啞者無言
與詩歌結緣,是件很偶然的事。報上一則人物采訪報道,讓我走進了民工詩人唐以洪的新浪博客。進而逐漸了解到在漂泊的打工生涯里,此人一直堅持用樸素的語言,在城市工廠的流水線、五金廠、腳手架上,在家鄉的父老鄉親子女后代身上,在土地牲畜蔬菜水果中,在螞蟻麻雀的卑微里,書寫著一個群體的疼痛、孤寂和悲苦。正如媒體報道所描述的那樣:“這個白天埋頭修鞋,晚上堅持寫詩的人,他的詩就像手上的繭一樣沉重。”我開始懂得,詩歌就是將自己的內心訴求,通過藝術處理展現出來的一種文體形式。我豁然開朗。長久以來一直藏于心底的那些生活積累被攪動了起來。在一些熱心的老師和朋友的指點下,我開始了最初的嘗試,將心中對故鄉和親人的情感,以及多年出外打工,游走于城鄉之間所獲得的切身體驗和感悟,通過分行文字傾瀉在紙上。
在詩歌的寫作練習中,我也努力試圖“用最少的詞語抵達最大意蘊”,并不時嘗試一些不同的技巧。但我覺得不論采用什么樣的表現手法,都必須恪守一個“真”字。感覺無論什么藝術,如果和虛假空洞聯系在一起,那它就失去了存在的意義。讓真情實感自然流露出來,用藝術的容器去承接、塑形,然后讓其冷卻下來,這就是我對詩歌的理解。或許是寫得多了,有了一定經驗的緣故,內心的喜怒哀樂,慢慢地也已能安排得井井有條。每天在電腦上敲上幾行,在紙上寫下幾句,儼然已成一種習慣,或個人生活的一部分。目前,在工作之余,讀詩和寫詩,已成為我的精神樂園,成為我安置靈魂的天堂。
在戀上詩歌以前,我的業余生活是電視劇、電影、足球聯賽、NBA、CBA籃球聯賽、甚至包括中國足球聯賽。但是現在,它們都被詩歌淘汰出局了,這也許就是它魅力和魔力的體現吧。正如詩人流泉所說的那樣:“我寫詩,我快樂。”如果說當初的偶然只是讓我走近詩歌,那么現在我覺得,自己已經走進詩歌了。雖然我也知道,在詩歌的圣地里,自己只是一個在出發時就已經掉隊的匆匆而行的朝圣者,也許終此一生都無法登堂入室。但是,愛好是最好的老師,我將無悔自己的選擇,因為每一個朝圣者,都有仰望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