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紅梅
椎管麻醉和全身麻醉對關節置換手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劉紅梅
目的探討椎管麻醉和全身麻醉在關節置換手術中應用的有效性以及安全性。方法選取本院收治的102例關節置換手術患者,隨機分成椎管麻醉組51例,全身麻醉組51例,比較兩組患者麻醉方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結果椎管麻醉組深靜脈血栓發生2例(3.92%),全身麻醉組深靜脈血栓的發生7例(13.73%);椎管麻醉組肺栓塞發生1例(1.96%),全身麻醉組肺栓塞發生6例(11.76%);椎管麻醉組術中失血量為(538.52±50.25)ml,全身麻醉組術中失血量為(821.25±71.31)ml。兩組在深靜脈血栓發生率、肺栓塞發生率、術中失血量上均具有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結論在關節置換手術中采取椎管麻醉能有效減少術后深靜脈血栓、肺栓塞發生率,可減少手術中患者的失血量,值得臨床推廣使用。
椎管麻醉;全身麻醉;關節置換手術;有效性;安全性
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社會形成,要求進行關節置換手術的患者正呈逐年上升趨勢,在關節置換術治療時進行手術麻醉是治療成功的關鍵環節[1]。本文選取2009年12月~2011年12月本院收治的102例關節置換手術患者,隨機分成椎管麻醉組51例,全身麻醉組51例,比較兩組患者麻醉方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F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選取2009年12月~2011年12月本院收治的102例關節置換手術患者,隨機分成椎管麻醉組51例,全身麻醉組51例,其中椎管麻醉組男31例,女20例;年齡41~81歲,平均(54.28 ±2.14)歲;全身麻醉組男30例,女21例;年齡42~80歲,平均(53.98±2.21)歲。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病情等一般資料方面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椎管麻醉組患者取側臥位,選擇在L2~L3的間隙部位進行穿刺,到達其硬膜外使用25G放入腰穿針進行蛛網膜下腔的穿刺,看到患者的腦脊液流出后給予濃度為75%的布比卡因葡萄糖混合液注射,在硬膜外腔進行置管[2]。
1.2.2全身麻醉組使用咪唑安定和芬太尼進行麻醉誘導,然后經靜脈注入順苯阿曲庫銨、丙泊酚,最后進行氣管內插管,使用連接麻醉機輔助通氣。術中麻醉維持使用微量泵持續性靜脈泵注丙泊酚[3]。
1.3統計學方法數據結果采用 SPSS 17.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處理,計數單位采用(%)表示,計量單位采用(±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χ2、t檢驗,以P<0.05為有顯著性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1.4觀察指標觀察比較兩組患者的術后深靜脈血栓發生率、肺栓塞的發生率以及術中失血量情況。
2.1術后深靜脈血栓發生率椎管麻醉組深靜脈血栓發生2例,發生率3.92%;全身麻醉組深靜脈血栓的發生7例,發生率13.73%。兩組在深靜脈血栓發生率上具有顯著性差異,(χ2=15.25,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
2.2肺栓塞的發生率椎管麻醉組肺栓塞發生 1例,發生率1.96%;全身麻醉組肺栓塞發生6例,發生率11.76%。兩組在肺栓塞發生率上具有顯著性差異,(χ2=14.12,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
2.3術中失血量情況椎管麻醉組術中失血量為(538.52±50.25)ml;全身麻醉組術中失血量為(821.25±71.31)ml。兩組在術中失血量上具有顯著性差異,(t=14.2184,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手術和并發癥情況比較
隨著我國醫學水平的不斷提高,關節置換手術已成為治療骨關節病的重要方法[4],顯著的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質量。對于關節置換手術的患者在手術中選擇何種方法進行麻醉效果最佳,在這個問題上一直存在爭論[5]。使用椎管麻醉對于關節置換手術患者其麻醉效果作用迅速,對手術區域的肌松完善,有利于手術視野的暴露,更有利于手術操作。綜上所述,在關節置換手術中采取椎管麻醉能有效減少術后深靜脈血栓、肺栓塞發生率,可減少手術中患者的失血量,值得臨床推廣使用。
[1]高玉華,馬濤,施偉忠.關節置換術患者椎管內麻醉和全身麻醉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的Meta分析[J].中華麻醉學雜志,2010,30(4):406-408.
[2]李丹.腰硬聯合麻醉在高齡患者股骨頭置換術中的應用[J].河北醫藥,2008,10:1692-1693.
[3]黃建華,羅歡歡.舒芬太尼在老年人全身麻醉誘導期對血流動力學、應激反應和BIS的影響[J].中國現代醫生,2010,48(10):72-72.
[4]鐘利鑫.基層醫院全髖關節置換手術的麻醉體會[J].中國社區醫師,2009,11(215):84-84.
[5]徐啟明.臨床麻醉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6:25-132.
河南省商丘市第四人民醫院,河南商丘 476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