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愛英
加強重點環節管理 提升醫院感染控制質量
林愛英
目的分析如何加強醫院重點環節感染管理,探索預防和控制醫院重點環節感染的有效措施。方法將某醫院分為常規管理和重點環節管理兩個階段,將兩個階段的患者分為A組和B組,在重點環節管理階段通過宣傳教育及完善規章制度及考核方式,緊抓醫院重點部門和環節中的感染預防與控制,針對醫院特殊時期、特殊事件、重點人群關鍵預防和處理。進行相應的感染預防和控制3個月后,分別對A、B兩組患者的院內感染率進行統計比較。結果A組孕產婦感染4例,新生兒感染6例,手術感染6例,其他治療感染0例,總感染率1.57%;B組孕產婦感染63例,新生兒感染75例,手術感染56例,其他治療感染58例,總感染率24.71%。A組采用重點環節感染管理的效果明顯優于B組,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結論完善醫院對感染預防和控制的規章制度,加強對各部門、各環節及醫務人員感染防控的考核,全面提升醫務人員感染防控意識和防控技術是有效管控醫院感染的主要方法和途徑。
醫院感染;環節;感染管理;控制;預防
醫院感染又稱院內感染,由于醫院是各種病毒、細菌、易感人群高度聚集的公共場所,院內更容易發生感染,不僅加重了患者的痛苦和生命威脅,增加了患者經濟負擔,還威脅到院內醫務人員和患者家屬的健康,降低了醫院的醫療質量和安全水平,阻礙醫院的正常運營和發展[1]。目前,醫院感染已引起醫療機構和社會各界的高度重視,如何加強重點環節、重點部門醫院感染的預防和控制是一個急需探討和分析的問題。
1.1一般資料A組(重點環節管理)患者:某醫院2012年3月~2012年6月入院患者1020例(包括新生兒),年齡0~82歲,平均42.3歲。其中221例為首次妊娠,283例接受分娩手術,516例接受其他手術及治療。對入院患者全部進行常規生化檢查。B組(常規管理)患者:某醫院2011年11月~2012年2月入院患者1020例(包括新生兒),年齡0~78歲,平均43.8歲。其中222例為首次妊娠,297例接受分娩手術,501例接受其他手術及治療。對入院患者全部進行常規生化檢查。
1.2方法
1.2.1手術室的感染管理手術室是醫院易感人群最集中的地方,因而最容易發生感染。應實行全天候的嚴格無菌操作,制定嚴格規范的操作流程和操作標準,同時由專門的考核部門對部門及醫務人員實行嚴格衛生、操作考核和監測,對考核不合格的個人及科室予以相應處罰[2]。
1.2.2產房感染預防管理產房中分娩無菌操作過程的關鍵環節主要有無菌斷臍、宮腔探查、會陰縫合等操作過程,對這些關鍵易感環節應重點監控,嚴格消毒滅菌[3]。
1.2.3新生兒感染預防管理新生兒所用的所有哺乳用具應進行高壓消毒滅菌并注意妥善保管。新生兒的奶粉應在使用前認真核對使用日期,開啟后應一次用完。對新生兒進行護理前要洗凈雙手并進行消毒。
1.3數據處理本次實驗數據采用SPSS 12.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其中計量資料對比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對比采用卡方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A組1020例,總感染率1.57%;B組1020例,總感染率24.71%。A組采用重點環節感染管理的效果明顯優于 B組采用的常規感染管理效果,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詳細比較結果,見表1。

表1 A、B兩組患者院內感染率對比[n(%)]
重點環節感染預防控制階段,院內感染的整體管控水平和全體醫務人員的感染預防意識、相關專業知識、技術得到提升,院內感染率大大降低。手術室、產房等科室是易感人群最集中的科室,重點針對這些科室的重點環節進行整改,注意區分污染區、清潔區和無菌區,注意日常操作的規范性,對這些科室應實行全天候的嚴格無菌操作,制定嚴格規范的操作流程和操作標準。重點科室無菌區、清潔區和污染區的清潔用具如拖把、抹布等應區分使用,并在使用后徹底清潔、晾曬、消毒。醫務人員進入手術室、產房等重點科室應穿戴專用帽子、衣、褲、鞋,并嚴格按照相關規章制度進行相關操作;既要防止外源性感染,又要控制內源性病原菌的增長繁殖。定時對重點科室進行通風和紫外線照射,通風和紫外線照射的時間根據產房的濕度及空氣質量決定。完善醫院對感染預防和控制的規章制度,加強對各部門、各環節及醫務人員感染防控的考核,全面提升醫務人員感染防控意識和防控技術是有效管控醫院感染的主要方法和途徑。
[1]楊梅.綜合性醫院的醫院感染管理[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1,21(11):2287-2288.
[2]于曉牧.門診醫院感染規范管理[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0,20(8):1120-1121.
[3]朱秋俠,張榮林,陸愛勤,等.加強過程管理有效預防與控制醫院感染[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1,21(22):4765-4766.
湖北省武漢市新洲區婦幼保健院,湖北武漢 430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