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邦宣,藍艷芳,王偉林
(浙江省松陽縣林業局玉巖林業工作中心站,浙江松陽323404)
香榧屬紅豆杉科榧屬植物,為常綠喬木,是我國特有的珍貴干果,是果用、油用、藥用、綠化、觀賞等多種用途的樹種。尤其以名貴干果著稱中外,市場緊俏,價格逐年攀升,其壽命長、病蟲害少,種植效益遠高于其他干果。2011年市場上香榧銷售價格為400~500元/kg。
玉巖鎮位于浙江省麗水市松陽縣西南邊境,與遂昌縣相連,距縣城61km,全鎮總面積134km2,所轄32個行政村,林業用地面積為10927.53hm2,占全鎮總面積的82%。屬中亞熱帶季風氣候,季風交替明顯,溫暖濕潤,四季分明,冬暖春早,氣候垂直差異明顯。全年平均氣溫16.6℃,最高氣溫在7月,平均27.2℃,最低氣溫為1月,平均 5.3℃,年降水量可達1500~2000mm,無霜期236d,年太陽輻射量為85~100kCal/cm2,平均海拔550m,多為山地丘陵,非常適合香榧生長種植。全鎮有胸徑6cm以上榧樹8000多株,其中較大的榧樹4500株,主要集中在玉巖鎮的余葉、何山頭、大樹后、周坑等村。近幾年玉巖鎮圓榧年產量約3000kg,香榧年產量約500kg,產值50余萬元。
1988~1993年為引進香榧試種期。1988年松陽縣林業局對松陽縣新品種香榧進行適應性和可行性探討,在余葉、交塘進行少量適應性種植,現僅有少量存活。從1989年到1993年陸續引進1000余株,因當時種植戶技術、積極性等因素影響,現存活下來僅有零星200余株。主要分布在余葉村,現已進入豐采期,單株平均產量2kg以上,高產株產量5kg以上(圖1)。
2000~2004年,玉巖鎮鎮政府出臺了一系列優惠政策,統一從諸暨引種,在玉巖鎮地理條件較好的村進行了香榧初步發展。這個時期發展香榧基地主要分布在余葉、吳山頭、白麻山、交塘等村,面積300余畝,零星存活5000余株,現已掛果。

圖1 玉巖鎮香榧各時期種植面積
2006~2008年,玉巖鎮迎來了香榧發展大好時期。在縣政府、縣林業局及鎮政府努力下,爭取到省、國家項目資金、財政補助。農民種植熱情高漲,同時縣林業局、林業站專門派遣專家、技術人員進行指導。這一時期,種植香榧逐步規范化,專項補助資金到位。發展香榧基地3000多畝,預計2015年開始進入掛果期。同時,玉巖鎮本地香榧育苗開始形成,余葉、何山頭、溪口等地香榧苗圃面積達到50多畝,年供應香榧幼苗2萬多株(圖2)。

圖2 2002年吳山頭村香榧基地
2009年至今,玉巖鎮迎來了香榧全面、高速發展期。伴隨著浙江省香榧南擴,以及香榧省級項目資金,縣財政、縣林業局大力支持,香榧種植已經遍及玉巖鎮32個行政村,農民種植熱情高漲,每年新增香榧1000多畝,僅2011年玉巖鎮新增香榧2500多畝。其中周安、潘山頭、垟坑、梨步坑四村新增香榧基地近千畝。這時期,香榧種植比較規范,從苗木、基地規劃、整地、挖穴、種植、施肥等按技術要求進行種植管理。香榧苗木進一步本地化,余葉、何山頭、溪口等地發展香榧苗圃100余畝,每年提供香榧2+1小苗6萬多株,大苗2+4以上1萬多株。資金補助逐年提高,2011年零星香榧補助達到15元/株,基地400元/畝(圖 3、圖 4)。

圖3 2006年余葉村香榧基地

圖4 2011年周安村香榧基地
近幾年,雖然政府和林業部門宣傳推廣力度不斷加大,但部分林農思想和意識不高,對香榧種植存在誤解,認為:當地不適宜種植香榧,擔心無收益;香榧生產周期太長,當代人無收益;擔心將來香榧銷售價格下滑,導致部分林農種植積極性不高,管理不到位。
近幾年香榧產業全面發展,林農技術和管理跟不上。主要表現在:香榧苗木來源不一,質量參差不齊;部分林農盲目種植,一些不適應香榧生長土壤,交通不方便的偏遠地方種植香榧;種植技術缺乏,部分林農整地、挖穴、施肥、后期管理不規范。
玉巖鎮各地林農成品香榧還是按土方法加工,自家炒制,沒有形成統一規范加工企業,導致成品香榧質量參差不齊,干貨味道好壞相差很大,直接影響本地香榧銷售和形象。
玉巖本地香榧品牌只有“余葉牌”,且圓榧和香榧沒有明確區分,品牌知名度低,基本沒有包裝,銷售單一,大多靠林農賣菜式挑著擔子銷售,導致本地香榧檔次低,基本還處于縣內銷售,外銷非常少。
針對林農對香榧產業發展的誤解,一方面,政府和林業部分要做好香榧扶持政策宣傳,引導林農正確觀念;另一方面,組織一些香榧種植薄弱村林農對香榧豐產基地參觀,樹立香榧種植信心。
(1)聘請浙江農林大學等省內香榧專家對林業部門技術人員進行培訓,把最好的香榧種植技術、管理方法傳授給一線技術人員,然后由林業部門技術人員對各村委干部、香榧種植戶進行定期培訓。
(2)由林業部門編寫規范化種植、管理方法資料發放給各村干部和種植戶,讓林農有資料參考、學習。
(3)香榧基地從規劃、整地、挖穴、進苗、種植、施肥必須按林業部門統一技術標準執行,補助資金、獎勵性資金和香榧種植管理掛鉤。
(4)林業技術人員到香榧種植現場進行技術指導。
(5)成立香榧合作社、香榧協會,提升香榧種植戶技術、銷售等優勢。
通過政府財政、技術支持,引導本地成立香榧成品加工企業,引進先進的香榧加工設備和生產技術,使玉巖香榧成為營養、健康、美味珍貴干果,提升香榧價值。同時可以開發藥用、保健用高附加值的產品,進一步挖掘產品的價值。
通過標準化香榧加工企業生產、包裝,申請注冊本地代表性商標和品牌,通過網絡、報紙、電視等渠道宣傳玉巖香榧綠色、健康、營養、美味特色,提升玉巖香榧知名度,同時通過農博會、森博會及超市、旅游點等提升玉巖香榧品牌和銷售渠道。
[1]王向陽,修麗麗.香榧的營養和功能成分綜述[J].食品研究與開發,2005(2):69~72.
[2]程曉建,黎章矩.陳建新香榧產業化發展現狀與對策思考[J].江蘇林業科技,2008(4):114~116.
[3]徐小彪,李衛華,蔡祖國.香榧的發展前景與栽培利用[J].江西園藝,2004(6):92~94.
[4]童品璋.諸暨香榧現狀、問題與對策[J].經濟林研究,2003(4):8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