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反饋
@河邊看柳:盡管北京進入了世界先進都市行列,但周邊的政策性貧困讓北京的繁榮顯得很孤獨。
@騎著二八看夕陽:與上海的輻射式繁榮不同,北京的繁榮則是“攫取型”。所以,關鍵要轉變經濟發展方式。
@肉肉:非常值得關注的報道!解決環首都貧困帶問題,就要擴展首都經濟紅利圈。
@白云無盡時之老王:北京經濟繁榮很多并非市場原因,透明天花板籠罩著周邊地區。
時事短評
真的“想廉潔很難”?
《中國青年報》近日發表一篇《聽副縣長感嘆“想廉潔很難”》的文章,說一個副縣長用工資給自己夫人買了一條鍍金項鏈,結果別人都不相信是用他自己的工資給老婆買的。于是他感嘆:為什么別人會不相信呢?為什么想廉潔會這樣難?
副縣長的感嘆明示了一個現實:可能在多數人看來,腐敗已經不是稀罕,成了某種程度上的“流行”。同時,副縣長的感嘆還說明了另一個社會問題:各領域都存在的信任危機,在官場和官員中表現得尤為突出。理想的狀態是,應該感嘆“不想廉潔都不行”。
要讓官員感嘆“不想廉潔都不行”,需要外部制度發力。一是權力制衡與透明,不允許“絕對權力”的存在。通過不斷健全的法律和制度體系,“確保稅收的每一塊錢怎么花的都要有適當的交代”,即使發生了問題,追查起來脈絡也比較清晰,責任比較明確。
二是鼓勵監督,通過相關制度規定,將政府信息和官員信息最大限度地公之于眾,從法律上保障公眾的參與權、知情權和監督權,并建立起包括自我監督、橫向監督、外部監督在內的完整監督體系,還要鼓勵發揮大眾傳媒無處不在的監督作用。
三是嚴厲問責。作為始終位居國際透明度組織廉潔排行榜前10名的新加坡,規定所有的貪污投訴必須在3個月內完成調查,也沒有我國特有的“起刑點”,曾經有一個群眾給予執法人員一包價值5角錢的咖啡粉,就被視為行賄而判刑。
面對副縣長“想廉潔很難”的感嘆,我們需要用現實來構筑起“不想廉潔都不行”的機制,以此重塑對政府、對官員的信任。
湖北武漢 郭文婧
讀者點評
《超期博士之惑》
@豬大褂兒:事實上,超期博士中有不少是關系戶,空占一個名額,沒有任何學術貢獻。
@時言:這種現象與社會上的用人機制有關系,一些人想靠博士帽升官發財,需要嚴格準入。
《庫存殺死凡客們?》
@孤獨澤:凡客多元化失敗,基本的服裝市場也在萎縮。若IPO徹底失敗,前景不妙。
@吳樂群:電商庫存問題不是從技術層面可解決的。切勿輕易涉物流深水,和專業團隊合作是上策。
《春嬌與志明還是撒嬌與智障》
@一個人的悠悠蕩蕩:愛情和偷情交織,專情與濫情互斗。也許這就是新一代的愛情。
@陳玉珊:太過于糾纏,該放就放下,何必反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