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要技巧
思考構圖
你需要仔細選擇拍攝地點。這里的背景要能夠與光跡形成對比,并且為畫面提供一個天然的框架,使得光跡能夠從中優美地穿行而過。將三腳架安置在一個安全的位置,并且仔細地考慮構圖。
選擇合適的鏡頭
廣角鏡頭能夠將光跡與其所在的環境背景一并納入畫面。將光圈設置在f/8至f/16之間,其相應的快門速度則為15s到60s。調節ISO設置,但注意避免其超過ISO800。
避免機震
為了最大程度地規避機震的影響,請啟用反光板預升功能配合2s的自拍延時,或者使用遙控快門。要獲得30s以上的曝光時間,你需要用到B門和遙控快門,來讓快門一直保持開啟狀態。
冬至已過,白晝的長度正在慢慢增加,但是仍然不夠滿足我們熱切的創作欲——那么,不妨也給夜晚一個機會吧!夜間攝影的一個有趣而又容易上手的題材,便是汽車車燈形成的光跡,在長時間曝光下,它們會形成五光十色、形態各異的抽象圖形。只需了解一些非常簡單的技巧、借助非常基礎的設備,便能創作出吸引眼球的美妙作品。你只需要一臺單反相機、一支廣角變焦鏡頭,一架穩固的三腳架,以及一個遙控快門。
要想成功地拍攝出漂亮的尾燈光跡作品,關鍵的一點便是選擇環境優美的拍攝地點。城市的市中心顯然是一個不錯的選擇,鱗次櫛比的建筑與五光十色的街燈,能為畫面帶來不少興趣點。但是,我們也不妨開拓思路——在一些不那么繁華的郊野,偶爾駛過清冷馬路的車輛,也能為我們帶來與眾不同的畫面風格。而從高處俯拍——比如在橋上拍攝,可以很好地凸顯光跡,使其與黑暗的街道形成鮮明對比。
為了獲得別致的光跡形狀,我們當然需要找到形狀優美的街道。彎曲的馬路、彼此交匯的道路、安全島,甚至是一條完全筆直的馬路,都能帶來很好的效果。在拍攝之前,要預先設想一下光跡的狀態。拍攝時間最好選擇在交通比較繁忙的時刻,這樣車燈的密度會比較高。此外還要記住一點,由不同方向駛來的車輛,其在畫面中留下的光跡顏色也會不同——離你而去的車輛,光跡是紅色的;向你駛來的車輛,光跡則是白色的。通常情況下,這兩種光跡都可以被拍進畫面,但是也許你只想保留其中一種,那么就需要注意這一點。
曝光時間是至關重要的。快門開啟的時間要足夠長,才能將足夠的光跡留存在畫面中,呈現出令人滿意的效果。一般來說,曝光時間介于15s到60s之間。在初次拍攝時,首先要計算,一共需要多長的時間,才有足夠數量的車輛駛過畫面。不過,多多嘗試不同的曝光時間也是大有裨益的,最終你將能夠確定一個最合適的時間。根據交通流量以及你想獲得的效果不同,每次曝光都應進行相應的調整。
只要快門速度能夠得到保證,你可以自由選擇快門優先模式(T/Tv)、光圈優先模式(A/Av),或者手動模式(M)來拍攝。在使用廣角鏡頭的前提下,一般將光圈設為f/8或者f/16即可,這一設置能夠保證足夠的景深范圍。為此,你可能需要對ISO值進行相應的調節,但是請盡量使用ISO100到ISO400之間的感光度設置,以避免出現過多的噪點。
大部分相機的最長曝光時間都是30s,為了獲得更長的曝光時間,我們需要用到B門——它能讓快門開啟任意長的時間。配合使用遙控快門,能夠避免接觸相機時產生的機震。當然,我們還需要一只能夠讀秒的表,借助它來對曝光進行計時。
為了保證長時間曝光下的影像也能纖毫畢現、絲絲分明,三腳架自然是必不可少的。不過,手持拍攝也可能帶來意想不到的有趣效果。無論如何,光跡攝影是個充滿了樂趣的題材,任何探索——比如平移相機,或者在曝光過程中變焦等等——都會為你帶來驚喜。放心大膽地嘗試,開發屬于你自己的光跡攝影風格吧!

尖端技巧
于夜色中發揮創意
不要太近
不要將三腳架置于離街道太近的地方,這無論對你還是對過往車輛的司機都很危險。車輛行駛產生的氣流還會讓三腳架產生晃動,從而造成機震。
注意避免干擾性的亮光
觀察拍攝環境,看看其中是否存在亮度遠遠高于車燈的光源。在長時間曝光下,這些光源很可能過曝,從而對畫面造成干擾。借助相機的直方圖,檢查畫面中過曝的高光區域。
白平衡
以RAW格式拍攝,這樣便可以在后期處理的過程中調節白平衡。由于我們拍攝的環境是混合了不同光源的,所以很可能會使得畫面出現偏色。
使用中灰濾鏡
如果你使用的是ISO100,以及鏡頭所能提供的最小光圈,而仍然無法達到所需要的曝光時長,不妨試試用中灰濾鏡來減少進入影像感應器的光線數量。這樣便能幫助你延長曝光時間。
手動模式
在弱光環境下,相機的自動對焦系統可能會力不從心。這時,不如切換到手動對焦模式(MF或M),然后將焦點置于車燈將要經過的位置。
攝影科學
這張照片好在哪里?
1 光跡與環境中的景色形成了和諧的平衡,曝光也非常準確。
2 極為合理的拍攝位置,使得畫面充滿了張力,遠處的山脈為畫面提供了完美的背景。
3 強有力的構圖,汽車尾燈的光跡將觀眾的視線引入了山峰之間。
4 出色的時間控制,白色與紅色光跡保持了同等的強度和連貫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