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繼會
個性化護理模式在改善消化內科住院患者不良心理狀態中的效果研究
陳繼會
目的探討個性化護理模式在改善消化內科住院患者不良心理狀態中的效果。方法選取本院住院治療的 82例患者,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傳統護理模式組)和觀察組(個性化護理模式組)每組各41例,將兩組患者護理前及護理后1周的HAD量表評分進行比較。結果護理后1周觀察組的HAD量表兩個方面≤7分比例均高于對照組,P<0.05,有顯著性差異。結論個性化護理模式在改善消化內科住院患者不良心理狀態中的效果較佳,在消化內科具有較高的推廣應用價值。
個性化護理模式;消化內科;住院患者;不良心理狀態
消化內科住院患者因為需要住院等原因,加之疾病造成的機體不適等,情緒和心理多受到明顯的影響,而這對于患者的治療態度易產生明顯的不良影響,而護理在緩解患者的這些方面中的效果較為值得肯定,但不同護理模式的效果存在一定差距[1]。本文就個性化護理模式在改善消化內科住院患者不良心理狀態中的效果進行觀察,具體分析如下。
1.1一般資料選取2010年10月~2012年3月于本院進行住院治療的82例患者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傳統護理模式組)和觀察組(個性化護理模式組)每組各41例。對照組男23例,女18例,年齡31~73歲,平均(43.9±7.4)歲;住院時間2.5~20.5d,平均(6.1±1.0)d;疾病種類:急慢性胃炎17例,食管炎8例,胃十二指腸潰瘍10例,其他6例。觀察組男24例,女17例,年齡32~74歲,平均(44.1±7.2)歲;住院時間2.5~21.0d,平均(6.3±0.9)d;疾病種類:急慢性胃炎17例,食管炎8例,胃十二指腸潰瘍11例,其他5例。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住院時間及疾病種類構成均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護理方法對照組采用傳統護理模式進行護理,根據患者所患疾病種類及嚴重程度進行健康宣教、對癥護理及治療配合性質的護理等,并對患者的不良情緒進行疏導。觀察組則采用個性化的護理模式進行護理,針對每例患者的實際情況,如疾病種類、嚴重程度、治療方案、情緒及心理狀態、理解能力及其他個性化情況進行綜合分析總結,然后根據分析結果制定每個護理程序的個性化護理細節,使之針對每例患者的特點進行針對性解決,從而滿足每例患者各個護理方面的需求,達到最佳的護理效果。
1.3評價標準HAD量表共包含涉及焦慮以抑郁心理情緒的14個問題,其中7個問題為評估焦慮,7個問題評估抑郁,每個方面均以8分為陽性分界值,即≤7分表示正常,≥8分表示存在焦慮和(或)抑郁[2]。
1.4統計學處理兩組患者需要進行比較及統計學處理的數據包含計量與計數兩類,其分別采用t與卡方檢驗處理,軟件包為SPSS 16.0,P<0.05為有顯著性差異。
護理前兩組患者的 HAD量表焦慮與抑郁兩方面≤7分比例比較,P>0.05,而護理后1周觀察組的焦慮與抑郁兩方面≤7分比例均高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護理前后的HAD量表焦慮與抑郁評分比較[n(%)]
消化內科住院患者受到疾病及其他相關方面的影響,多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良心理情緒,其中以焦慮、抑郁等情緒狀態較為突出,而這些情緒的存在不僅影響患者的治療信心和態度,對于患者的康復效果及速度的不良影響也不容小覷[3]。護理作為對患者日常心理狀態影響最為明顯的干預手段之一,其在緩解患者的不良心理及情緒中的效果較為明顯,但是不同的護理模式對患者心理狀態的影響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認為護理模式的選取不可忽視。本文就個性化護理模式在改善消化內科住院患者不良心理狀態中的效果進行觀察,且與傳統常規護理程序干預下的患者進行比較,結果顯示個性化護理模式干預下的患者HAD量表中的焦慮與抑郁兩方面的改善幅度均更大,主要與個性化護理更為針對性的對患者產生焦慮、抑郁的因素進行分析總結及制定針對性的處理有關[4-5]。綜上所述,個性化護理模式在改善消化內科住院患者不良心理狀態中的效果較佳,在消化內科具有較高的推廣應用價值。
[1]王靜萍,王國珍.循證護理與個體化護理對消化內科患者效果分析[J].中外醫學研究,2012,10(12):101-102.
[2]李加莎,欒琰,金茜,等.淺談人性化護理服務在消化內科的應用體會[J].解放軍醫藥雜志,2011,23(4):211-212.
[3]林成香.消化內科患者的個性化護理研究[J].中國健康月刊,2011,30(3):208-209.
[4]王汝平.健康教育和心理護理在胃潰瘍穿孔治療中的作用[J].中國實用醫藥,2010,5(20):187-188.
[5]肖良.護理干預對消化內科患者的影響[J].醫學信息(中旬刊),2011,24(5):1966-1967.
宜都市中醫院,湖北宜都 443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