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快門速度,就是曝光所用的時間嗎?
完全正確。在大多數(shù)單反相機中,快門構(gòu)件都包含了兩個“簾”,位于相機的影像感應器前方。當你按下快門釋放按鈕時,這兩個快門簾會相應地打開和關(guān)閉。第一道快門簾(前簾)首先會收起,讓感應器開始接收光線,隨后第二道快門簾(后簾)落下,重新將感應器遮蔽,停止曝光。
這期間,感應器暴露在光線之中的時間長短,便是由快門速度決定的,在極端情況下,這一時間可以長達幾分鐘甚至幾個小時。但是一般來說,曝光時間通常是秒的分數(shù),比如1/2秒,1/100秒或者1/1000秒等。分數(shù)越小,感應器接收光線的時間就越短,也就是說,1/1000秒的快門速度下,曝光時間要短于1/2秒。曝光時間越短,就越容易“凝固”瞬間的動作。
我該如何控制數(shù)碼相機的快門速度?
如果你的首要拍攝目標,是要凝固瞬間動態(tài)——比如拍攝體育運動;或者恰好相反,要捕捉物體長時間下的運動軌跡——比如拍攝夜間車輛的光跡,那么就需要選擇數(shù)碼單反相機的快門優(yōu)先拍攝模式。
在相機的拍攝模式撥盤上,該模式對應的標志是“S”或者“Tv”(佳能相機)。不管它具體的代號叫什么,這一模式可以讓你手動選擇快門速度,然后相機會根據(jù)你的選擇,自動設(shè)定合適的光圈值,以獲得均衡的曝光。如果你是一位雄心勃勃的攝影師,也可以大膽地嘗試手動拍攝模式,在該模式下,光圈值與快門速度都可以由你指定。
當我選擇一個高速或者低速快門時,有什么影響?
影響太大了。快門速度除了決定曝光正確與否之外,還會影響到畫面的銳度,以及對于運動物體在畫面中的呈現(xiàn)方式。先來看看銳度,有兩點是需要考慮的:首先快門速度是否足夠高,從而捕捉到拍攝對象瞬間的運動狀態(tài)?其次在手持拍攝時,快門速度是否足夠高,以保證畫面不會受到手部抖動的影響?如果這兩點中有一點沒能滿足,那么畫面和主體就會是虛的。
好吧,那我怎么能知道快門速度是不是夠快了呢?
你可能習慣于手持相機拍攝,但是無論你的手有多穩(wěn),它其實始終是在抖動的——雖然常常讓人難以察覺。如果你只是想確定一個快門速度,讓畫面不至于因為機身抖動而變虛,那么只要記住一個安全快門速度的定律就好:所選擇的快門速度不可低于當前鏡頭焦距的倒數(shù)。比如說,如果你所使用的鏡頭焦距是100mm,那么在手持拍攝時,快門速度至少要保證在1/100秒以上,才能獲得清晰的影像。
如果你是使用三腳架拍攝,或者環(huán)境光線非常明亮,因此不必降低快門速度,那么在快門速度和光圈值上的選擇空間就大多了,只需保證所選擇的參數(shù)與拍攝主題和光線條件相匹配即可。根據(jù)拍攝對象的不同,曝光參數(shù)的選擇也會有極大差異。舉例來說,拍攝一只正要騰空展翅的鴿子可能需要1/2000秒左右的快門速度,才能清晰地捕捉到高速運動的一瞬間鴿子翅膀的細節(jié);但是如果拍攝對象是正在湖面上悠游的天鵝,1/250秒的快門速度就已足夠保證主體的銳利了。
其他的一些因素也有可能影響到快門速度的選擇。一個離你只有十幾米遠的跑步運動員,其穿過畫面的相對速度要遠遠高于一個跑動速度相同,但是遠在百米開外的運動員,所以拍攝前者需要的快門速度就更高。相似地,拍攝一個橫穿畫面的運動物體,與拍攝一個徑直朝向或背向你運動的物體,所需的快門速度也是不一樣的,前者需要的快門速度更高,因為前者與相機之間的相對速度更快。此外,你希望運動物體以一種什么樣的狀態(tài)呈現(xiàn)在畫面中,這也決定著快門速度的選擇。
如何富有創(chuàng)意地選擇正確的快門速度?
