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題】
閱讀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伊索寓言中有這樣一個故事:在一個暴風雨的日子,窮人到富人家討飯。 “滾開!”仆人說,“不要打攪我們。”窮人說:“讓我進去在你們的火爐上烤干衣服就行。”仆人認為這不需要花費什么,就讓他進去了。進去后窮人請求廚娘給他一個小鍋,以便煮“石頭湯”喝。“石頭湯?”廚娘說,“我倒想看看你怎樣用石頭煮湯。”她答應了。于是窮人到路邊揀了塊石頭洗凈后放在鍋里煮。“可是,你總得放點鹽吧。”廚娘說,于是給了他一些鹽,后來又給了豌豆、薄荷、香菜,最后又把能收拾到的碎肉末都放在湯里。當然,你也許能猜到,這個可憐的窮人把石頭撈出來扔在回去的路上,美美地喝了一鍋肉湯。
試想如果這個窮人一開始就對仆人說“行行好,請給我一鍋肉湯吧”,會有什么結果呢?
請根據(jù)對以上材料的理解和體會,選擇角度,寫一篇作文。要求:自選文體,自擬題目,不少于800字。
【寫作指導】
“窮人”運用智慧循序漸進,最終達到目的——喝上有滋有味的肉湯,這說明只要肯動腦筋,就會變不可能為可能。“窮人”是這個故事的主角,也是被稱贊的對象。
立意參考:
1.做事應循序漸進,起點不要太高。如果看中了某個暫時超出你能力范圍的職位,公司不肯接納你,不要灰心,不妨退而求其次,從基礎職位做起。就像故事中的“窮人”一樣,先緩沖一下,然后調(diào)動聰明才智,由易而難,慢慢接近目標。說不定,你也能成功地煮出一鍋味道鮮美的“肉湯”呢!
2.歌頌智慧,倡導創(chuàng)造性思維,變不可能為可能(或“一切皆有可能”)。任何成功,都是因為找到了能把事情做得更好的辦法。培養(yǎng)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關鍵是要相信“我能做得更好”,有了這種信念,就能使大腦活躍起來。如果只想“不可能”“辦不到”“沒有用”“我不行”等,那么創(chuàng)造的大門就關閉了,一鍋味道鮮美的“肉湯”也就與你無緣了。
3.說“借”。“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自然萬物皆相輔相成,相互依賴,互相補充,共同發(fā)展。“借”亦是富有智慧的表現(xiàn),一旦摶扶搖而上九萬里,將贏得世人驚羨的目光。在“經(jīng)濟全球化”的今天,我們更應該互相彌補不足。借鑒,并不是人云亦云,亦步亦趨,而是借人之長補己之短。
4.方法的重要。話有三說,事有三做,說和做有不同的方式、方法。“窮人”說話和做事的方法給我們諸多啟示,讓我們聯(lián)想到鄒忌、觸龍、孟子等擅長說話辦事的人。
【佳作展示一】
曲線成就美麗
枝江一中 施成成
梵高曾說過:“一幅畫如果只有直線的重疊便會變得單調(diào)乏味,只有加上曲線的勾勒才能成就完美的畫作。”誠然,做人如同繪畫,如果不懂得將事情分解為無數(shù)件小事組成曲線,終會在冗雜的工作中自暴自棄,因此,曲線成就美麗。
曲線做事,締造財富神話。
亞洲首富李嘉誠從小立志高遠,要成為一名杰出商人。他懂得分解人生的目標,做過打字員、會計、皮鞋廠車間主任。正是曲線的積累使他在人生的激流中奮勇向前,完成了從無到有的跨越,締造了屬于自己的財富帝國。
倘若李嘉誠一心想著直接實現(xiàn)目標,那么他就不會獲得諸多人生經(jīng)驗和經(jīng)商智慧,更不會有今日的財富。是曲線做事締造了財富神話。
曲線做事,攀登科學頂峰。
是什么讓愛迪生經(jīng)歷多次挫折仍堅持不懈?是什么讓愛迪生成為眾人皆知的發(fā)明大王?他具有將一條艱難的直線轉化為無數(shù)曲線的能力。在試驗1000多次后,他找到了適合做燈絲的材料,在經(jīng)歷了反復論證和嘗試后,他發(fā)明了留聲機……在一個個曲線的故事后他完成了人生價值的提升,為人類社會的進步與發(fā)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曲線做事,開創(chuàng)大國奇跡。
