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時候,一幅照片可能在相機液晶屏或者電腦顯示屏上看起來都還行,但是在洗印成實物以后看起來不是亮度不對,就是缺少反差。液晶屏幕顯示特性是造成這個問題的主要原因,由于液晶屏依靠自身發光顯示圖像,就使得欠曝的照片在屏幕上看起來要比實際的亮度更高。
在這篇教程里,我們將告訴大家如何評判照片的真實色彩范圍,并對其作出針對性調整,得到高光亮、細節足、暗調沉的完美影調表現。在洗印為實際照片的時候曝光正確、反差鮮明,擁有豐富的高光和暗部效果。
Photoshop使用名為“色階”的數字標度描述照片的陰影、中間調和高光信息分布。最黑的陰影部分對應的色階值為0,最亮的高光部分對應的色階值為255,其它影調按比例均勻分布在兩個極值之間。不同影調在畫面中對應的像素多寡表現為直方圖中的高低變化。
如何閱讀直方圖
直方圖就好比顯示患者健康狀況的醫療圖表,我們可以通過直方圖的狀態判斷照片的曝光或反差狀況。根據判斷結果,我們可以使用強大的色階工具對照片影調進行排布調整,改良表現較差的影調,使圖像的直方圖表現更加健康。直方圖的健康與否能直接反映到最終的輸出結果上,直方圖表現越好,輸出的作品視覺沖擊力也就越強。最后,我們還會向大家介紹另外一樣影調調整工具:曲線命令。曲線命令論強大絕不輸色階,而且在改善畫面反差與曝光方面效率更高。
顯示直方圖
打開這張圖像。選擇菜單項“窗口>直方圖”,我們將通過該對話框來分析照片的影調分布。將上方通道下拉菜單設置為“RGB”,觀察發現圖表右側代表高光的信息,并未分布在直方圖的最右側,也就是說照片曝光不足。
檢查直方圖
如果我們將鼠標移動至直方圖面板中圖表的最右側,就能從下方的讀數中發現該部分對應的色階值為216。這張照片中所謂的“高光”實際上只能算得上是中間調。還好,我們可以通過色階命令增強照片的高光輸出。
新建調整圖層
執行“窗口>圖層”打開圖層面板,再執行“圖層>新建調整圖層>色階”,單擊確定按鈕得到名為“色階 1”的調整圖層。調整面板中出現了欠曝直方圖,不同的是在該面板中我們可以改變直方圖的信息分布。
提亮高光
向左拖動直方圖右下角的白色高光輸入滑塊,使其恰好與上方圖形中右側的高光信息對齊。該操作能將原照中輸入色階值僅為216的高光部分影調輸出值提高至255,改善畫面的高光表現。
避免溢出
在調整高光滑塊時按住鍵盤上的Alt鍵,溢出部分就會以色塊的形式顯示在畫面中。將輸入的數值提高至223,能減少溢出部分的面積,改善畫面信息丟失狀況。
加深陰影
按住Alt鍵向右拖動直方圖左下角黑色輸入滑塊,將其設置為11。也就是說,將原照中輸入色階值為11的較亮像素的輸出色階值壓暗至0。調整時,溢出的暗部細節同樣以色塊的形式顯示在畫面中。
增強中間調對比
前述調整操作加深了畫面陰影,提亮了畫面高光,使其整體反差相對灰蒙蒙的原片得到了極大提高。接下來將灰色中間調滑塊右移至0.90的位置,壓暗中間調亮度,從而增強水面與前景風吹蘆葦之間的反差。
前后對比
使用調整圖層調整色階的優越性在于,我們可以通過單擊圖層前方的眼睛圖標控制調整圖層的隱顯與否,輕松對比調整前后的效果。另外我們還可以隨時根據需要對圖層的調整設置進行微調和優化,得到最令自己滿意的結果。
增強色彩
我們將使用“圖層>新建調整圖層”下的色相/飽和度調整圖層來提高畫面的色彩飽和度。將全圖下拉菜單設置為黃色,將其飽和度滑塊提高至+28。這樣做既不會造成水面的藍色超出色域范圍,又能增強黃色的視覺效果。
曲線調整
