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開基 陳恩明
(安福縣農技推廣中心,江西 安福 343200)
柑桔矢尖蚧發生分布規律及防治技術
劉開基 陳恩明
(安福縣農技推廣中心,江西 安福 343200)
柑桔矢尖蚧是安福縣柑桔主要害蟲之一。矢尖蚧以雌成蟲、若蟲固著于葉片、果實和嫩梢上吸食汁液,被害處形成黃斑,導致葉片畸形、卷曲、枝葉干枯,果實受害處成黃綠色,外觀差、果味酸。嚴重影響樹勢、產量和果實品質,還可誘發煙煤病。一年發生多次為害,由于錯過防治時機,我縣2005年有333hm2桔園暴發成災。為此,縣植保站于2005-2011年與我鄉開展了對柑桔矢尖蚧的調查,摸清了其發生為害情況、發生規律及防治最佳時機。
柑桔矢尖蚧在我縣一年發生三代,第一代發生整齊,但二、三代世代重疊,發生參差不一,以受精雌蟲越冬,雄蟲以蛹越冬。
1、第一代:卵胚眼點初見日為4月25日至30日,一齡若蟲高峰期為5月15日至23日;二齡若蟲高峰期為5月18日至28日。
2、第二代:若蟲初見日為7月5日至10日,一齡若蟲高峰期為7月15日至25日;二齡若蟲高峰期為7月18日至30日。
3、第三代:由于世代重疊,難以確定卵胚眼點初見日,一齡若蟲高峰期為9月10日至20日。
4、各代消長規律難看出差異,但各代孵化用有相對集中時期,一齡若蟲在我縣發生時期大致為:一代5月中下旬,二代7月中下旬,三代9月中下旬,各代間隔時間約為2個月。
1、柑桔矢尖蚧在一株上的分布:從冬前十一月下旬開始調查至翌年十月下旬為止。矢尖蚧越冬期以成蟲主要成分在桔樹中下部,占77.7%-80.3%;第一代主要分布在桔樹中下部,占91.3%-95.8%;第二代轉至桔樹上中部,占83.3%-86.1%;第三代主要在桔樹上中部(占77.2%)和果實上為害。
2、矢尖蚧在整園中各方位的分布:冬后以中方位葉片寄附量最高占54.6%;一、二代以北邊方位寄附量最多,占35%-66.2%;三代以東邊方位寄附量最多,占51.8%。
3、矢尖蚧在新老葉的寄附情況:第一代成蟲、若蟲主要在老葉上危害占60%-96%;第二代主要在新葉上危害占58%,且若蟲比例較高;第三代除寄附在果實外,主要在秋梢新葉上危害。
4、矢尖蚧在葉片正面和背面的寄附情況:矢尖蚧以成蟲寄附越冬,在葉片正、背面分布量相差不大;一、二代主要寄附于葉片上占59.2%-92%;三代主要寄附在葉片背面占81.5%,但成蟲在葉片正面寄附量略高于背面。
1、防治最佳時間的確定:一齡若蟲高峰期是防治柑桔矢尖蚧的最佳時期,防治最佳時間即若蟲初見日過7-10天,此時正處一齡若蟲高峰期,藥劑防治最為理想,過一星期后再施藥一次。具體來說,藥劑防治的最佳時間:一代為5月15-20日,二代為7月15-20日,三代為9月10-15日。
2、防治次數的確定:防治柑桔矢尖蚧的策略應是壓前控后,減少基數。因此,防治第一代要用藥二次,通過防治,若蟲死亡率要達到80%以上。特別是第一次用藥是全年防治的關鍵。防治第二代也必須用藥二次,因為二代的孵化時間較長約30天左右,一次用藥難于控制其為害。三代雌蟲卵期較長且零星分散,應局部挑治為主,用藥三次,以避免若蟲“上果”和減少越冬基數。
3、防治最佳部位的確定:防治第一代用藥應著重噴射樹冠的中、下部正面葉上、中部噴藥;二代應以葉片正面用藥為主兼顧背面;三代則應著重噴射葉片背面兼顧正面。
4、防治藥劑:10%高興龍大功臣可濕性粉劑2500倍液或茶枯松堿合劑10倍液或40%速撲殺乳油1000倍液,防治效果達86.3%-93.2%。
5、藥劑防治要與農業防治相結合:在柑桔的春季修剪期間,把樹冠中、下部蔭蔽和為害嚴重的枝條剪下,集中燒毀,以減少蟲源基數。
