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利平 易炳學 翁思妹 張 敖
(1深圳市衛生和人口計劃生育委員會,廣東省深圳市羅湖區田貝一路21號大院,518020;2江西中醫學院;3深圳市標準技術研究院)
目前天然藥物的年銷售額達160億美元,全球有70多個國家制定了中草藥法規,世界中草藥市場的銷售額正以年均10%~20%的速度遞增。全球中藥貿易已涉及到越來越多的國家和地區,以中國為例,截止2005年,中藥貿易關系的國家和地區已經發展到6大洲,共159個地區。因此,我們制訂本標準的目的是規范及簡化中藥飲片名稱,便于交流,使市場競爭公開、公平、公正。
中藥主要來源于天然藥物及其加工品,包括植物藥、動物藥、礦物藥及部分化學生物制品類藥物,其中以植物藥居多,大約占80%左右。國際上對中藥的名稱沒有統一標準。目前,大多采用植物拉丁名對中藥進行命名,拉丁名稱不能準確的表達出中藥名稱中包含信息,也很難準確定位相應的中藥;同時由于拉丁名稱拼寫復雜,在中藥貿易和交流中帶來不便。使用代碼標識中藥飲片,并在國際范圍內取得共識,不但可以確保貿易公平性,建立國際中藥飲片貿易的良好秩序,而且能夠促進中藥的貿易與交流。
無論是在中藥的生產、加工、儲藏、給付、煎煮等流通使用環節,還是在國內信譽、國際地位上,確立中藥飲片“身份證”編碼規則都是刻不容緩的。中醫藥的發展要走兩條路,一條是保“底線”,提高老百姓安全的透明度和保證老百姓用藥的安全與有效性,就必須解決如何更好的傳承中藥的來源、品質、特征和發揮中醫藥的特色和優勢,為我們研究和發展中醫藥的著力點;一條是自主創新,如何來擴展中醫藥國際市場,占有一定的國際份額,讓中醫藥走向世界,這是我們研究和發展中醫藥的第二個著力點。數字化是標準化的基礎性工作,又是戰略性工作,更是全局性工作,沒有數字化,既不可能實現標準化,也不可能實現規范化。數字化、標準化、規范化、信息化將是我們中醫藥走向世界的必經之路。我們組建課題研究組,將中藥來源、藥用部位、功效、加工炮制方法、規格及要求等,作為特殊意義的編碼信息,形成中藥飲片和中藥方劑的編碼規則,將繁瑣雜亂的中藥名用簡明的數字編碼標識表達,克服不同國籍語種、地域方言的差異,實現了“一物一名”“一名一碼”,物、名、碼統一,使中藥飲片和方劑擁有了固定的、唯一的“身份證”代碼。

圖1 中藥飲片代碼結構
中藥材經過炮制后直接用于中醫臨床或制劑生產使用的處方藥品稱為飲片。由于學科特點和歷史的原因,中藥飲片術語在準確性、規范性、標準化等方面存在著很大的缺陷;由于缺乏科學的編碼和規范的詞典,可能導致醫院在利用HIS處方、劃價及調劑等環節出現許多問題。另外,由于不同醫院采用各自的編碼及藥物名稱,方藥信息很難進行交互、合并和分析,限制了政府相關部門對這部分工作的了解、監管和控制。
中藥飲片編碼是實現其信息化管理以及支撐HIS系統的重要基礎性工作,能夠協助醫生規范書寫中醫處方,規范用藥,減少因同名異物、異物同名、炮制方法不同等因素引起的錯誤給藥;協助完成方藥的自動劃價、自動取藥等工作;減少因劃價員或藥師理解偏差可能引發的錯誤給藥。這不僅體現了中醫藥規范化管理的必然要求,也體現了中醫中藥信息化、數字化與標準化發展的時代要求,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和深遠影響。中醫藥要有大的發展,必須與世界接軌,才有更大的市場和發展空間。其中重要的基礎性工作,就是中藥飲片編碼數據化,要實現中醫藥標準化、規范化,構建信息化平臺,才方便與世界接軌,這才有可能突破中醫藥的發展瓶頸,讓中醫藥走向世界。