我們已經見識了色階命令是如何改進畫面曝光、增強畫面反差的,接下來再讓我們換一種新的方法。單擊剛才創建的兩個調整圖層前的眼睛圖標,關閉它們的調整效果。選擇背景圖層,然后執行菜單命令“圖像>調整>曲線”。
選擇預設
曲線是一條從左下到右上的平直對角線,不對照片明暗進行任何改變。打開上方的預設下拉菜單,從中選擇“增加對比度”后,曲線形狀發生了改變,而畫面明暗也隨之變化。這就是調整畫面明暗的又一種方法。
曲線微調
除了從下拉菜單中選擇符合自己要求的曲線預設以外,我們還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對這些預設進行優化調整。單擊選擇曲線上的任意調整點,向上移動可提亮該點對應的影調,向下移動可壓暗該點對應的影調。
曲線工具自定義調整
盡管曲線命令提供了豐富的預設,但是它們往往并不符合照片的實際特點。作為Photoshop中最強大的命令之一,曲線的作用當然不僅限于此。我們除了可以根據畫面特點和個人需要對預設中已有的控制點進行調整優化外,還能自己添加新的控制點對曲線進行更加細微的影調控制。另外,借助于調整圖層的非破壞性調整方式特點,我們還能隨時對調整效果進行修正。甚至使用圖層混合模式和蒙版得到更加多變的效果。
接下來就讓我們簡單體驗一下Photoshop中最為強大的命令之一,看看曲線命令是如何快速調整照片的曝光與反差的。
選擇預設
在Photoshop中打開教程文件levels_before. jpg,執行“圖層>新建調整圖層>曲線”命令。單擊調整面板下方的“將面板切換為展開視圖”圖標。從上方預設下拉菜單中選擇“增加對比度”預設,創建一個最基本的S形曲線,壓暗陰影,提亮高光。
添加控制點
曲線下方疊加顯示的直方圖表示照片的影調分布情況,它能幫助我們更加清晰地根據畫面影調特點對曲線不同部分進行調整。“增加對比度”預設雖然能改善畫面的高光與陰影,但在中間調部分的控制有所不足。所以我們在此處單擊,創建一個新的控制點。
調整中間調
將新的控制點向上拖動,使下方對話框中的輸入與輸出值分別顯示為128、142。該操作能在不影響畫面暗調和高光的情況下,將原片較低的中間調輸入提升至更高的輸出色階值,改善該部分的亮度表現。
效果微調
曲線調整操作以非破壞性調整圖層的方式作用于原片,可適當降低該圖層的不透明度。接下來再創建一個自然飽和度調整圖層,將自然飽和度滑塊提高至54,使畫面顏色變得更加豐富。
曲線通道調出復古效果
看看我們如何運用曲線工具為一幅普通照片賦予上世紀七十年代的復古膠片味。
對于數碼相機革命興起前的那一代人,遙遠的童年并沒有太多可供追溯的影像記錄。也正因為如此,留下來的每一張照片都彌足珍貴,價值遠超過我們為下一代拍攝的那些海量數碼影像。
數碼相機拍攝的照片影調豐富、色彩真實,遠非膠片年代那些老舊的照片所能比擬,更不存在放大沖洗環節中的瑕疵。有趣的是,人們反倒喜歡把數碼照片處理成數十年前膠片照的那種效果,以此來豐富照片的個性。
Hipstamatic等智能手機應用為我們提供了一種解決途徑,它們能給照片添加劃痕、刮傷、由漏光引起的偏色等各種膠片攝影所獨具的瑕疵。但由于這些瑕疵的效果太過做作,倒讓人忘記了照片本身的拍攝內容,而被其乖張的質感與色彩吸引。
幸好我們還有Photoshop,它提供的曲線命令能給數碼照片添加更為微妙的視覺變化。在這篇教程里,我們就將告訴大家如何對組成照片色彩的紅、綠、藍三色通道其強弱進行獨立調整,給畫面整體帶來明快的金黃色氛圍,同時使部分影調出現溫暖的棕色色偏,帶來傳神的復古效果。
