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其珍
預混胰島素在糖尿病強化治療的療效研究
王其珍
目的探討對糖尿病患者使用預混胰島素以及普通胰島素加睡前胰島素的強化治療糖尿病的臨床效果。方法選68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照隨機的方法將2型糖尿病患者分成實驗組和對照組,對實驗組患者應用三餐前注射預混胰島素的方法強化治療,對照組采用普通胰島素加睡前胰島素的方法進行強化治療,療程為六個月,研究治療后糖化血紅蛋白、空腹血糖、飯后 2h血糖、兩天血糖平均水平、血糖達標的時間、低血糖發生率、住院時間、胰島素使用量以及低血糖后不良反應發生率等指標。結果實驗組飯后2h血糖水平較對照組高,P>0.05,不存在顯著性差異;治療后兩組血糖均達標,但是實驗組的達標時間顯然更短,且P<0.05,存在顯著性差異;空腹血糖、兩天內血糖平均水平指標實驗組均低于對照組,其P<0.05,存在顯著性差異;實驗組低血糖發生率、住院時間、胰島素的使用量以及低血糖后不良反應發生率指標均較對照組低,P<0.05,存在顯著性差異。結論應用預混胰島素強化治療糖尿病的方法比應用普通胰島素加睡前胰島素的強化治療糖尿病方法效果好,并且恢復時間短,不良事件發生率低,值得人們反復研究以及推廣。
預混胰島素;糖尿病;強化治療;療效研究
隨著社會老齡化趨勢的日益明顯,糖尿病的發病率在逐年上升,發病年齡也在提前。其中2型糖尿病占糖尿病總比例的 80%,該病臨床表現主要有疲乏、無力、口干、頭痛、脫皮、視物不清等,2型糖尿病發病主要原因是胰島素分泌缺陷。目前主要的治療方法就是重建患者胰島素分泌的模式,而胰島素強化治療的方式近期已經得到了專家以及社會各界的普遍關注,本文主要對68例2型糖尿病患者進行胰島素的強化治療,效果顯著,現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選取2010年8月~2011年8月來本院就診的68例確診為2型糖尿病患者,其中男37例,女31例,年齡在21~70歲,平均41.4歲,病程2~12年,平均6.7年,排除不愿意進行血糖檢查、心臟病等功能不全、妊娠期婦女以及有精神病史者、酸堿失衡、感染,統計檢驗一般資料P>0.05,無顯著性差異,具有可比性。
1.2治療方法主要適用儀器為動態血糖監測儀、強生血糖儀。征得患者同意之下,將本院就診的 68例患者按照隨機的原則分成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34例,所有患者在入住本院以后均停用之前使用的口服降糖藥,并且測定患者的空腹血糖、飯后2h血糖、兩天血糖平均水平,實驗組采用三餐前15min注射預混胰島素的方法強化治療,應用藥物為諾和銳,初始用藥量按照患者的體重決定,用藥比例為 2:1:2。對照組采用普通胰島素加睡前胰島素的方法進行強化治療,主要采用諾和靈以及優泌林,用藥比例為 3:2:2:3,首次注射為三餐前的30min,第二次注射為臨睡前15min,療程為6個月。應用氧化酶的方法測定血糖,這種方法原理是葡萄糖在葡萄糖氧化酶的作用能夠產生過氧化氫以及葡萄糖酸,而在過氧化物酶作用的情況下,過氧化氫可以與鄰聯甲苯胺生成藍色物質,這種有色的物質在625納米的波長情況下,顏色會與葡萄糖濃度成正比,而通過對該化學物質進行吸光度的測試,則能夠有效的計算該樣品中的葡萄糖含量,從而達到測定血糖的目的。糖化血紅蛋白的檢測方法采用高壓液相層析的方法,這種方法主要的應用原理是利用高壓輸液泵,將內含不同比例糖化血紅蛋白血漿裝有固定相的色譜柱,進行柱內各成分被分離后,進入檢測器,然后使用積分儀以及記錄儀記錄相應的色譜信號。
1.3臨床觀察研究治療后糖化血紅蛋白、空腹血糖、飯后2h血糖、兩天血糖平均水平、血糖達標的時間、低血糖發生率、住院時間、胰島素使用量以及低血糖后不良反應發生率等指標。2型糖尿病標準為糖化血紅蛋白≥6.5%,或飯后 2h血糖>11.1mmol/l,或空腹血糖>7mmol/l,或隨機血糖>11.1mmol/l的情況。達標標準為2型糖尿病患者持續3d飯后2h的血糖為7~10mmol/l之間,空腹血糖控制在6.1~7mmol/l之間。
