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蝕
在這個網絡盛行的年代,“作家”不再神圣。假如愿意,誰都可以寫一段文章,找個文學網站發出來。網站也大都慷慨,只要在網上發文的,都稱為“作家”,就像是女人都可以概稱為美女一樣,“作家”這個群體,剎那間浩蕩廣袤,粼粼如過江之鯽。
網絡文學借助網絡,迅速成為公民閱讀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因此很多的網絡作家被大家熟知。中國著名的文學大獎——茅盾文學獎特別從網絡文學中尋找有思想有分量的好作品,李敏的《遍地狼煙》因此成為網絡文學的佼佼者,雖然沒有走到最后,但是也反映了網絡文學的影響。
同傳統文學不同的是,網絡文學的“現實性”非常強。作者和網站想要生存下去,必須得有人看,得有點擊率,因此為了迎合讀者的口味,為了“刺激”,很多作者和網站的作家挖空心思,造噱頭,搞彩頭。不但要懸念迭起,有驚人之筆,還要“色、香、味”俱佳,這個“色”,是要真“色”的,要有性描寫,“香”和“味”也是要寫出能調動讀者的感官沖動的情節。
一句話,讓小說通過那些感官描寫勾住讀者。
筆者看過一個某網站編輯的創作經驗談。編輯是搞總裁文的,為了吸引那些涉世未深的小女生們持續閱讀,明確文中的女主角為“十五六歲”。如果不是法律規定跟十四歲女孩發生性關系屬于強奸,弄不好這些編輯能要求女主角“十三四歲”。除了小說寫作技巧外,明確說明女主角要“涉世未深”,一個字要“純”,最好直接就是小初中生。“總裁”呢,肯定是見多識廣,錢多得像金山,隨便一張口就是幾個億,這還是比較謙虛的“總裁”。與之形成差別的是小女孩家庭清貧,甚至很窮。這沒關系,小女孩跟“總裁”相遇后,“總裁”一句話,就讓小茅屋變成大別墅,腳蹬的三輪變成寶馬奔馳。這多誘惑人啊,誰家的小女孩看到這兒能不怦然心動?
這個還不是重點,小說要求最多在第三節(當然最好一開始),就要上床。這個“床戲”,還是重頭戲,要大力渲染。有些“名作家”干脆一開始就上床,一點筆墨都不浪費,描寫細致香艷,很多黃色小說都自嘆弗如。有的甚至搞了很多個小女孩搶“總裁”。“總裁”繁花閱盡,挨個上床后,才發現受了委屈和誤解的那一朵,才是最值得自己心疼的。這樣的小說還往往讓那些小女孩們淚水漣漣,覺得人心險惡,只有“總裁”才是大大好人一個。
十五六的小女孩無論在對這個社會的理解上,還是對性的認識上,正處于一個朦朦朧朧,探索欲非常強的特殊人生階段,這樣的小女孩看了這樣的文章,會有什么樣的引導作用,還用想象嗎?
很多這樣的寫手靠著類似的文章,收入豐厚。不知道當他們數著一筆一筆的錢的時候,他們的良心是否會受到譴責。他們毒害了多少小女孩的心靈啊。那些純潔的心靈,那些閃耀著稚氣的眼睛,當她們節省著自己的零花錢,進行充值閱讀的時候,作家們,你們的心靈是否有過顫抖?當她們被你的“妙文”引導著,一步一步看下去,幻想著自己的“未來”的時候,她們喜歡的作家們,正躲在家里數錢數到手軟。
誰敢說,他們或者她們的文章有人生教義,有理想有追求,有普世愛心?更不用說有思想、有深度了。
最近看了一個著名文學網站對旗下寫手的訪談。其中有一個讀者問某作家,如果她的孩子想看她寫的文章的時候,她是否會讓孩子看。作家說,如果她想讀,我就讓她讀。作家說得含蓄,是“她想讀”,而不是“要她讀”。顯然是覺得自己的文,沒有多大的人生教義。更不用說,通過文品看人品,我覺得該作家的話未必是真心流露。當作家開始販賣“文學地溝油”的時候,你能相信他說的話嗎?
著名作家安黎說他厭惡網絡文學,這個話有些偏頗,但是很多網絡文學的墮落程度,顯然已不是用“厭惡”就能涵蓋的。應該說,他們已經成了文學的“地溝油”,堂而皇之地擺在了讀者的餐桌上。
比制售地溝油還要惡劣的是,制售地溝油還要偷偷摸摸,并且受到了嚴厲打擊,而“文學地溝油”正大行其道,還有諸多的所謂“評論家”為其搖旗吶喊,說其“色香味”俱佳。地溝油也是色香味俱佳,你們全家吃嗎?
還有最近“作家”們比較喜歡的宮廷戲,把歪曲當做歷史,把肆意想象的情節七扯八拽就硬安在了某個歷史人物身上,把一部分人寫成了畜生,毫無人性;把另一部分人寫成了“高大全”,堅強、隱忍、富有同情心和犧牲精神。看著這樣的文章和電視劇,不由讓人想到了文革時期的某些“高大全”小說,除去人物身份和背景不同,二者簡直有異曲同工之妙。據說這樣加大反差是為了吸引讀者和觀眾。這樣的文不講究思想倒也罷了,因為作者本身就沒有思想,不講究厚度和深度也無可厚非,因為你不可能期望他們有深度和厚度,但是人要有起碼的道德基礎即尊重和敬畏,尊重歷史,敬畏先祖。如果連尊重都不懂,連敬畏之心都沒有,此人制作出來的文除了垃圾還能是什么?
可是還是會有人出來為這樣的垃圾搖旗吶喊,說這玩意兒“人物塑造有著大膽的創新,而這種創新始終追求著更深層次的文化品位”“給觀眾展示了真實而又厚重的歷史、語言和文化”。
我不知道寫這評論的作者有多高深的“文化品位”,有多“厚重的歷史知識”,最起碼我知道此人如果不是信口胡扯,就是品位低下,更不懂歷史。文化品位就是毫無止境地宣揚人心惡毒嗎?就是宣揚殘暴加血腥嗎?這樣的“品位”會對當下人性、對社會、對民族文化有著什么樣的影響和啟示?
曾經有人稱作家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因為他們的文章引導著人們的思考和品位,會對人們的精神進行修正和重塑。現在,即便你不想做“工程師”了,做為一個普通的碼字掙錢的手藝人,那是否要講一下道德?經商要講誠信,街頭賣菜的都強調不要短斤少兩,賣字可以如此毫無道德觀念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