我們還會告訴大家如何使用Photoshop中的畫布大小功能為照片添加白色邊框,既不會遮蓋原始畫面內容,又能起到烘托畫面色彩的效果。
新建調整圖層
打開圖片,執行菜單命令“圖層>新建調整圖層>曲線”。單擊彈出的新建圖層對話框上的確定按鈕,得到名為“曲線 1”的調整圖層。初始狀態下,曲線對話框中顯示一條同時控制RGB三色通道明暗的直線。
暖化畫面
將“RGB”下拉菜單設置為“紅色”,接下來我們就能對紅色通道進行獨立調整,改變畫面的色彩平衡。為了讓畫面影調變得溫暖,選擇曲線左下角的方塊控制點向上移動,使下方讀數變為:輸出82;輸入0。
調整綠色
接下來我們要做的是降低綠色通道影調的高光部分的密度,從而使這一部分的紅色在畫面中變得更明顯。將下拉菜單設置為“綠色”,在曲線的中間位置單擊,添加一個新的控制點。
調整高光
在曲線右上方創建一個新的控制點,向下移動控制點位置,使下方讀數變為:輸出164;輸入191。這樣做將減弱畫面高光部分綠色的濃度,從而使紅色表現得更加突出。
增強反差
返回RGB曲線模式,控制線變為黑色,在背后我們還可以看到剛才調整過的紅色與綠色控制曲線。在黑色曲線中間位置單擊添加一個新的控制點。再在其右下角也添加一個控制點,將其輸入輸出值分別設置為64、43,增強畫面對比。
添加邊框
執行菜單命令“圖像>畫布大小”。將右側單位下拉菜單設置為百分比,長寬均設置為107;下方畫布擴展顏色設置為白色,保持定位點位于網格中心不變。單擊確認按鈕?,F在我們的照片外圍就多出了一個類似老式照片的白色外框。
使用曲線工具控制影調
我們將向大家全面介紹Photoshop中最強大的影調控制工具——曲線,它的作用不僅是簡單調節一下明暗。
曲線是Photoshop中最重要的命令,大多數專業攝影師都認可這個觀點。但即便以專業Photoshop用家的眼光看來,曲線命令也存在諸多使用不便之處。這些不便歸根結底,都源自曲線命令多年來雷打不動的界面。因此界面問題,也就成為曲線命令最招人詬病的問題。
打開曲線命令對話框,首先映入你眼簾的就是一個大大的四方格,由從左下到右上的對角線貫穿。這條對角線就是用來控制畫面影調的曲線。我們可以在它的上面添加控制點,對畫面特定影調范圍加以控制。向上移動控制點,將提亮其對應影調范圍的亮度。向下移動反之。當我們了解了曲線形狀與畫面明暗之間的相互關系后,我們也就基本掌握了Photoshop中控制力最強、效果最精確的影調調整手段。
在這篇教程里,我們將告訴大家如何通過曲線和色階對照片進行一系列基本調整。色階命令提供的吸管工具能通過對中灰點的參考取樣來校正畫面色偏。曲線命令登場的次數更多,我們首先會在Adobe Camera Raw中使用曲線工具進行基本的影調校正。然后我們會在Photoshop中為這一使用頻率最高的命令創建動作,并為該動作指定快捷鍵。這樣在執行后續操作時就能輕松創建一個漂亮的S形曲線。
調整構圖
打開Adobe Bridge,選擇范例文件curves_before. DNG,單擊右鍵后從彈出菜單中選擇“在Camera Raw中打開”命令。在上方工具欄中的裁剪工具圖標上長按鼠標左鍵,從彈出菜單中將裁剪比例設置為2:3,調整畫面構圖使其更加緊湊。
調整曲線
進入色調曲線面板,打開參數子面板。從界面上方的工具欄中選擇目標調整工具,在女孩的右臉頰背光面上長按鼠標左鍵并向右拖動提亮畫面暗調,在女孩左臉頰的受光面長按鼠標向左拖動壓暗畫面亮調,調整后得到反S形曲線。
檢查黑場
單擊打開圖像按鈕進入Photoshop主界面,單擊圖層面板下方的新建調整圖層按鈕創建色階調整圖層。按住Alt鍵向右拖動直方圖左下角的黑色三角滑塊,檢查畫面黑場。當預覽窗口出現如上圖所示的少許色塊時,松開鼠標。
