光率還是不夠多,如果早早出局更是虧大了。去年IMG就為李娜在武漢辦了一站“李娜與她的朋友們”的表演賽,今年這個表演賽也不辦了,專心致志忙于WTA深圳站。因此當李娜作為首批簽約WTA深圳公開賽的選手出現在宣傳資料中時,一點也不讓人感到意外。
在深圳站得到確定后,本刊也迅速與之簽署合作協議,成為核心合作媒體。在今年12月底就要開始的WTA深圳公開賽中,也會出現本刊記者采訪報道的身影。深圳站的出現,不僅讓中國成為除了美國與澳大利亞之外擁有WTA賽事最多的國家,也為中國金花們提供了更多在家門口參加國際賽事、賺取積分與經驗的機會。在辭舊迎新的時候,讓我們把聚焦深圳,共同迎接充滿未知和期待的201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