諷刺的是,用一個極高的快門速度清晰地凝固瞬間動態(tài),卻往往會讓畫面失去了應有的活力。而相反地,選擇一個略低的快門速度,然后移動相機進行跟拍,往往能獲得雙贏的效果:主體仍然是清晰銳利的,而背景卻呈現(xiàn)出動感模糊的狀態(tài),讓畫面富有速度感。
這種技巧被稱為“搖攝”,對于初學者而言可能有點難于掌握,但是其效果的確很棒。借助這種技巧,你可以讓一輛緩慢行駛的汽車在畫面中看起來像是風馳電掣的賽車一般。
此外,你還可以反其道而行之,將相機固定在三腳架上,然后以長時間曝光記錄從相機前經(jīng)過的運動物體軌跡。畫面中動靜物體形成鮮明對比,帶來極富創(chuàng)意的效果。
風光攝影師也會用到這一技巧,他們會利用長時間曝光來柔化流水——當然,不得不承認,這有時也是不得已而為之,因為為了保證景深范圍,必須縮小光圈,于是只能相應地延長曝光時間來獲得正確的曝光了。牛奶般柔滑的極簡風格海景?霧靄般傾瀉的瀑布?無一例外,它們都是通過使用慢速快門“柔化”運動物體的經(jīng)典案例。
我也嘗試過這樣做,但是即使在最低的ISO值設(shè)置以及最小光圈下,我也沒法獲得真正足夠長的曝光時間。我有什么地方做錯了嗎?
不,你并沒有犯什么錯。你所需要做的,只是進一步減少進入鏡頭的光線數(shù)量,這樣你就能延長曝光時間,不致過曝。在弱光環(huán)境下很適合進行此類創(chuàng)作,比如清晨、黃昏或者夜里。但是,你也可以利用減光濾鏡來達到同樣的目的。
偏振鏡可以降低兩擋通光量,也就是說,在為鏡頭裝上偏振鏡后,原本1/8秒的曝光時間可被延長至1/2秒。需要記住的是,如果光圈和ISO設(shè)置是固定的,那么每當光線減暗一擋,快門速度就要相應降低一擋(曝光時間延長一倍),以保證同等的曝光。
真的有一些濾鏡可以減光10擋嗎?
是的,中灰密度鏡是一種特殊的濾鏡,它們的減光能力各有不同,其中就包括可以減光10擋的型號。這一濾鏡可以將曝光時間延長到以分鐘計,讓你得以虛化云朵的流動,以及海面起伏的波濤。
使用中灰密度鏡也可以幫助你在晴朗的天氣里得以使用大光圈,在拍攝需要虛化背景的人像時,這就顯得尤其實用。如果所需要的快門速度高于相機所能提供的最高快門速度(一般為1/4000秒),那么畫面就會過曝。
此時,在鏡頭前面裝上一塊中灰濾鏡,便能減低鏡頭的通光量,讓快門速度回落至正常范圍,同時又能維持大光圈的小景深效果不受影響。
等價曝光
相機的影像感應器需要接收到一定量的光線,以獲得“正確”的曝光。其具體的方式是短時間大孔徑通光、還是長時間小孔徑通光,并無所謂。如果你想要使用極高速的快門(縮短曝光時間),那么就需要將光圈開到最大(增加單位時間內(nèi)的通光量),或者是選擇更高的ISO值(增加感應器對于光線的敏感度)。反之亦然,如果你想降低快門速度,就要收小光圈,或者選擇較低的ISO值。
在右側(cè)的示例圖中,兩張畫面的曝光量是相等的,但是不同的拍攝參數(shù)設(shè)定卻帶來了不同的視覺效果。在光圈被開到f/2.8時,良好的曝光所需要的快門速度是1/60秒,此時水珠呈現(xiàn)出分明的狀態(tài)。而將光圈收小至f/22時,就需要相應地延長曝光時間至1秒,這就讓水流被虛化了。
如何設(shè)置快門速度
