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后次貸危機時代給中國帶來的是一個極好的機遇,對于中國來說,中國必須要改革過去的發展模式。次貸危機推動了中國的進一步的改革,成為了中國經濟發展的自我變革條件。因此說次貸危機是中國經濟發展的助推劑。充分了解我們從危機中得到的有利影響,對于發展社會主義經濟,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起到了巨大作用。
關鍵詞:次貸危機;資源配置;結構調整;消費觀;勞動力
中圖分類號:F830.99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2)03-000-01
次貸危機,這場百年難遇的金融危機牽動著每一個人的神經,我們每個人都不能置身事外。次貸危機已經過去了數年,它帶來的影響已經逐漸顯現出來,危機給世界經濟帶來的沖擊和危害的同時,也帶來了一次變革的良機。中國作為世界上新興的經濟大國,世界市場中重要的經濟體,不可避免的受到次貸危機的深層次的影響,在思考如何減輕危機帶來的危害時,我們也應反思這次危機給我國經濟發展帶來的有利因素。危機除了帶給中國災難,又給我們創造多少經濟發展的有利因素呢?
我們知道,經濟危機是資本主義再生產過程中各種矛盾綜合作用下的集中爆發,同時,也是這些矛盾的強制解決。資本主義的發展一般情況下可以分為四個階段:危機、蕭條、復蘇和高漲,我們運用矛盾分析法來分析資本主義經濟的運行也同樣可以發現相似的階段:經濟運行過程中深層矛盾的集中爆發、經濟矛盾的解決并構成新的經濟框架、新的經濟框架下經濟平穩發展,新矛盾的產生及潛伏。在整個經濟周期中經濟發展由于經過危機的篩子作用使社會生產關系發生了調整,是生產關系適應了現階段生產力的發展要求。這種情況我們也是可以視為經濟發展的高漲時期,不可避免的產生了經濟泡沫,經濟結構發生了失衡。而經濟危機就是在這樣的矛盾發生不可調和的時候爆發,這樣看來,經濟危機的另一個實質就是打破泡沫,是經濟總量回歸實際總量的體現。這也應了一句老話,所有的泡沫都會破滅,所有的失衡都會再平衡。這樣以來,我們就可以以另一種視角看待經濟危機:經濟危機是世界經濟體系的一次自我變革和結構重組。既然如此,危機對經濟的拉動作用和有利影響就值得我們去深入研究。那么,經過這次次貸危機,中國到底受到了哪些有利影響呢?
一、次貸危機促使了我國經濟資源的優化配置
次貸危機席卷了整個世界,在危機登陸中國的一刻,就為中國的經濟發展提供了一次自我變革和發展的機會。在中國快速發展的經濟面前,面臨著巨大的生產要素缺口。同時,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還不完善,在經濟運行過程中無法充分發揮市場作用,無法將有限的生產要素合理的分配到社會的各個領域當中。經過次貸危機,中國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激發市場的活力,進一步加大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作用,使企業與市場發生更直接的聯系,根據市場上供求關系的變化和產品價格的信息,在競爭中實現生產要素的合理配置。
二、次貸危機促使了我國經濟結構、產業結構的整合
中國經濟高速發展中存在危機,中央著手開始這兩方面的調整,并提出了科學創新實踐活動,即“科學發展觀”。在我國,資源消耗型、環境污染型、低技術含量型、勞動密集型企業,為經濟發展作出很大的貢獻,可是能耗大、產品價值低等問題也制約著經濟的發展。同時,外向型經濟結構在中國的經濟發展中占主導地位,但這忽視了內需和基礎建設,經濟結構的單一,使中國經濟容易受到世界大經濟氣候的沖擊。在這種時刻,經濟危機沖擊了中國經濟,這種來自外部的影響對中國內部的經濟結構變化產生了反應,開始促使中國經濟調整結構。從這個層面來說,這個危機反而防止中國經濟走上歧途。
三、次貸危機促使了我國勞動力水平的提升,促進就業體制與結構的優化
我國的勞動力結構在經濟高速發展的背景下,我國存在著勞動力結構過于單一,高素質的勞動力匱乏,勞動力市場信息不對稱等問題。次貸危機嚴重沖擊了世界勞動力市場,中國也受到了波及。2008年上半年以來,我國房地產、IT業、金融業及其相關行業都面臨著減產、停產以及停薪減薪的困境。經濟危機造成了勞動者的大量失業,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這是在通過危機將勞動力市場資源進行優化配置。通過危機勞動者會認識到提高自身素質的必要性。同時,危機強制打破了我國勞動力市場結構,促使勞動者根據市場的需求學習新的技能,更好的適應經濟的發展需求。
四、次貸危機提高了我國政府、企業和個人的危機意識、風險意識
危機和風險意識有多重要,仔細研究一下席卷全球的次貸危機就會知道。由于沒有合理的估計次貸的風險和其將會造成的影響,華爾街為此遭受了巨大的損失。但是,預防危機的難度在于危機爆發的先兆非常細小,很難及時發現。因此,只有健全的一整套預防機制和措施,防微杜漸,從不尋常的先兆中預測到危機,并提出應對危機的對策。這樣一來,就能提高經濟的預見性和防震性。經過危機,國家、企業和個人重新樹立了危機意識、風險意識,正視風險可能帶來的問題和損失,盡可能的去規避風險,把損失降低到最低。
五、次貸危機促使了消費者建立新的、健康的消費觀
中國傳統的消費觀念是過度的儲蓄消費。沒有消費的習慣,國家內需就無從拉動,人們即使是富裕了也不能更好或是不會更好的生活,這也是制約國家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次貸危機發生以后,為了刺激內需,國家出臺了相應的惠民消費政策,這極大刺激了人們的消費欲望,同時對人們消費觀、生活觀的改變是一個很好的刺激作用。
通過上述討論,我們可以有一個明晰的感覺:不論是次貸危機、金融危機還是經濟危機,對經濟的發展都起到了雙刃劍的作用。一方面,它們是摧毀經濟大廈的利器,另一方面,它們又是指導經濟建設合理規劃的藍圖。這說明,危機帶來的不僅僅是災難和破壞,也意味著改革和新生。因此,只有充分認清危機的實質,充分了解經濟發展過程中的隱患和問題,及時解決矛盾,確立新的生產關系以適應生產力的發展,才能有助于我國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作者簡介:劉光輝(1969-),男,河南安陽人,經濟師,從事金融學方向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