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回合柴魚 VS 財魚
朱建頌:應寫作“柴魚”,因為《本草綱目》記載“俗呼火柴頭魚”,火柴頭就是燒灶用的撥火棍,圓溜溜,黑乎乎的身子,俗稱黑魚。
邵則遂:民間早已有“財魚”之稱,已約定俗成,而且有吉祥之意,不必改為“柴魚”。
劉謙定:民俗的方言要有與時俱進的。雖然源自《本草綱目》,但隨著歷史推進,這個民俗也在變,從柴魚,逐漸演變成發財的財,這樣就適應了現在廣大老百姓所能接受的程度。我倒比較主張發財的財,通俗易懂,又好寫,還考慮到從眾的心理。
第二回合洋盤VS 楊絆
朱建頌:主要依據是《現代漢語詞典》,其中明確標明是方言:“對都市中普通的或時髦的事物缺乏常識、經驗的人。”這個詞來自上海方言,興起于20世紀之初,現在吳語地區普遍存在。
劉謙定:我認為應該是楊絆,出自楚劇《楊絆討親》中的主人公楊絆。
胡全志:到底是因為這個詞來命名這個人,還是先有這個人再演變成這個詞。
第三回合闖猴子 VS 撞猴子
朱建頌:應寫作“闖猴子”,雖然說的是撞猴子,但是字要寫準確。
劉謙定:舉個例子,廟里敲鐘,那叫撞鐘。撞猴子是這樣的,指他去撞汽車,去碰瓷的,哪有闖這一說。
胡全志:碰撞的撞,如“撞鐘”、“我被青春撞了一下腰”等,通俗直觀。“闖”,有猛沖、招惹的含義。而撞,詞義本身就有詐騙的含義。如撞鐘太歲(招謠撞騙者);撞嚇(詐騙);撞蠓子(撞騙)。
第四回合醒倒媚VS 醒倒迷
胡全志:就是“媚”(武漢話作méi)。
劉謙定:是“迷”,因“迷”在武漢話中也讀méi。是像妖精那樣迷惑他人。
胡全志:從“媚”字的表義來看,是“迷”字遠遠不及的。其基本字義是諂,逢迎:~外。~世(迎合世俗)。~眼。~惑。~態。諂~。獻~。奴顏~骨。又比如:諂媚(用卑賤的態度向人討好);媚上(取悅主上);媚色(取悅于人的神態);媚世(討好世俗的人);媚撫(撫愛;取悅);媚術(逢迎諂媚的伎倆);媚愛(取悅;取寵);媚灶(比喻阿附權貴)假借為“魅”。具有魅力,具有誘惑力或吸引力的。如“鬼媚不能欺。”
論戰背景:
武漢話用嘴說,不是難事,若行諸于筆端則有些麻煩,因為官方沒有專門的方言詞典,作家和記者們在行文時,大多是只求音同,很少深究字的含義,4月27日,在《大武漢》主辦的“常用武漢方言規范研討會”上,一批民間專家就“武漢話”如何用字斗起了嘴皮,本刊記者詳實記錄如下。
學院派代表 PK 民間派代表
(列席人員)
朱建頌 “武漢方言研究第一人”,著有《武漢方言
詞典》、《武漢方言研究》等多本著作。
邵則遂 中南民族大學中文系主任、教授、博士
阮桂君 武漢大學中文系副教授
劉謙定 武漢民俗專家
胡全志 民間方言研究者
丁運時 民間方言研究者
張幼明 民間方言研究者
胡晉鄂 民間方言研究者
楊東輝 民間方言研究者
第五回合癱腔 VS 癱槍
胡全志:是“癱腔”。 癱腔,源于戲曲演唱。意思是塌了嗓子,戲唱不下去了,觀眾要喝倒彩,名頭也壞了,因而不敢上臺。
京劇界有個說法,演員在中老年時期,由于生理關系,發生失音現象,完全不能唱戲,叫做“塌中”。用假嗓唱戲的演員,老來塌中的較多。另外,戲曲演員在青春期發育時嗓音變低或變啞,又叫“倒倉”。總之,失音、塌中、倒倉,都是指的塌嗓子。梨園界有這么一句話格言:“弟子無音客無本”,是說一個人沒有嗓子(指嗓音條件差)想唱戲,就如同手里沒錢想做買賣一樣。還有一句話:“練武的靠膀子,唱戲的靠嗓子”,要是沒嗓子,就吃不了這碗“開口飯”。
有人認為“癱腔”是“癱槍”,喻指男性性無能。類似的例子也有,如“棉條”,本義是將棉花搓成條狀,用來紡線。方言里隱喻為像“棉條”一樣老實。但是,從邏輯分析來看,“癱腔”比“癱槍”似乎更合理。武漢方言里還有一句:“癱條”,一般指被打傷了,躺在床上不能動了。“條”,指身子。“癱腔”,是說嗓子“癱(倒、塌)”,“癱條”,是說身子“癱”了,二者都很直觀。況且,“癱腔”已被多數人所接受,已經約定俗成,即或“癱槍”擺脫臆測之嫌,因涉隱喻,也可收編到“癱腔”之中,以形成書面上的規范與統一為佳。
劉謙定:這個詞在武漢還有一種讀法,叫“貪漿”。
第六回合松作眼 VS 松鑿眼
胡全志:應是“作眼”。“作眼”,本義是做眼線:做抓捕犯人的向導。所謂做眼線,是指充當暗中偵察、引路以及現場示意者。在漢話方言里引申為被緊盯鎖定的目標、對象。而“松作眼”,是比喻放松、放過所緊盯的目標、對象;放松警惕、放棄責任;饒恕、寬恕過失;示弱、泄氣等。
松作眼,就是給對方以機會。不松作眼,表示鍥而不舍,持續關注。是個中性詞,具體應用靈活多變。
劉謙定:是鑿眼,出于木工。武漢作家協會主席彭建新此前認為是下圍棋中的“著眼”。
第七回合韻味 VS 運味
胡全志:“韻味”,據《漢語方言大詞典》,“韻韻味”,動詞:體驗一下。在武漢方言里,本來就有開洋葷的意思。韻,有品味、嘗試的含義。
劉謙定:是潤,滋潤的意思。
楊東輝:根據“電燈鋪搬家——運泡子”的武漢歇后語,應該是“運”。
第八回合懷貨 VS 槐貨
胡全志:“懷”。 指懦夫、能力差。據《漢語方言大詞典》,“懷”,贛方言,形容詞:差,質次。(例)湖北浦圻:“這些貨太懷了。”
邵則遂:應作“槐”,理由是,“懷”,容易讓人理解為“偷”,即“懷藏”之意。作“槐”不會引起歧義。
第九回合第九回合
劉謙定:我認為是參刀。參類似于敬拜的意思,參加的意思,“參刀,那里在趕殺場,”那是罵人撒,你鉚起跑,就說你去趕殺場,你去參刀,你去參拜刀。所以是這個意思,是參加的參。餐刀吃飯?那不是的。
胡全志:不是的,這個餐就是以頸就刀的意思,就是吃刀,挨刀,《竇娥冤》這一系列的劇里面出現了餐刀這個詞。就是趕殺場,就是以頸就刀,就義的意思,不是參拜的參。
朱建頌:是往這個刀上參,往刀上跑,是罵人家的,不是那個吃刀子,那個參加的參也不好,應該用“躥”,讀音為\"cuā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