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穗生
地巴唑聯合西比靈治療100例血管神經性頭痛的臨床研究
李穗生
目的分析地巴唑聯合西比靈治療血管神經性頭痛的臨床療效。方法將200例血管神經性頭痛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每組100例,治療組用地巴唑聯合西比靈治療,對照組僅用西比靈治療。結果治療組的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治療組在治療后紅細胞比容、血漿黏度、全血比黏度、纖維蛋白原含量顯著降低,腦部血流速度顯著減慢,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地巴唑聯合西比靈治療血管神經性頭痛的臨床療效顯著,而且對血流動力學和腦部血液流動速度有顯著的改善作用,毒副作用小,值得臨床推廣使用。
地巴唑;西比靈;血管神經性頭痛
血管神經性頭痛是一種神經內科常見的病癥,主要表現為一側或雙側頭部搏動性跳痛、刺痛或脹痛,同時伴有一些癥狀,如煩躁、失眠、惡心、嘔吐等,且頭痛具有間歇性、反復發作、加劇等特點[1]。其發病機制目前尚未明確。自2007年12月~2011年12月,我院采用地巴唑聯合西比靈治療100例血管神經性頭痛患者,取得滿意的臨床療效,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研究對象為我院就診的血管神經性頭痛患者200例,隨機分為兩組,每組各100例。治療組男24例,女76例,平均(27.1±3.4)歲,平均病程(2.4±6.3)年。對照組男 26例,女 74例,平均(27.9±3.5)歲,平均病程(2.6±7.1)年。兩組患者在年齡、病程等方面差異無顯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療方法治療組口服西比靈1次5mg,1日1次,地巴唑1次15mg,1日1次治療;對照組僅口服西比靈1次5mg,1日1次治療。兩組療程均為30d,治療期間不再服用其他藥物。用藥30d后觀察兩組用藥后的臨床療效、毒副作用發生情況,比較分析治療組治療前后血流動力學與腦部血流速度的變化情況。
1.3療效標準[2]痊愈:主要臨床癥狀及伴隨癥狀(如煩躁、失眠、惡心、嘔吐等)消失,半年內無復發;顯效:主要臨床癥狀及伴隨癥狀(如煩躁、失眠、惡心、嘔吐等)顯著減輕,半年內無復發,只在緊張、勞累等特殊情況下,癥狀略加重;無效:主要臨床癥狀及伴隨癥狀(如煩躁、失眠、惡心、嘔吐等)略有減輕,但半年內復發次數無明顯減少甚至惡化。總有效率=痊愈+顯效。
1.4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 13.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采用t檢測,計數資料采用卡方檢驗,P<0.05表示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
2.1兩組臨床療效比較治療組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n,%)
2.2治療組治療前后血流動力學變化情況治療組患者在治療后紅細胞比容、血漿黏度、全血比黏度、纖維蛋白原含量顯著降低(P<0.05),見表2。
2.3治療組治療前后腦部血流速度變化情況治療組患者在治療后腦部血流速度顯著減慢(P<0.05),見表3。
表2 治療組治療前后血流動力學變化情況(±s)

表2 治療組治療前后血流動力學變化情況(±s)
注:與治療前比較*P<0.05
治療前 100 51.2±2.56 3.21±0.12 9.91±2.43 3.83±1.72治療后 100 42.0±2.41*1.42±0.06*6.22±3.01*1.92±1.61*