剛剛成立的新中國沒有任何發(fā)展經(jīng)驗可以借鑒,于是出現(xiàn)了大躍進等不符合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的現(xiàn)象。鄧小平提出化直為曲的理念,將建設共產(chǎn)主義社會看做長久的任務并將其分為不同階段,終于改革開放的春風吹遍神州大地。30年發(fā)展,我們見證了東方巨龍的騰飛,奧運圣火普照華夏,世博會光耀中華,中國完成大國的轉變,傲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誠然,無數(shù)的曲線中承載了幾輩人的心血,然而,一條完美的弧線走出了直線難以企及的美麗,曲線做事開創(chuàng)大國奇跡。
魯迅用尖銳的筆觸和熾熱的愛國心喚醒昏睡糊涂的國民,實現(xiàn)曲線救國的心愿;黑人領袖馬丁·路德金“我有一個夢想”的演講激起黑人解放運動的高潮;袁隆平一步步摸索,一點點積累,為解決世界糧食問題做出了巨大貢獻。
曲線做事是一種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輝,是一種圓潤而不膩耳的音響,是一種睿智的處事之道。曲線做事,成就美麗。
【點 評】
這是一篇材料豐富、結構嚴謹?shù)淖h論性散文。文章以橫向的議論結構,詮釋了“曲線成就美麗”的主題,充分表達了對“曲線做事”的感悟和思考。
內(nèi)容方面,開篇以梵高的繪畫理念作類比,引出“曲線成就美麗”的主題,形象生動,意蘊深厚。然后,主體部分有機融入李嘉誠、愛迪生、鄧小平等人物材料,很好地充實了內(nèi)容,豐富了文章內(nèi)涵。文末照應開頭,點明主旨。
表達方面,開篇多處運用排比、設問等修辭,既緊扣了主題,又增強了文勢,使人眼前一亮。大量的人物材料引用,顯示出作者較高的文化積淀和思維深度。
發(fā)展等級方面,觀點新穎。結構上張弛有度,敘議結合,文體特征鮮明。
【佳作展示二】
變通改變?nèi)松?/p>
枝江一中 袁 夢
“條條大路通羅馬”,世界很大,道路很多,我們需要堅持,但當堅持不能達到目的時,就必須變通一下。
張軍,在這個多元化的時代,在這個人們都習慣于肥皂劇、流行歌曲的時代,他卻憑借著那古老的藝術——昆曲,在這個社會游刃有余。昆曲是古老的,張軍卻很時尚,昆曲就像是他身上的一件花衣服,他在上面加入了各種人們樂于接受的時尚元素,和流行曲混搭、和鋼琴曲混搭、和歌劇混搭……有的人說他在惡搞中國文化。在他看來,這只是堅守中的創(chuàng)新,正因為這種種“惡搞”使昆劇文化得以發(fā)揚光大。沒有一成不變的事物,適當?shù)淖兺ǜ菀椎诌_目的地。
相反,那些拼命保護昆曲的“老古板”們卻沒能將昆曲保住。他們固守著陳舊的昆曲傳播理念,最終將昆曲“溺死”在傳統(tǒng)中。
變通是一種能力,沒有這種能力,會舉步維艱,騎虎難下。
張愛玲當年在上海是響當當?shù)娜宋铮读髂辍贰秱髌妗范际瞧浣?jīng)典,但是她失敗了。可她不愿放棄,一直堅持著,到最后,我們只能從她的英文日記中讀出其內(nèi)心的蒼涼。她最終的失敗歸根結底還在于不會變通。一個人鉆進了死胡同,若不轉個方向是不可能柳暗花明又一村的。
歷史容不得假設,令張愛玲傾心不已的大才子胡蘭成也是自命清高、不會變通的代表,他有書法、寫作等諸多方面的天賦,卻偏偏涉足政治,結果,最終以大漢奸的身份被人唾棄。他的悲劇在于不會變通,最終只能自嘗苦果。
變通能力很重要,不只對于個人,對于一個集體,乃至一個國家都很重要。
相信大家都看過湖南衛(wèi)視的“勇敢向前沖”這個節(jié)目,因為大眾化,這個節(jié)目很快就紅了,引來了各大電臺爭相效仿。浙江衛(wèi)視卻不會變通,直接將一樣的節(jié)目搬上熒屏,結果收視率很低。后來,浙江衛(wèi)視抓住“民眾參與”這一特點,將其改成了“我愛記歌詞”這一大型民眾互動節(jié)目,獲得了成功。
如今“我愛記歌詞”已成了浙江衛(wèi)視的標志,因為小小的變通,浙江衛(wèi)視名聲大振,變通的效果也可見一斑。
我們無需時時固守,應該時時創(chuàng)新,看準時事,積極變通,一定可以改變?nèi)松?/p>
【點 評】
這是一篇典型的議論性散文,文章緊扣“變通改變?nèi)松闭归_論述,充分表達了作者對“變通”的深刻認識——沒有事物是一成不變的,適當?shù)淖兺ǜ菀椎诌_目的地。
內(nèi)容方面,作者沒有空洞地說教,而是從正反兩個角度選擇不同的典型人物來說服讀者,感染讀者,在潛移默化中讓讀者對“變通”有了深刻的認知。
表達方面,用敘述代替說理,用事實代替說教,論證形象而不空洞。
發(fā)展等級方面,文章材料典型新穎,語言平實而富有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