1.4統計學方法運用SPSS 16.0進行分析,主要采用統計T檢驗以及卡方檢驗等方法,空腹血糖水平、餐后2h血糖水平以及糖化血紅蛋白的平均值和方差之和用(±s)表示,實驗組飯后 2h血糖水平較對照組低,但是P>0.05,不存在顯著性差異;治療后兩組血糖均達標,空腹血糖、兩天內血糖平均水平指標實驗組>對照組,實驗組低血糖發生率、住院時間、胰島素使用量以及低血糖后不良反應發生率指標都較對照組低,并且P<0.05,存在顯著性差異。
研究結果見表1,從表1可知,治療后的實驗組早飯后2h血糖略高于對照組,并且P>0.05,不存在顯著性差異,其余糖化血紅蛋白、空腹血糖以及兩天血糖平均水平均低于對照組,并且P<0.05,存在顯著性差異。

表1 兩組各指標對比(mmol/L)
實驗組以及對照組低血糖以及低血糖后不良反應發生率表見表 2,可見實驗組低血糖發生率為5.88%,對照組為20.59%,實驗組低血糖不良事件發生率為 2.94%,對照組低血糖不良事件發生率為14.71%,并且P<0.05,存在顯著性差異。
相應的胰島素用量以及效果見表3,由表3可知,實驗組比對照組達標時間以及住院時間都短,并且P<0.05,存在顯著性差異,但是胰島素使用量實驗組比對照組多,但是P>0.05,不存在顯著性差異。

表3 相應的胰島素用量以及效果對比
對于2型糖尿病的治療來說,口服降糖藥是一種最常用最方便的治療方式,但是隨著患者病程的加長、病情的加重,最終也必須使用胰島素。預混胰島素應用就是一種治療加重糖尿病的強化治療方式,預混胰島素主要分為兩類:一類是預混胰島素類似物,本研究就采用這種類型的預混胰島素;第二類是預混人胰島素,這種方式主要有兩個特點,它極其適合我國2型糖尿病的治療并且很少有導致患者發生重度低血糖的事件發生,治療效果快,恢復時間短,是一種值得進一步研究并且推廣的治療糖尿病方式。盡管目前對預混胰島素治療尚屬于初級階段,研究以及發展并不算深入,但隨著進一步研究的深化和完善,必將更好的為患者服務,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以及身體健康。
[1]李寧.三種胰島素應用方案治療 2型糖尿病療效觀察[J].陜西醫學雜志,2012,41(3):251-254.
[2]侯文芳,洪天配,謝超.初用胰島素治療的成年2型糖尿病患者中強化胰島素與常規胰島素治療的比較[J].中國糖尿病雜志,2008,16(6):383-386.
[3]楊文英.預混胰島素類似物靈活的個體化應用之選[J].藥品評價,2011,08(17):20-24.
[4]曾俊,楊剛毅,徐秋,等.重組人胰島素注射液(優思靈 R)強化治療 2型糖尿病的療效和安全性[J].重慶醫科大學學報,2010,35(6): 9465-9468.
[5]李金娥,張喆.雙時相胰島素類似物在胰島素強化治療中的應用[J].世界臨床藥物,2005,26(12):718-722.
[6]黃賓協.優泌樂25強化治療2型糖尿病的臨床觀察[J].中國科技信息,2008(16):198-202.
[7]海燕,徐軍,楊華,等.健康教育對不同文化程度的社區2型糖尿病患者的干預效果評價[J].中國全科醫學,2011,14(31):3634-3638.
[8]石紹川,張凌,李鈳,等.吡格列酮對脂質灌注大鼠糖代謝和PPAR-?表達的影響[J].中國病理生理雜志,2008,24(7):945-949.
[9]馬曉霞,楊翠珍,牟景敏.杏丁注射液聯合二甲雙胍治療2型糖尿病[J].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2011,17(4):23-27.
[10]史載祥,李茂琴,許繼元,等.危重患者不同血糖水平時血清細胞因子濃度的變化[J].中國醫師雜志,2006,8(10):72-76.
廣西忻城縣人民醫院,廣西來賓 546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