表3 治療組治療前后腦部血流速度變化情況(±s)

表3 治療組治療前后腦部血流速度變化情況(±s)
注:與治療前比較*P<0.05
組別 大腦前動(cm/s) 大腦中動脈(cm/s) 大腦后動脈(cm/s) 脈搏指數左 64.32±10.71 83.57±13.64 60.92±10.41 0.81±0.13治療前 右 65.24±11.47 81.43±12.78 61.64±11.23 0.85±0.21左 50.79±8.68*64.32±12.21*48.84±8.34*0.56±0.16*治療后 右 53.76±7.36*60.66±10.26*49.73±8.69*0.58±0.24*
血管神經性頭痛是臨床常見的一種急性頭痛,其發病率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而不斷升高,且女性患者占大多數。目前,該病病因尚不明確,多數學者認為血管神經性頭痛和顱內外血管舒縮功能以及血流動力學改變有一定關聯[3]。當腦部血管平滑肌細胞內的Ca2+濃度升高時,鈣超載可迅速激活磷脂酶C和血栓素A2,二者可分解膜磷脂,導致血小板活化因子的大量產生,很大程度上加快了血小板聚集的速度[4]。此外,血管持續收縮的現象隨著鈣超載而出現,引起患者發生頭痛。血管神經性頭痛在發作之前,血小板的聚集現象顯著增多而且凝聚能力明顯提高,接著血小板大量釋放的5-羥色胺會黏附在血管壁上,增強血管壁的敏感性,使顱內的小血管收縮而導致前驅癥狀。其收縮血管的作用隨著血漿中的5-羥色胺濃度的不斷降低而逐漸消失,患者進而出現血管擴張性頭痛等癥狀[5]。
地巴唑是臨床常用的血管擴張降壓劑,其藥理作用是直接松弛血管平滑肌,擴張血管,降低血管阻力進而起到降低血壓的作用。此外,它對胃腸道平滑肌也有解痙作用,對中樞神經有輕度興奮作用,且臨床證明其作用效果顯著[6]。西比靈是一種高選擇性的鈣離子通道拮抗劑,脂溶性較好,可以通過血腦屏障結合位于腦部血管平滑肌上的電壓依賴性通道上的特異性結合位點,使靜脈收縮減少,防止各種條件作用下過量的鈣離子跨膜進入細胞而對細胞造成損害,減少鈣離子內流,降低細胞內鈣離子的濃度,使血管平滑肌松弛,同時可以選擇性地作用于腦血管,不僅可以抑制5-羥色胺、K+、A2、兒茶酚胺等導致的血管收縮,而且可以抑制去甲腎上腺素導致的血管收縮,顯著改善腦循環[7]。此外,西比靈還能夠阻止血小板的聚集和 5-羥色胺的釋放,從而達到止痛的目的。地巴唑聯合西比靈由于一定的協同作用,其抑制血小板聚集和5-羥色胺釋放的作用更加明顯,止痛效果更加迅速和顯著。
本研究結果顯示,地巴唑聯合西比靈治療血管神經性頭痛的臨床療效顯著,其效果比僅使用西比靈治療更理想,而且對血流動力學和腦部血液流動速度有顯著的改善作用,用藥后未發生不良反應,毒副作用小,在抑制血管病理性收縮、改善腦循環和腦部組織缺氧缺血現象等方面具有較好的協同作用,值得臨床使用和推廣。
[1]付海軍,付海龍.擬頭痛膠囊治療血管神經性頭痛的療效觀察[J].中醫中藥,2012,10(5):230-231.
[2]劉厚穎,周訓容,杜英.西比靈加用磷酸川芎嗪注射液治療血管神經性頭痛的療效觀察[J].貴州醫藥,2010,34(5):452-453.
[3]何學文.艾灸聯合西比靈治療血管性頭痛 38例臨床觀察[J].中醫藥導報,2011,17(6):78-79.
[4]張東亞,胡亞妮.西比靈聯合地巴唑治療血管神經性頭痛的療效觀察[J].中國醫藥導報,2011,8(26):89-90.
[5]劉淑穎.阿司匹林聯合芬必得西比靈治療偏頭痛療效觀察[J].中國醫學創新,2012,9(56):24-25.
[6]馬幫義,吳錦萍,韓麗.中醫治療血管神經性頭痛經驗[J].中醫研究,2011,24(10):60-61.
[7]李文杰,張方.黛力新聯合西比靈治療偏頭痛40例療效分析[J].中國臨床實用醫學,2010,4(11):119-120.
廣東省東莞市太平人民醫院,廣東東莞 523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