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兩年多的發展,國產物聯網技術在細分領域的應用開花,是現階段物聯網產業發展的最大特點。
在農村趕過大集的人都知道,集市上兜售種類繁多的吃食用具大多是農民自產自銷的,也沒什么規格可言。市集大多是自發的,也可能會有管理者,但管理者多只負責收收管理費,很少會制定進入集市的標準。而目前國內物聯網產業的發展正如一場在市的大集,熱鬧卻無序。
10月20日,第二屆中國國際物聯網大會在無錫舉行。
萬億大市場
說是大集,其規模卻不容小覷。業內普遍認為,物聯網是繼互聯網之后最重要的科技創新,將對現有產業格局造成顛覆性的影響。據估算,物聯網的投入將是互聯網的10倍,而產值可能比互聯網大30倍,將會成為下一個萬億元級的市場。
中國物聯網研究發展中心主任葉甜春表示,截至2020年,中國已經規劃了3.86萬億元的資金用于物聯網產業化的發展;2011年中國物聯網產業市場規模將達到2500億元;到2015年中國物聯網整體市場規模將達到7500億元,年復合增長率超過30%,市場投資前景巨大。
在《2010~2011年中國物聯網發展年度報告》(以下簡稱《報告》)中也指出,據不完全統計,全國已有28個省市將物聯網作為產業發展重點,眾多城市將物聯網列為主導產業,幾乎所有一二線城市都在建設或籌建物聯網產業園,其中以江蘇、浙江、廣東、上海等地實績最為突出。我國發展物聯網所需的自動控制、信息傳感、射頻識別等技術和產業都已成熟或基本成熟,通信運營商和系統設備商達到世界級水平,下游應用不斷拓展。
物聯網產業的“利”,被很多人看在眼里記在心里。記者觀察到,相較于上屆物聯網大會,本屆大會參展商中涌現出很多本土中小型方案提供商,這些方案商中甚至有一些曾是代理商。大批中小方案商的蜂擁而上,讓業內不禁產生對于物聯網產業良性發展的擔憂。
中國工程院院士劉韻潔表示,國內物聯網產業發展仍存在一些問題,缺乏核心核心芯片與傳感技術是其中之一,目前大概80%的高端RFID傳感器依賴進口,此外,國內關于物聯網技術缺乏權威標準,不利于整個產業的規模化發展。
不僅如此,劉韻潔院士對于目前國內物聯網廠商“一擁而上”的情況深感擔憂:“與國外物聯網市場比較,國內市場過于急功近利,參與者都選擇容易獲利的領域,而不去扎扎實實地解決關鍵核心技術,長此以往會影響我國物聯網領域的發展?!?/p>
無錫中關村軟件園董事高中成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由于國內物聯網定義不明確,企業容易一窩蜂地把自己劃入物聯網產業,產業中存在中小企業扎推、跟風的現象,雖然產業初期的自由競爭不可避免,但是如果出現“大煉鋼鐵”的情況,將不利于整個產業的良性發展。
無錫物聯網產業研究院院長劉海濤認為,物聯網的目的是感知,核心是社會化,感知社會論是物聯網的基礎理論體系,是物聯網的同行平臺建設與“工行平臺+應用子集”產業的基礎。此外,他表示,標準化是物聯網的制高點,物聯網應用開發要做到標準先行,有關物聯網的所有相關的工作都是建立在國際、國內標準的基礎上,有了標準就等于有了話語權。
應用在細分市場
雖然問題很多,但是經過兩年多的發展,國產物聯網技術在細分領域的應用開花,這是此階段物聯網產業發展的最大特點。
《報告》指出,2010年以來,隨著政策扶持不斷加強,中國物聯網加速起飛,逐漸形成了發展物聯網的技術、產業和應用基礎,掌握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關鍵技術,在安防、家居、電力、交通、醫療、物流等領域也實現了初步應用。
江蘇運贏物聯網集團董事長王文生表示,物聯網產業正處于應用的“拐點”,目前市場上還存在著重復投資建設的現象,如何真正的解決剛性需求與商業模式,是核心中的核心。
寧波凱福萊特種汽車有限公司是成功應用物聯網技術,實現企業轉型,打開市場的新缺口的案例之一。記者了解到,凱福萊是一家院前急救行業的救護車改裝生產企業,在應對市場競爭中,通過實現信息化、網絡化、智能化與工業化的融合,在智能型救護車上下功夫,通過對救護車接入公共式專用通信網絡,實現實時移動交互式通信及對車載醫療儀器、設備進行數據采集、記錄、實時專發的功能,并裝備急救智能輔助系統和救助調度計算機輔助管理系統。
目前,物聯網技術在細分領域的應用已嶄露頭角,應用先導、市場驅動依然是物聯網產業發展的源動力,更符合中國市場需求。因此,以現有應用為基礎,擴大應用規模領域,同時挖掘新應用潛力是物聯網產業發展的當務之急。凱福萊公司董事長兼CEO??謝建浩表示,物聯網與傳統產業的融合,不是傳統市場的競爭,而是創造新的市場,物聯網與傳統產業的融合不是產品功能的疊加,而是功能和服務一攬子方案的實現。
“從產業應用發展角度看,現有市場發展規模還不大的領域,恰恰是下一階段重點發展的?!比~甜春認為,關系國計民生的領域應該是未來物聯網產業發展的市場空間,健康醫療、基礎設施、交通、智能工業、智能農業等,都應該有很大增長空間。
記者觀察:大市場的待解之題
2010年江蘇省物聯網產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達到810億元,同比增長63.3%。目前已經初步形成了以無錫為創新示范核心區、蘇州和南京為產業發展支撐區的總體格局。廣東省注重政府與業界協力推進,全省集聚RFID相關企業已超過2000家,2010年廣東省物聯網產業產值超過800億元。在浙江,杭州、嘉興、寧波、溫州等地也已率先形成物聯網產業集聚。
不過,雖然我國物聯網產業已具備一定的技術、產業和應用基礎,且前景廣闊,但目前仍處于產業初級階段,還存在一系列瓶頸問題和制約因素,其中主要表現在7個方面:缺乏核心技術自主知識產權,包括傳感器、芯片、技術軟件、智能信息處理等;行業技術標準缺失;產業鏈發展不均衡。中國現在大量從業企業中缺乏旗艦型的企業,技術上看傳輸、通訊領域的發展比較好,但傳感器感知方面不行;各行業間協作困難多。物聯網最終涉及到管理,涉及到信息的劃分和權利的劃分,管理體制的問題,部門之間的互通協作。有了業務模式整合之后,才有技術手段的整合,這是我們存在的第四個問題;盈利模式無經驗供借鑒。行業內缺少成熟的商業應用,更多的由政府買單;用戶使用成本壁壘存在。目前整體成本居高不下,大規模應用難以實現;安全問題是推廣的關鍵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