單反相機所提供的快門速度范圍通常介于30秒到1/4000秒或1/8000秒之間,增減步長可選擇1/2擋或者1/3擋。如果你需要比30秒更長的曝光時間(比如夜間拍攝),那么就需要用到相機的“B門”。有些單反相機會在其拍攝模式撥盤上提供該模式(B),而另一些相機則會在你將快門速度調(diào)至30秒以上時,自動切換到B門模式。
B門模式下,快門開放的時間可以是任意長——只要快門釋放按鈕一直是處于按下狀態(tài)。當然,此時三腳架和遙控快門的必要性就無需多言了,此外還要注意,相機的電池一定要事先充滿,以免拍攝過程中斷電。一個精確的計時器也是必不可少的。
大多數(shù)時候,你所需要的曝光時間都不會太長。以下我們就將為你闡釋,如何對快門速度進行設(shè)置。
在拍攝運動物體時,你可能習慣于使用相機自帶的“運動”模式,它的確很方便。但是,如果你自行設(shè)置快門速度、光圈值和ISO值的話,就能對影像效果有更準確和個人化的控制。
為了更精確地控制曝光時間,可以選擇快門優(yōu)先模式。撥動相機的控制撥盤,調(diào)節(jié)快門速度數(shù)值。在這一過程中,通過取景器或者LCD顯示屏可以隨時查看到當前的快門速度數(shù)據(jù)。
此時,數(shù)碼單反相機會根據(jù)你所選擇的快門速度,自動設(shè)定相匹配的光圈值,以保證正確的曝光。如果你在快門優(yōu)先模式下配合使用了曝光補償,那么相機將只會改變光圈數(shù)值。
如果在當前的快門速度下,你的鏡頭所提供的最大光圈不足以滿足曝光的需要,最后拍出來的照片就可能會欠曝。在這種情況下,就需要相應地提高感光度設(shè)置,適當選擇更高的ISO值。
機身震動
在手持拍攝的情況下,快門速度的選擇要非常謹慎。如果快門速度過慢,即使是身體的微小晃動都會造成畫面不實。有一些辦法可以避免或者減輕機震的影響,包括固定鏡頭,以及光學防抖系統(tǒng)等。
每個人對于機震的容忍度都是不同的,但是有一條原則需要記住:安全快門速度是當前所使用鏡頭焦距的倒數(shù)。鏡頭焦距越長,為了保證影像清晰所需要的快門速度就越高;所以,50mm鏡頭的安全快門速度是1/50秒,而500mm鏡頭的安全快門速度則為1/500秒。之所以會這樣,是因為隨著放大倍率的提高,任何一點微小的移動也會被隨之放大。手持50mm鏡頭拍攝時,稍稍移動位置,視野中的景物不會發(fā)生明顯的位移;而如果是手持200mm鏡頭拍攝,景物就會明顯地隨之晃動。

在使用50mm鏡頭拍攝時,機震產(chǎn)生的晃動不會在畫面中產(chǎn)生易于察覺的影響。

在200mm端,機震并沒有增強,但是因為焦距的增加,微小的晃動被相應放大了。
機身搖攝
搖攝,就是隨著拍攝對象的移動,相應地移動相機進行跟蹤,并在跟蹤過程中按下快門完成拍攝。這一技巧可以在保證拍攝主體清晰的同時虛化背景,制造出富于動感的效果。搖攝之所以能夠?qū)崿F(xiàn)這種效果,是因為在跟蹤過程中,拍攝主體與相機之間是幾乎相對靜止的,而背景卻與相機之間形成了運動關(guān)系,所以被虛化了。
比起通常慣用的“凝固”動作的技巧,搖攝可以允許你使用更低的快門速度。在拍攝自行車比賽時,可能需要1/2000秒的快門速度才能獲得清晰的影像;但是如果采用搖攝,只需1/60秒甚至1/30秒就能獲得理想的效果。具體快門速度的選擇,要根據(jù)你拍攝時實際的光線條件、被攝物的行駛速度、距離以及運動方向來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