表1 來源相同,藥用部位不同飲片編碼舉例

表2 同一藥物不同炮制品編碼舉例

表3 中藥飲片編碼示意表
1)唯一性:每一種飲片只對應一個編碼。2)科學性:選擇中藥飲片最穩定的本質屬性或特征作為分類的基礎和依據,分類與編碼應體現中藥飲片的基本屬性和主要應用屬性。3)可擴展性:留有充分的擴展空間。4)兼容性:應與相關標準協調一致。5)穩定性:穩定性原則是指飲片標識代碼一旦分配,只要飲片的基本屬性沒有發生變化,就應保持不變。即使飲片停止生產和使用,其編碼也應保留。
我們在原編碼的基礎上[1],增加一位檢驗碼,用以檢驗該組數字的正確性,為10層14位結構,用阿拉伯數字表示。如圖1。
見表1、表2、表3。
課題組共研究全國2000多味中藥飲片,遴選出全國各地具有地方特色的中藥飲片如廣東清平、江西樟樹、河北安國、安徽亳州以及四川、上海、北京等地中藥飲片共1298種,進行編碼,幾乎覆蓋了所有飲片。
我們研究了中藥飲片共1298種。其中:《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版)(一部)收載的飲片817種[2];中藥方劑部分出現的飲片127種;《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版)(一部)未收載的毒性中藥飲片9個;全國及地方炮制規范中出現的飲片202個[3-11];廣東(深圳)地區習用中藥飲片143個、植物類1067種、動物類144種、礦物類87種。
目前,在全國還沒有統一的中藥飲片、方劑的編碼規則,國際上對中藥和方劑尚無統一的編碼規則及標準。在國際學術上,拉丁學名的命名統一了中藥的來源和品種。用拉丁學名命名植物和動物等物種的來源具有一定的國際地位、影響力和廣泛性。從中藥實際應用及其推廣、對外交流、物流產業、中藥貿易等方面來論證,中藥的來源和名稱尊重拉丁學名的物種的命名,解決中藥來源的統一標識固然是重要的。但是,拉丁學名沒有辦法準確的表達中藥的臨床應用及其品質的要求等信息,特別是中藥飲片的特有信息、中醫臨床應用的目的、給付飲片的片型、技術規格、加工方法及其使用的輔料的要求等信息。中醫中藥的信息化管理,若沒有數字化,就不可能有標準化,沒有標準化就不可能有信息化。如何傳承、創新與發展是事物的兩個層面,一是將我們的中醫中藥還其本色,這是中藥的傳承的重大問題,也就是如何保證中藥的品質、中醫的安全用藥與有效。這是最基本的“底線”,就是被老百姓所認可中醫的療效,保住中醫藥的“飯碗”問題,這是中藥醫發展的基石。二是中醫藥的創新問題,沒有數字化、標準化、信息化、規范化,中醫中藥就不可能被國際所認可,更談不上地位。所以,中藥飲片和方劑編碼規則的確定,是中醫中藥被國際社會所認可的重要基石,中醫中藥借助這個平臺才能走出國門,被國際和地區間所廣泛認可。
[1]廖利平,林曉生,吳宗彬,等.關于中藥飲片編碼的研究.中國中醫藥信息雜志,2010,17(12):103-105.
[2]國家藥典委員會編.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藥典).一部.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10.
[3]中華人民共和國藥政管理局編.全國中藥炮制規范(1988年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88.
[4]廣東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編.廣東省中藥飲片炮制規范(第一冊).廣東:廣東科技出版社,2011.
[5]北京市藥品監督管理局.北京市中藥飲片炮制規范(2008年版).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10.
[6]江西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編.江西省中藥飲片炮制規范.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8.
[7]安徽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編.安徽省中藥飲片炮制規范.安徽:安徽科學技術出版社,2005.
[8]浙江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編.浙江省中藥炮制規范.浙江:浙江科技出版社,2005.
[9]上海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編.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8.
[10]山東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編.山東省中藥炮制規范.山東:山東人民出版社,2002.
[11]貴州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編.貴州省中藥飲片炮制規范.貴州:貴州科技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