設置白場
重新按住Alt鍵向左拖動右側的白色三角滑塊,檢查畫面中的高光溢出情況。上一步那樣的少許暗部溢出沒有問題,但最好不要讓畫面高光部分出現溢出。當預覽窗口中開始出現少許白色溢出色塊,就立即松開鼠標。
確定灰場
接下來尋找可用來校準顏色的中灰點位置。單擊圖層面板下方的新建圖層按鈕創建新圖層,執行“編輯>填充”命令,將彈出對話框中的“使用”下拉菜單設置為“50%灰”,單擊確定。將圖層混合模式設置為差值。
尋找暗點
灰場中的深色部分偏色最少,是校色時最為理想的參考。單擊新建調整圖層按鈕,創建閾值調整圖層。向左拉動白色滑塊至畫面變為純白后,再略向右回拖少許,使畫面中顯示出少量深色內容。
設置標記
接下來我們將標記出剛才那些暗點的位置。選擇工具欄中位于吸管工具下方的顏色取樣器工具。依次在幾個大面積的暗色區域單擊創建取樣點。單擊中灰圖層和閾值調整圖層前的眼睛圖標將它們隱藏。
校正顏色
雙擊最初創建的色階調整圖層的圖層縮略圖,重新打開色階調整面板。選擇面板中的灰色習慣工具,然后在剛才標記的各個暗點處單擊,檢查校色情況,然后選擇一個最合適的暗點作為參考進行校色。
錄制動作
使用S形曲線增強畫面反差是我們在進行Photoshop調整時需要反復用到的操作,為其錄制一個動作能提高我們的工作效率。執行“窗口>動作”打開動作面板,單擊創建新組按鈕,將其命名為曲線,再單擊新建動作按鈕,將其快捷鍵設置為F12。
使用曲線
動作創建后將自動進入記錄狀態,此時不要執行任何其它操作,直接單擊圖層面板下方的新建調整圖層按鈕,選擇曲線命令。在調整面板中上下三分之一處各創建一個調整點,分別上下移動,得到增強畫面反差的S形曲線。
保存動作
打開動作面板,單擊“停止記錄”按鈕。在“設置當前調整圖層”前的空白處單擊,動作每次執行至該步驟時都會彈出一個對話框供我們調整設置。選擇動作組,單擊右上方的三角圖標,選擇“存儲動作”命令。
執行動作
單擊快捷鍵F12嘗試剛剛創建的新動作。留意圖層面板,那出現了一個新的曲線調整圖層,同時彈出曲線對話框。針對眼睛調整該曲線,單擊確定按鈕。使用快捷鍵Ctrl + I反向圖層蒙版,隱藏效果。
眼部調整
選擇畫筆工具,單擊快捷鍵D將前景色還原為白色。使用一款大尺寸圓形柔邊畫筆在蒙版上眼睛對應的部分繪畫,使對應部分的調整效果變為可見。將畫筆不透明度設置為50%能得到更加自然的效果。
減少綠色
創建新的曲線調整圖層,打開RGB下拉菜單,選擇綠色。在曲線左下部分創建若干調整點固定曲線下半部分,然后在右上方創建一個調整點并向下拖動,減少高光部分的綠色比例,使其略微偏紅。
添加蒙版
選擇畫筆工具。使用快捷鍵X將前景色切換為黑色,然后在蒙版中遮蓋女孩和背景樹林對應的部分,還原該部分畫面的顏色。這次的蒙版繪制無需太過精確,完全可以使用大尺寸柔邊畫筆一氣呵成。
移除肩帶
接下來我們做一點簡單的潤飾修正。單擊圖層面板下方的新建圖層按鈕,選擇修復畫筆工具。在選項欄中將樣本設置為所有圖層,使用快捷鍵Ctrl+ +放大畫面,逐一移除肩帶、飛發等各類細小瑕疵。
淡化眼袋
選擇仿制圖章工具,將其不透明度設置為20%,混合模式設置為變亮,取樣模式依舊設置為所有圖層。按住Alt鍵單擊面頰創建取樣點,然后在眼袋上進行涂抹。
添加暗角
選擇中灰圖層,單擊前方的眼睛圖標使其變為可見,然后將該圖層混合模式設置為疊加。選擇加深工具,將范圍設置為中間調,曝光度設置為10%。在畫面四周涂抹,為照片添加暗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